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议题式教学法提高高职思政课抬头率的研究

2024-05-12甘昭燕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优秀人才思政课高职

甘昭燕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中学生抬头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对抬头率的本质的科学把握,是选用合适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在高职学段应用议题式教学法,有其独有的优势和时空环境的支持,在使用过程中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实践规范,既可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衔接和整体推进,又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抬头率,进而提升思政课的整体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法;抬头率;优秀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03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法应用研究”(编号:2023XJSZA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抬头率不高是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一种共性认识,这严重影响着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思政课的抬头率,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信仰深度,关系到“四个自信”的认同深度,关系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深度。抬头率不高的情况,严重制约着高职思政课上述“三度”的有效落实。因此,深入研究提高高职思政课抬头率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思政课抬头率的本质内涵

研究提升思政课抬头率的教学方法,首先必须把握思政课抬头率的本质。当前,学者对思政课抬头率本质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有的认为抬头率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众所周知的情况,不用多加解释;有的认为抬头率就是在课堂中持续抬头听课的人数与实际到课的人数之比,乘以100%。显然,已有的研究中,对抬头率本质的把握,仍然不够清晰明确。抬头率,若只是作为一个众所周知、不言自明的概念,那在提高抬头率的教学策略研究上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就会打折扣。若仅从数学比率的角度进行探析,那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抬头看黑板实际在“神游”的同学是否计算在内?有一段时间抬头看老师一段时间低头看书的同学又怎么算?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看书未曾抬头的同学要排除在外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无法逐一列举。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值得澄清的问题,我们只有准确科学地把握抬头率的本质内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到提高思政课抬头率的有效对策。综上所述,“思政课抬头率应被理解为在一定条件下(学生是完全诚实的),能够在个人注意力集中阈值内以主动求知、认知听讲、积极互动、独立思考的状态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人数与到课人数的比率。抬头率低于60%(不包含)就可视为抬头率不高”[1]。以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的状态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对抬头率更真切的阐释。因此,只有基于更为准确把握抬头率的本质内涵这一基础,教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到提高思政课抬头率的有效对策。

二、议题式教学法契合提高思政课抬头率的本质诉求

“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2]普通高中新课标及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都有对议题式教学的相关阐述:“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3]“既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相关问题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又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职场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4]总的来说,议题不等同于问题。问题,顾名思义,是“有问有答”,即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间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情感交流、“三观”培养。议题,重在“议”,是“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5]。由此可见,将议题式教学法引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意在就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面临“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面对当下的社会变革、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在商议、争议和建议中引领高职学生通过体验观察生活、小组合作分享、课前中后开展辨析与反思等,实现去粗取精到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到由此及彼的突破,加深学生对国家制度、国家道路等的认同,从而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

1.以议题方式提出问题,优化学生对思政课的“第一印象”

高职思政课抬头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的内容讲授较为抽象、乏味,这是长久以来思政课在学生心中的刻板印象。在思政课上,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可提炼出可议性问题、可议性课题及可议性项目三种类型。可议性问题主要涉及一些概念的简述或者辨析,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参与商议,如“权大还是法大”“理想与目标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家乡)”等。学生有着基本的生活体验,在商议的过程中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可议性课题,即需要研议结合的较大的问题,如“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时代十年家乡基层民主建设取得哪些进展”等,需要学生能夠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结合,这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价值感。可议性项目,即需要议与做相结合,如“请你为建设美丽家乡写一份方案”等,这是在学生生活体验、课堂理论学习后,再将所学理论、政策层面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形成学习闭环,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强化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关注家乡和国家发展的情感。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议题,都能较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拉近思政课与学生的距离,改变学生过往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学生愿意参与、能够参与议题的商议,是“抬头”的良好基础。

2.以统领性情境贯穿全程,引导学生体验思政课的“趣味性”

高职学段的议题设置,不同于高中或者中职学段侧重于设置“具有认同意义的思政常识性议题,在探究和实践中增强政治认同”,其更侧重于“具有担当意义的理论性议题”[6],在议题的商议中展现学生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合格接班人。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统领整个教学设计和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分为教学议题引领模式、主题情境引领模式和活动任务引领模式三种,其中都包含总议题统领的宏观层面和子议题引领的中观层面。总议题的设置既要立足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认知、教学环境,更要与课题产生密切的联系,能够统领课堂教学整体布局,同时符合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到“有趣有料”,这就形成宏观层面。子议题的设置则是关联到课程中的相关关键概念,根据教学内容可设置多个子议题,每个子议题可统领一个教学环节,各子议题和各环节之间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教学议题引领模式,侧重议题的引领作用。主题情境引领模式,是通过主题情境和教学议题设置双重引领课堂教学,侧重“议中学”和营造课堂优美的“风景带”。活动任务引领模式,主要以议学任务为主,侧重任务驱动。三种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教学议题引领增强“‘议味”、主体情境引领营造“美味”、活动任务引领重在“体味”,无论哪一种“味”,都指向增强思政课堂教学的“趣味”。“有趣”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认知热情,是提高高职思政课抬头率的重要“良方”。

