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一码通应用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024-05-11袁嘉磊胡玉华余镇豪卢柠黄琴文王涵诗吴建彬

中国标准化 2024年3期
关键词:标准化

袁嘉磊 胡玉华 余镇豪 卢柠 黄琴文 王涵诗 吴建彬

摘 要:随着移动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以及数字化发展,扫码已成为一天当中无法避开的一环,为解决市民一次亮多码的困 境,一码通应运而生,化繁为简。本文通过深入调研一码通应用标准化现状,运用综合标准化方法,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 型,科学构建一码通应用标准体系。在一码通应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上,提出对策与建议,促进一码通应用的 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一码通,标准化,霍尔三维结构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3.009

0 引 言

随着移动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以及数字化改革 的不断深入,为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集出行、 就业、政务办理、企业运营等多领域模块为一体的 一码通应运而生。通过扫描一张电子二维码它可以 完成不同应用场景的接入程序,是实现各项事务办 理的一种机制,其功能的实现依托于一码通应用系 统。一码通应用系统是支持个人信息的采集查询和 使用的软硬件系统的统称,一般由一码通服务、一码通应用和个人信息服务等方面组成。

2021年3月13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 标纲要作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政策部署,使得“数据要素”“网络强国”“数字社 会”“数字政府”等理念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治 理领域被热烈讨论的话题。为了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字政府、 数字社会建设。2021年以来,北京、浙江、福建、广东 等地开始一码通的应用。北京的“一码通乘”、福建 的“福建码”、杭州的“余杭一码通”等一码通贯穿 在交通、医疗、政务、旅游等各个领域,涉及人们衣 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打通健康码、疫苗接种码、人 才码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出行、办事、入园、入馆、就 医、就餐、创业等多个领域的“一码通行”。

1 一码通应用及标准化现状

1.1 一码通应用现状

目前一码通应用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国内 一码通应用采用“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21个地方试行一码通,主 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其功能涵盖了文化旅 游、公共交通、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一码通通过 整合多个服务模块,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 区域发展,推动了各地区的数字化城市建设。

北京、深圳等地的一码通主要应用于交通领 域,旨在方便当地市民的交通出行;西安、遂宁、潼南 等地的一码通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让市民的就医 更快捷、更方便;杭州滨江则采用了平安工地一码 通,使得智慧化管理与工地便利服务相结合,对全国 的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江苏、 甘肃、广东广州、重庆巴南、湖南岳阳、湖南常德、四 川绵阳、长春南关等地的一码通则是体现在政务方 面,包括惠企、惠民服务,使得企业、市民在社会中享 受更便利更舒适的待遇;广西的生态环境一码通则 能够有效地加强当地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与管理。

总的来说,我国各地一码通的应用大多以交 通、医疗、建筑、政务、旅游等单个领域内适用为 主,适用场景有限,针对性较强。而浙江为一码通 试点省份之一,其余杭一码通凭借功能种类多和应 用范围广的特点,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在2021年 浙江省建设了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又通过该系统 统筹整合全省政务数字应用、公共数据和智能组 件等数字资源,建成了省市县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 据平台。浙江的一码通试点依托于该数据平台而建 成,由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协同多个部门共同打 造的便民应用一码通,成为该领域内标准化建设的 “领头羊”。

1.2 一码通应用现存问题

1.2.1 政府跨部门协调难

一码通的应用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需 要打破原来各部门的利益阻隔,实现跨部门跨领域 的业务整合,最终实现信息的共享共用。各部门已 经建立起相对成熟独立的信息系统,形成自成一体 的数据库,各部门各领域存在一定的数据壁垒,导 致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难以进行整合,政务服务和 公共服务数据难以得到有效的共享和利用。

1.2.2 应用场景不完善

目前各地的一码通以政务服务、生态环保、医 疗服务等单个领域为主,如湖南常德的“惠企政策 一码通”、广西的“生态环保一码通”,针对性较 强,但受到顶层规划或者技术的限制,这些码适用 场景有限,缺少了综合场景的应用[1]。而福建、辽宁 沈阳、安徽合肥、河北承德、山东青岛、杭州余杭等 地的一码通则是涵盖交通、医疗、政务、教育等多 个领域,整合资源较多、使用场景较广,可为一码通 在应用场景的创新拓展方面提供寶贵的参考价值 与实践经验。

