APP下载

对润城东岳庙的现状研究

2023-07-14张洪峰

收藏与投资 2023年6期
关键词:东岳庙历史建筑

摘要:润城东岳庙虽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通过现场勘察和查阅文献进行了一定的对比研究,旨在通过对润城东岳庙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等方面的调查,为今后润城东岳庙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关键词:东岳庙;建筑;历史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研究较为透彻,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文物建筑的保护对研究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润城东岳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2006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润城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7公里处,四面环山,沁河、东河与峪沟河三条河流穿镇而过,古称“少城”“小城”,1559年改稱“润城”。润城村为润城镇镇治所在地,润城村创建具体时间不详。2007年,人们在润城村发现一唐大和八年(834年)墓碑,由此可以确定润城村在唐代就已形成。

一、润城东岳庙历史沿革

润城东岳庙创建时间不详。庙内《重修东岳庙记》记载,润城东岳庙建于1125年之前的北宋时期。唐大和八年(834年)墓碑记载:“西占沁漾水,东阜近高岗,北依大神庙,南观道路傍。”[2]依此地理位置,润城东岳庙在村北,有可能为碑文记载的大神庙。同时在唐玄宗泰山封禅后,各地开始兴建东岳庙。由此推测润城东岳庙可能在唐代就已存在。有关润城东岳庙确切记载的时间是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修润城东岳庙开始。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润城东岳庙。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润城东岳庙后宫创建。民国六年(1917年),润城东岳庙设立区政府。新中国成立后,镇政府、村公社先后占用润城东岳庙。1958年,润城东岳庙的山门、钟、鼓楼被先后拆毁。1977年,建立润城镇小学,校址选在润城东岳庙,因学校建设拆毁了舞楼、过殿及东、西配殿。1983年,阳城县人民政府公布润城东岳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润城中学迁入,与润城小学共同占用润城东岳庙。1986年,润城中学迁出,润城小学仍然留在东岳庙。同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润城东岳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润城小学迁出润城东岳庙,润城幼儿园迁入,直至2012年迁出。2003年,润城村集资自行对东岳庙进行维修。2014年,润城东岳庙保护修缮工程完工。

二、润城东岳庙现状

润城东岳庙现存6座文物建筑:献亭、天齐殿、天齐殿东耳殿、天齐殿西耳殿、后宫东耳殿。

献亭位于庙内中轴线最南端,建于方形台基上,面宽一间,进深四椽,单檐十字歇山顶,琉璃屋面,琉璃脊饰。梁缝间设八角藻井,藻井中心与各角处设垂莲柱,设斗栱16攒,均为七踩重翘。八角藻井,设计精巧,造型华丽,系明代小木作精品。檐部施大额枋及由额垫板。大额枋高41厘米,宽39厘米,高宽比为1.05∶1。前后撩檐檩水平间距6.42米,撩檐檩背至脊檩背总举高2.02米,总举高与前后撩檐檩间距比值为1∶3.18。献亭檐部采飞,檐步架1.57米,举高0.76米,约四八举;脊步架1.64米,举高1.26米,约七六举。纵观献亭梁架,用材统一,梁架制作规整。经综合分析,献亭虽经多次修缮,其梁架仍保持原状,为明代遗构。

天齐殿位于献亭与后宫之间,廊部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七架前廊式(五架梁对前双步梁),悬山前廊式,琉璃屋面,琉璃脊饰。前檐廊柱柱头科耍头后尾与内檐柱头科斗栱相连。后檐柱头科耍头后尾直托五架梁。前檐柱柱头科斗栱及后檐柱头科斗栱上承五架梁,五架梁前端直抵廊部单架梁,后端与后檐檩交接。檩下用替木连构。廊部单步梁上置下金瓜柱一根,下金瓜柱上置翘头及斗;后檐五架梁上置下金瓜柱一根。五架梁中端及前端(前檐柱中)上置上金瓜柱二根,上金瓜柱头垂直于三架梁方向出额枋、平板枋,与上金瓜柱共同承托三架梁。三架梁中部置脊瓜柱上承脊檩,脊瓜柱横向出丁华抹亥栱,叉手斜戗于两侧。总观天齐殿梁架,用材统一,梁架制作规整。其斗栱用材较小,材之高宽比较清代建筑大,接近于《营造法式》规定。平板枋、大额枋断面厚度增加,与早期建筑3∶2的断面比不同,接近于清式建筑。其各梁之间皆施瓜柱,晚期特征明显。经综合分析,天齐殿虽经多次修缮,其梁架仍保持原状,为明代遗构。

后宫位于庙内中轴线最北端,面阔五间,二层结构为七架前廊式,为单檐歇山顶建筑,琉璃屋面,琉璃脊饰。一层现有石柱10根,二层现有木柱18根。二层檐部用斗栱。其斗栱共计24攒,均为三踩单翘,平身科及角科斗栱结构上相向连出两道斜栱。柱头科中十八斗上出撑头其为五架梁出头。廊部柱头施大、小额枋与柱头上施平板枋连构。大额枋高宽比为1∶1.6。平板枋高宽比为1.07∶1。总举高与前后檐檩间距比值为1∶2.95。总观后宫梁架,用材统一,梁架制作规整。其斗栱用材较小,材之高宽与清代建筑接近。平板枋、大额枋断面厚度增加,与早期建筑3∶2的断面比不同,接近于清式建筑。其各梁之间皆施瓜柱,晚期特征明显。经综合分析,后宫虽经多次修缮,其梁架仍保持原状,为清代遗构。

