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

2024-05-13吴亦涵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动笔青山灵魂

吴亦涵

曾几何时,我们已丧失慢下来的能力,等待与感知的能力也在消退。读书时我们一目十行,不再有“闲把遗书细较量”的耐心,也自然而然地丧失了“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中那般与古代灵魂共鸣的体验;写作时草草动笔,不再有马尔克斯构思十五年才动笔的沉淀,也自然而然地丧失了善于思考的灵魂,丧失了对文字的肃穆与敬重。播放视频时,我们不假思索地按下“倍速播放”键,麻木呆滞的目光停在快速变幻的荧屏上,殊不知,自身也成了快速旋转的世界中可悲的缩影……我们将“倍速”生活作为一种对自己所掌控时间的“松绑”,却未察觉“倍速”的焦虑悄然而至,在随之而来的阴影中,只剩下被浮躁社会同化的“我”。

“倍速播放”的背后不只体现着个人的喜好,也映射了整个庞大的社会。我们“倍速播放”,从客观上来说,是因为有许多视频粗制滥造,我们急迫地选择有用的部分:拖沓的影视情节,无意义又做作的铺垫,都使我们失去细细品味的兴趣。而且,无论是忙碌的员工,还是备考的学生,都缺乏时间。而“缺乏时间所以‘倍速”这看似合理的言论,揭示了人们想要控制时间的强大欲望。但“倍速播放”的结果却不是期待中控制时间带来的“松绑”,而是焦虑与无奈。

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竞技场,我们被时代洪流所裹挟,拼命奔跑,不甘落后。当我们需要中场休息时,却仍怕落后,于是坐上高速列车,让客观载体代替我们加速,但忽视了一个问题:列车上的我们生理是放松了,但是心理却仍在加速。这个客观载体就是“倍速播放”。催促我们的是外面仍在飞奔的人们吗?是渴望拿到奖牌、名次的欲望吗?不是的,是我们对奔跑的初衷这件事上的失忆。人是社会性动物,马斯洛需求層次理论中的社会需求是精神性价值需求中最基础的部分。我们在感受加速带来的社会归属感时,也无意识地将自己困在了社会认知的牢笼里,忘记了初衷与本心。所以“倍速播放”的问题不在于我们对时间的失控,而在于我们本末倒置,主动地被时间所控制,成为《摩登时代》里那个在工业革命中停不下来的拧螺丝者。

诚然,“倍速播放”能帮助我们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时在“倍速播放”的还有年华与岁月——本是用来沉淀的精华,留给沉淀的空间却寥寥无几。就像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一切都是混沌的,我们难有沉淀下来的真正澄明的心灵。对待自然,我们无法感悟到王开岭在《精神明亮的人》中所描绘的“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啾和燕的啁咋,充满果汁的空气”。我们的感官走向麻木,四季成为无具体内涵的空洞名词:我们没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那般对柔春的怜爱,没有“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那般对盛夏的慨叹,也没有“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那般对晚秋的触动;对生活,我们也不再有“温一壶月光下酒”那般的仪式感与清欢;我们没有了细嚼慢咽的耐心,没有了对千古智慧结晶的敬畏……我们不断丧失人之为“人”的因素,沦为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但我们认识到问题,不是为了抱怨,因为那样只会使我们成为戾气的奴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这儿是人的山,人的海,一人之于众人,如雨入湖,如枝在林,全然失却了自身。”社会是难以改变的,我们所能坚守的,只有方寸心灵净土。林清玄曾在散文中提到“一心一境”的概念:我们以佛家悟禅式的空明投入每一件当下的事中,那么,苦也不会太苦,乐也不会过乐了。有人会说,这么平淡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呢?生命的真谛就在于这一个“淡”字——看淡结果,注重过程,在“淡”中谛听自己的内心,活在当下,活在每一个呼吸里。这就是破除焦虑、破除社会单一同化的最好方法。在庞大的社会中,同化是难免的,但“淡”让我们静下来,沉淀下来,不再执着于“倍速”,不再困于焦虑,让我们站在跑道上也能想起起步时的初心,也让我们能重获生活而非“生存”的动力,不再漫无目的地奔跑。

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倍速播放”时代下的我们,有时也需回归慢速,固守心灵的青山,静看花开花落。与生活化干戈为玉帛,风烟俱净,惠风和畅……

指导教师:陈尚余

猜你喜欢

动笔青山灵魂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青山揽胜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毛毛雨
春天的雨
灵魂树 等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