3.以师生思辨共享建构知识,提升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二者在课堂上应相辅相成、教学相长,从而实现课堂教与学的共赢。议题式教学意在通过“议中学、议中研、议中做”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意义价值体系,让学生每一节课都学有所获,让教师每一堂课都能教有所得。课堂教学有“获得感”,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更用心备课,更有激情上课;课堂学习有“获得感”,能够改变学生思政课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更积极靠近“真善美”。师生课堂“获得感”的提升,是提高思政课抬头率的关键。

三、议题式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中应用的流程设计

1.课前阶段

(1)研究先行,形成学术支撑。要讲深道理,就要通过课前研究,形成“透彻的学理分析、彻底的思想理论、真理的强大力量”,提高教学的支撑力,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2)深挖教材,把握教学元素。秉持“教学设计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原则,尊重教材、研读教材,对教材进行与时俱进的“加工处理”,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3)聚焦方向,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重视授课对象的差异化,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引领并重,科学“备好学生”。(4)提炼重难点,分清内容供给主次。

2.课中阶段

(1)巧设课堂导入,抛出议题,让学生将问题意识与自主思考融合。根据课堂内容,设置可议性问题/可议性课题/可议性项目,总议题与子议题的设置既要注重与国内外形势、社会关注焦点、学生成长需求密切相关,又要注重问题导向对知识的引导性、递进性,使学生在共同商议中层层递进、步步求证,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优化教学逻辑,让学生在议题的商议中实现思辨启智。子议题间的设置要遵循“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统一性强调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使用统一,多样性强调教学设计多样。子议题的设置可以是问题链式,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递进式。(3)科学营造议题商议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实现情景生成与共情润心。选用恰如其分的议题情景,直接关系着教学实效。教师要善于营造和选择高质量的情景,贯穿全课,彰显议题的统领性,以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同。(4)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商议/争议/建议,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达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直面不同观点,亲历价值冲突,理性比较鉴别的过程,并经过自主辨识、甄别分析后做出科学研判,以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5)课堂小结,构建起知识和价值体系。

3.课后阶段

(1)认识画像。即完成评价反思,通过评价探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源,从而反思持续优化教学设计的路径,形成不断提升实效的良性循环。(2)体察观察、建言献策、身体力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勇于担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仍需要课后长效引导学生的价值践行。

四、议题式教学法提高高职学生思政课抬头率的实践规范

1.做到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的有机融合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强调要善用各类资源,突出实践教学;要把生动的实践引入课堂,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都转化为思政课实践课堂,把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征,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提质增效应成为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环节。议题式教学法提高高职学生思政课抬头率的前提,必须是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中,充分尊重、科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前社会调查得到的有效信息,让学生在议题的商议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2.构建“议题式教学法+N”立体式思政课堂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多是合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难以让全部或者大部分学生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时代,各种教学技术软件、平台,能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参考。如“雨课堂”中的弹幕形成词云图、单选与多选题、主观题等功能,可以将材料、题目发送到每一位学生的手机端,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而有了信息技術助力的思政课堂,议题式教学的开展会更加顺利。例如,在议题商议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商议后以关键词形式通过“弹幕”发表,形成词云图,进而看到高频关键词。在议题商议或争议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纵横比较教学法、以史带论教学法以及混合式教学法等,构建起高职院校“三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策略(议题式、行动导向、纵横比较、以史带论、混合式)”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提高抬头率,以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3.议题设置彰显“真、善、美”的力量

在求“真”中,统领性议题的设置,要求必须源于真实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议题商议的兴趣,让有意义的学习发生。例如,讲授“应对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这一课时,教师设置的总议题为“为什么粮食安全很重要”,在子议题一中设置了“‘一粒粮食,能做些什么”。这些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使学生商议议题的热情比较高,而且做到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求“善”中,要围绕议题设计的序列化活动,将活动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活动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命之美、国家之美。例如,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课中,在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访参观了“谭寿林纪念馆”“黄大年纪念馆”,在课上设置了总议题“我们如何从万里长征走向星辰大海”,学生在商议时对信仰、信念、信心的理解就更为具体且深刻。在求“美”中,议题与活动的设计要努力追求学生知识生成和成长过程的有机融合,通过学生对议题的共同商议,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科的知识储备都得到有效运用。商议过程中的比较、关联、质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彰显年轻一代的高阶思维之美,促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让思政课堂更具魅力。

五、结语

总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时代使命,也彰显了提高高职思政课抬头率的战略意蕴。在高职思政课中应用议题式教学,通过科学的议题设置、有效的议题商议,能有效改变学生以往对思政课只是理论讲授的刻板印象,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提高思政課抬头率,进而提升思政课的整体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庞睿.从知识供给到信仰重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的批判性审思及其提升路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7):120-126.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8)[2023-09-1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3/18/c_112 4250386.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1.

[6]沈雪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议题式教学推进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07):27-29.

Study on Improving the Head up Ra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Using Topic Based Teaching Method

Gan Zhaoyan

(Guangxi Logistic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igang 537100,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s a key cours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The level of students leadership in the course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undamental task. A scientific grasp of the essence of head up rate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select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topic 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and the support of time and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it, scientifically designing teaching processes and refining practical norms can not only achieve organic connection and overall promo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in different stages, but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a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by enhancing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pic based teaching method; head up rate; talented persons

猜你喜欢

优秀人才思政课高职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戴春琳 汇聚优秀人才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图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技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