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1 号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
2024-05-13朱卫娜曾慕煌喻闽凤朱玲黄烁佳林雁陈立红余红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南昌0006汕头市中医医院儿科广东汕头55000深圳市中医院儿科广东深圳580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南昌0006
★ 朱卫娜 曾慕煌 喻闽凤 朱玲 黄烁佳 林雁 陈立红 余红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南昌 0006;.汕头市中医医院儿科 广东 汕头 55000;.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广东 深圳 580;.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 南昌 0006)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属于全身性血管炎疾病。近几年,HSP 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并发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机率为30%~80%[1]。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在HSPN 的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2],死亡诱导因子(Factor asscioated suicide,Fas)属于Ⅰ型跨膜蛋白,广泛分布于T、B 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上。研究表明,Fas 受体具有促细胞凋亡作用[3]。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复方紫癜1 号对HSPN 患儿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glucosinase,NAG)、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以及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EOS)、Fas 的影响及其疗效变化。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样本选取2019 年10 月1 日—2020 年12 月30 日就诊于深圳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部诊断为HSPN 的患儿60 例,其中男性35 例(58.3%),女性25 例(41.7%),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2 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n=30)
组别 性别/例 年龄/岁 病程/月 体重/kg男 女观察组 18 12 7.84±1.34 1.03±0.72 24.87±2.56对照组 17 13 7.35±2.42 0.96±0.56 24.83±3.01
1.2 诊断标准
参考《紫癜性肾炎诊治循证指南(2016)》[4]。(1)血尿:肉眼可见血尿或1 周内3 次镜下尿红细胞≥3 个/高倍视野(HP)。(2)蛋白尿:符合其中一条者。①1 周检查3 次尿常规,定性是尿蛋白阳性;②24 h 尿蛋白定量>400 mg;③1 周内3 次mALB 高于正常值。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出现血尿和(或)出现蛋白尿;(3)未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
1.4 排除标准
(1)既往有异常出血史;(2)排除其他继发性肾病及原发性肾病;(3)患有恶性肿瘤及合并严重肝肾损害或其他危重病;(4)对已知中药成分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5]
1.5.1 观察组 (1)口服中药复方紫癜1 号。方剂组成:黄芪8 g,桃仁5 g,菟丝子8 g,旱莲草9 g,女贞子9 g,猫爪草9 g,白茅根13 g,紫草7 g,小蓟9 g,玉米须10 g,青风藤10 g,蚕砂7 g,鬼箭羽8 g,徐长卿9 g,白花蛇舌草9 g。每日1 剂,每剂煎煮取汁200 mL。每日服药量:3~5 岁60 mL,6~14 岁约100 mL,15~18 岁200 mL,分2~4 次,饭后0.5~1 h 温服。(2)西药治疗。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予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感染;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患儿综合治疗2 周过程中,配合使用相应的中药针剂。综合治疗后,患儿继续口服紫癜1 号方10 周。
1.5.2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1)甲强龙,1~2 mg/kg,静脉点滴,每日1 次,连用3 d停药;(2)双嘧达莫,3~5 mg/(kg·d),分2 次口服;(3)口服氯雷他定颗粒,每次5 mg,每日1 次;(4)口服醋酸钙颗粒,1 次1 袋,每日2 次。若有感染,可根据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予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2 周后嘱患儿继续口服双嘧达莫10 周,并定期随访。
患儿自接受本研究始,均需遵医嘱免动物蛋白饮食3 个月,按时复诊并记录第0、4、8、12 周证候情况及检查报告。
1.6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第0、4、8、12 周尿NAG、mALB、β2-MG 及血EOS、Fas 水平变化情况。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评定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差(QD)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或非参数检验方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等级资料采用有序等级资料的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在治疗第8 周时,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30)