天齐殿东耳殿位于天齐殿东侧,面宽三间,明间宽3.13米,次间宽2.61米,通面阔8.99米。进深四椽,通进深6.445米。梁架为四架梁前搭抱头梁,用三柱,四架梁中端上置两根金瓜柱,其上共同承托三架梁,三架梁中端上置角背与脊瓜柱承托随檩枋与脊檩,叉手斜戗于两侧,为清代遗构。

天齐殿西耳殿位于天齐殿西侧,面宽三间,明间宽2.95米,次间宽2.5米,通面阔8.5米。进深四椽,梁架为四架梁前搭抱头梁,用三柱,四架梁中端上置两根金瓜柱,其上共同承托三架梁,三架梁中端上置角背与脊瓜柱承托随檩枋与脊檩,叉手斜戗于脊瓜柱两侧,为清代遗构。

后宫东耳殿位于后宫东侧,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平面呈长方形。梁架结构为四架梁前搭抱头梁,四架梁中端上置两根金瓜柱,其上共同承托三架梁,三架梁中端上置脊瓜柱承托随檩枋与脊檩,叉手斜戗于两侧,为清代遗构。

现存文物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形制,有效延续了文物本体的真实性。润城东岳庙地理位置没有改变,但其周边环境发生了变化,环境真实性受损。润城东岳庙原有格局受损,现有院落围墙也非原有围墙,除现存的6座建筑外,其余建筑仅能得知其大体位置,庙宇的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

三、石刻中的信息

润城东岳庙内现存碑刻10余通,因风雨侵蚀等原因个别碑文字迹无法辨识,但现有碑文留存有文献资料尚未记载的信息。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十三日《重修东岳庙记》记载了当年润城东岳修建的相关信息:“……以经五百余年,张诏等仝议众,加工重修,即为创建……”由此可知,当时润城东岳庙原有建筑基本不存,与现存最早建筑年代为明代相符合。“……共费大小树木,一百三十八株……费小树一百二十根……共用一千五百余块……”可知,当时用料等工程信息。碑文还记载为了使庙宇可以长久地留存,社首等人商议,此后每年清明与八月十四由二十四人打扫庙宇。

同年五月二十一日,《重修东岳庙记》记载润城名称的由来。“润城镇,古名小城……自嘉靖三十八年,蒙县主张爷,陕西西宁人,进士出身,嫌村名不好,祈吕先鸾笔,改为润城。”由此可知,当年因张县令个人喜好最后将本地地名修改。碑文也记载了这次修建庙宇的原因:“万历二十年,蒙县主叶爷,山东德州人,进士出身,亲诣乡约,见殿塌毁,张诏等禀建,慨得金语重修。”同样是因为时任县令的原因,东岳庙得以修建。同时相关文献还记录了众人筹资筹物共同修建等其他信息。

现存碑刻载有其他修缮时的信息,如康熙四十一年《补修东岳庙施财姓名开后》记载了当时捐款人的姓名及钱款:“原知江西建昌府事加一级王嘉植施银拾两、部湖广清吏司工事王璋施银肆两。”清乾隆三十九年《创修东岳庙后宫碑记》记载了修建后宫的缘由及大致过程。笔者走访当地居民想探究是否有更早的碑刻记载,但是没有收集到更早的确切信息。据村民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庙宇留存碑刻较多,后因各种变故,许多碑刻不存。因没有留存明以前的碑刻,历史信息缺失较多。

四、东岳庙周边环境

润城镇于2010年被公布为全国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润城东岳庙地处润城镇中心地带。南临三门街,三门街历史上为润城主要的商业街,目前依然保留着大量的商铺,是润城最繁华的地带。庙宇周边建筑有半数以上为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基本保留了建筑原有的风貌。院落格局多数为四合院,多为二层建筑,个别有三层。部分建筑为住户改建,改变了原有风貌,但建筑主体依然被保留了下来。周边部分建筑在建国后翻建为砖混结构,多为一二层建筑,个别为三层建筑,建筑形式与立面色彩均与东岳庙差别较大。

庙宇周边环境的保护也是对庙宇整体保护的一部分,而且润城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对周边整体的保护更应当加强。大多数院落为当地个人所有。应当对当地居民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让其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应当让全镇人对整体保护有一定的认识,让居民对于任意改建建筑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

五、结语

本文对润城东岳庙及周边环境今后的预防性保护具有参考意义。尽管我国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与活化起步较早,且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当下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3]。本文对润城东岳庙文物建筑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并在实地调研后对各文物建筑的保存现状进行了描述,大部分建筑保存状况良好,能够较为真实地体现本体的现状特点。

考虑到润城东岳庙整体风貌保护,应控制周边的建筑体量,确保整体建筑风格统一,对周边的传统民居进行科学保护。保护传统民居的历史特色,通过运用材料以及把控尺度来展示古镇的历史风貌[4]。文物保护应该尽可能减少现代的人工痕迹,尽可能不扩建、新增、重建庙宇,保留建筑原来的风貌和结构,即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5]。

作者简介

张洪峰,男,山西太原人,文博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古建筑、近现代建筑。

参考文献

[1]吴瑕.山西省润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田澎中,贾承建.明月清风:沁河流域明清时代人文景观·润城卷[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17.

[3]秦云鹏,李世芬,况源.青岛红色建筑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以解文卿故居等三处旧址为例[J].住宅产业,2022(4):33-36.

[4]周丹,付林江,陈国忠,等.郎岱古镇历史街区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J].度假旅游,2019(3):148-149.

[5]陳水芳,古新仁.上饶寺观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J].山西建筑,2017(1):1-3.

猜你喜欢

东岳庙历史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十五贯(下)
东岳庙里看民俗
新历史
东岳庙建筑规制与东岳信仰——以蒲县东岳庙为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