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用”中窥见道心,在“逍遥”中丰盈生命
2024-05-12杨承花
杨承花
摘 要 先秦诸子散文学习不能停留在对思想的简单了解上,而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特征去探究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并将这种思想的积极面用于现代生活中。以《五石之瓠》为例,引导学生从小故事中去寻找庄子的价值观和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辩证地看待庄子思想。
关键词 《五石之瓠》 思想价值 社会原因
一、设计理念
《五石之瓠》是统编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篇课文。本单元要求通过对诸子散文的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求学生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从朗读切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内在的价值追求,探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处世之道。
二、文本分析
《五石之瓠》是庄子《逍遥游》中的节选段。《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其主题思想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惠子借“五石之瓠”大而无用来讽刺庄子学说大而无用,庄子借“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反驳惠子的同时也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重点文言字词,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文本,理解文中两个寓言故事的作用并从中获得启示。
3.深挖文本,结合时代背景及庄子的文章,分析庄子的价值追求。
4.结合时代特点,将庄子哲学辩证地融入现实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寓言故事的作用并从中获得启示,结合时代背景及庄子文章,分析庄子的价值追求。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周作人先生曾说:“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林语堂先生说:“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两位先生都告诉我们,人生除了“有用”之用之外,还需要一点“无用”之用。其实,在更早的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庄周先生在宣扬他的“无用之用”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他的《五石之瓠》,共赏“无用之用”。
2.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梳理内容
活动一: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问题:惠子与庄子在争论什么?惠子提出了什么观点?庄子是如何反驳的?(请用原文回答)
追问:为何庄子不直接亮出“大瓠有用”的观点,而要用“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来反驳惠子?
明确:句中“固”“拙”表达了庄子对惠子的讽刺。
追問:庄子讽刺惠子的地方还有哪些?
明确:“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的直言。
总结:本文语言犀利,两则寓言故事婉曲达意,增强了文章说理的趣味性。
活动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争论和讽刺的感觉,感受庄子语言的精妙。
【设计说明】
两个活动重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探究:品析文本,领悟哲思
活动一:在“有用”中“物尽其用”。
问题:“庄子用大瓠”“客用不龟手之药”给了你哪些启示?
参考:(1)增长见识,可以发现事物的大作用;(2)转换思维,能够发现事物的新价值; (3)顺应规律,能发挥事物更好的作用。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熟读文本,仔细分析文中两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个关键词:(1)境界。思维方式、格局、见识、顺应规律都取决于一个人的境界。(2)物皆有用。一个事物可能现在无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境界的扩大终将有用。(3)物尽其用。庄子告诉我们拥有大境界,才能物皆有用、物尽其用。
活动二:在“无用”中窥见道心。
问题:细读文本,抓关键词句,结合补充资料,从庄子对“无用”事物的使用中分析庄子的价值追求。
补充资料: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参考:(1)不为名利,自由逍遥;(2)顺应规律,物我合一;(3)保全生命。
【设计说明】让学生明白庄子对“无用”事物的使用,让其发现事物独特的价值,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尊敬与爱护,实现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活动三:在“逍遥”中丰盈生命。
问题:在春秋乱世,战争杀戮让人看不到生存的希望与价值,庄子哲学应运而生。在大有可为的盛世,庄子的哲学,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参考:(1)物尽其用;(2)不被名利束缚,追求精神自由;(3)珍爱生命;(4)顺应自然。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比较庄子思想与先秦诸子思想的不同,了解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探讨庄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运用庄子思想。
总结:当今时代,追求事物作用最大化很好,但有的人却于我有用者,亲之;于我无用者,弃之。这未免过于功利。所以庄子告诉我们“无用之用,亦为大用”。当身处平和的生活里,我们可以做到不囿于外物,尽情做自己;在我们失意悲伤的时候,可以追求“自由逍遥”来疗伤。但当祖国需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让我们在“无用”中窥见道心,在“逍遥”中丰盈生命!
[作者通联:湖北恩施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