2.2 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2.2.1 NAG 比较 治疗第4、8 周时,观察组降低NAG 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NAG比较[M(QD),n=30] IU/L
2.2.2 mALB 比较 治疗第4、12 周时,观察组降低mALB 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mALB比较[M(QD),n=30] mg/L
2.2.3 β2-MG 比较 治疗第4、8、12 周时,观察组降低β2-MG 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β2-MG比较[M(QD),n=30] mg/L
2.2.4 EOS 绝对值比较 治疗第4 周时,对照组降低EOS 绝对值的效果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组其他观察节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EOS绝对值比较[M(QD),n=30] 109/L
2.2.5 Fas 值比较 治疗第4 周时,对照组促进Fas 抗原表达的效果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组其他治疗节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2组Fas值比较[M(QD),n=30] μg/L
3 讨论
根据HSPN 临床表现,紫癜性肾炎可归属于中医学 “血证” “尿血” 等范畴。中医学有关本病的记载比较早[7]。《灵枢·百病始生》记载: “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结合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究其病因病机为各种诱因导致小儿 “阴络” “阳络” 受损,称为血络损伤。亦有认为因饮食所伤[8],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酿生痰湿,痰湿在体内郁久化热,湿热相互博结,血随湿热外溢于肌肤、脏腑。《诸病源候论》记载:出现斑毒之病,是由于热气入脾胃,然而脾胃主肌肉,其热气夹杂毒邪,蕴积于脾胃,毒气从肌肉及脏器熏泄出来而发紫斑或血尿等。《血证论》认为瘀血阻滞亦可导致本病,其大意是血脉中如果有瘀血停滞,新血就不能顺利通行,使血液不循脉道、行于脉外而致紫癜。因此,本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结为感受外邪、食物所伤、湿热互结、瘀血阻滞等,均会导致 “阴络” “阳络” 损伤而发病。喻师结合小儿自身体质特点,归纳HSPN 的病机主要是热毒、血瘀、湿热等因素作用于 “本虚” 之小儿体内,故以解毒除湿、活血化瘀、健脾益肾为治法,拟定紫癜1 号方治疗本病[9]。
综上所述,本病的实质是正虚邪实。正虚以肺脾肾亏虚为本,与气血阴阳有密切关系;邪实指风、热、湿、毒、瘀。病位在肺脾肾。
本研究结果显示,2 组治疗第4、8 周时,服用紫癜1 号方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12 周时,2 组临床证候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单独治疗HSPN 其临床疗效在早期优于西药,远期效果与激素大致相同。服用紫癜1 号方的观察组在改善早期肾损害指标mALB(第4、12 周)、β2-MG(全程)、NAG(第4、8 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在降低早期肾损害指标方面优于西药,且其效果随着治疗进程而显现。
临床研究表明,当尿微量白蛋白增加时,提示肾脏可能出现病变,mALB 的数值可作为肾脏病变的参考值之一,通常将1 周内3 次或以上mALB 高于正常值即可诊断为HSPN。β2-MG 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被肾小管充分重吸收,如果出现β2-MG指标增高,说明肾小管受到损害[10]。研究者认为,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决定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1]。NAG 是一种酸性水解酶,是肾小管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12]。有研究显示,HSPN 患者尿NAG 的含量均高于HSP 无肾脏损害组及正常组,故尿NAG 可作为早期HSPN 的一项敏感指标[13]。
EOS 源自于造血干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具有杀伤病原体等作用;此外,在调节免疫、抗过敏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4]。EOS 释放颗粒内容物,刺激血小板聚集,引起血管内皮等组织损伤而形成炎症[15]。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是EOS 的特异性蛋白,可能参与本病的全过程,变态反应炎症的活动情况及肾脏组织受累情况,可通过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评估[13]。因此,促进EOS 凋亡,可减少对HSPN 的致病作用,可缓解炎症,进而减轻肾脏受损[16]。对照组治疗第4 周时,在降低血EOS、促进Fas 抗原表达方面优于观察组。
通过此研究发现,中药复方紫癜1 号在改善mALB(第4、12 周)、β2-MG(全程)、NAG(第4、8 周)等早期肾损害指标方面优于西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发现,复方紫癜1 号方治疗HSPN 的作用机制可能与EOS、Fas抗原表达有关,它能促使EOS 凋亡,减少肾组织损伤。中药复方紫癜1 号方可能存在的其他更多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