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无用”的绘本阅读培育学生可持续阅读兴趣

2015-11-02樊越

新课程·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无用心灵绘本

樊越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这说的正是阅读的重要意义。阅读丰富着我们的心灵,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成长,它对发展中的小学生尤其重要。

但是,令我们尴尬的是,很多小学生对阅读并不能保持长久的热情,只把它当作一项沉重的作业,基本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如何进行持之以恒的阅读活动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绘本是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形成的良好媒介。

所谓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它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有细腻的笔触,直白中蕴藏着含蓄,简单中又不失深刻,常常在平时的叙述和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中,带给读者视觉的冲击与心灵的振动。对小学生来说,它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进行审美体验的优质媒介。正是具备了这些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特征,让它深受全世界孩子的欢迎。

但是,很多教师却因为绘本故事的简单,而担心它不会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用。其实,恰恰是教育中这些看似“无用”的元素,促进着孩子们精神的发育;也正是我们一味地追求“有用”,让教育活动承担了太多功利的目的,以至于偏离了教育起始的目标。日本教育学家松居直认为:让幼儿厌烦看书的主要原因,是成人在幼儿阅读后立即抛出不恰当的提问。当我们过于急躁地关注了阅读活动带来的效益,其实就是在先入为主地设定成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虚拟所谓的儿童发展价值,且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儿童接受这类价值。事实上,我们已经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这个教育对象已经被忽略了。

如何在有效的绘本阅读中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呢?

首先,在绘本阅读中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主动质疑是彰显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方式。学生只有真正走进绘本,才能有所质疑。正是通过问题的提出,通过不断的阅读与思考,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过程中闪光,感受阅读活动带来的情趣与快乐。这样的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舒展心灵的途径,让他们体验到了自我的意义。

其次,解放学生的情感体验。由于是“无用”的,是不需要承担烦琐的读后任务的,所以绘本阅读活动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宽松愉悦的氛围,轻松有趣的语言,会让学生在无目的中放飞想象的翅膀,与文本、与自我经验互动,与教师、同伴进行情感交流,积极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绘本的理解,使得他们的灵性得以激活,情感得到满足。

再次,为学生提供审美愉悦的方式。绘本阅读是能给学生带来积极审美体验的活动。绘本优美的画面、韵味十足的语言、美好的情感,再加上教师创设的美的活动,各种情境融为一体,给学生带来外在的审美愉悦,而学生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的内在情感体验则是深层次的审美愉悦。这样的活动,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阅读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书籍自然也成为他们心灵上的伙伴。

另外,教师还可以以绘本为范例,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制作成绘本。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制作绘本的过程,看似“无用”,但是,当学生能够将厚厚的书籍浓缩为稚嫩的画面、协调的色彩、简单的语言,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吗?很多学生喜欢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绘本,这又成为促进孩子情感发展的亲子活动。学生在创作中体验着成功的种种乐趣,阅读自然不再是负担和任务,而成为他们自我成长的必不可少的需求,阅读活动自然想向纵深发展,阅读也自然地成为很多学生的习惯。

周国平说:“教育不是工艺,而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基于“儿童本位”的视角,以审美的方式诉求人类童年生命的存在。绘本以儿童为本位,解放儿童心性、守护儿童心性,是可以给儿童带来“快乐”的文学。它既是儿童生命成长的一面镜子,又是照亮人类童真心灵的一盏明灯。在阅读中,它给儿童带来的不是纯技术的学习,也不是生存能力的学习,而是给儿童的灵魂笼罩上一种诗意的光芒。所以,它成为我们开启学生阅读兴趣的源点。

儿童的成长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心灵的成长需要儿童文学的润泽。绘本阅读是陶冶儿童情操、愉悦儿童心灵、让儿童获得生命成长的活动。只要我们放下所谓“有用”的束缚,我们的绘本阅读就能真正激活儿童的灵性和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还儿童以阅读的快乐,我们才能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猜你喜欢

无用心灵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读书“无用”论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