1.2.3 服务平台稳定性弱

用户在使用一码通时,易出现点击个人二维码 无响应、错误链接到其他页面等问题,导致无法正 常打开个人二维码,使用户使用体验感不佳。由此可见,平台的稳定性仍有待提高。同时,由于一码通 服务平台涉及多个第三方应用,在用户使用过程中, 平台连接到其他应用过程中时会出现卡顿、连接不 稳定等现象,平台与应用间的兼容性亟需提高。当 一码通服务平台遇到突发状况如网络波动、系统崩 溃时,相应的应急措施启动实施较慢,这说明在技 术人员培训、软硬件设施管理等系统运维管理层面 还有待加强。

1.3 一码通应用标准化现状

1.3.1 技术标准不统一

由于国内一码通的应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不同, 涉及一码通的技术标准也各不相同。在第三方应用 接入技术规范方面,有宿州市的DB3413/T 0013—2022 《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平台 接入技术规范》,杭州 市的DB3301/T 0366.3—2022《一码通应用规范 第3部 分:服务要求》等相关标准。面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接 入,没有统一的接口规范,容易导致第三方业务服务 不稳定。在编码规则方面,宿州市的DB3413/T 0012— 2022《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平台 数据编码规范》、杭 州市的DB3301/T 0366.1—2022《一码通应用规范 第1 部分:通用要求》都对一码通的编码规则有不同的要 求,缺少统一的编码标准规范,在信息安全、二维码 的识别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

1.3.2 一码通应用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一码通应用标准化研究仍在起步阶 段,发布的相关标准较少,其中杭州市发布的地方 系列标准DB3301/T 0366.1—2022《一码通应用规 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DB3301/T 0366.2—2022 《一码通应用规范 第2部分:管理要求》、DB3301/ T 0366.3—2022《一码通应用规范 第3部分:服务 要求》对一码通应用在数据存储、信息安全、系统 运维等方面规定较为全面,弥补了一码通应用中部 分标准的缺失,但仍未能形成科学的、系统的标准 体系,不能有效指导一码通应用标准化工作的开 展。亟须构建一个成熟的标准体系对国内一码通应 用进行规范和统一。

2 一码通应用标准体系三维模型构建

2.1 理论基础

标准体系结构复杂,一个领域内所有标准都存 在着客观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 互补充和衔接,进而构成领域内的标准体系。标准 体系包含多个层次,涉及多个阶段、多个领域,需要 科学的方法,才能建立层次适当、结构清晰、全面 成套的标准体系[2]。

1)霍尔三维结构理论。它是将系统工程的全部 过程按性质划分,形成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 而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该理论被应用于全球范围 的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及管理,在标准体系 构建过程中已得到较多应用。本文借鉴该理论,将 标准体系分列为3个维度。

2)总体架构方法论。它描述了业务、信息、应 用和技术互动的整体构想,包括技术基础设施层、 数据描述层、系统与应用层、信息流及其关系、业 务流程。该理论已成为普遍采用的复杂系统设计与 实施的理论和工具,用于整体架构和顶层设计,为 标准体系模型的对象类型维的设计提供支撑[3]。

2.2 一码通应用标准体系的三维模型

本文立足上述理论,构建了一码通应用标准体 系模型,如图1所示,即5个层级、3个种类和7个对 象;结合3个维度,全面协调各个标准之间的相互关 系,从而对整个标准体系进行有效分析。

2.2.1 层级维度体系

标准类别按照标准级别划分可分为国际、国 家、行业、地方、团体、企业标准等。本文基于《标 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 13016-2018),根 据标准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将层级维度设置为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并进行分析。

2.2.2 种类维度体系

一码通作为服务方式,可根据《服务业组织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标准体系构建》(GB/T 24421.2—2023)中的服务业标准体系结构,将一码 通应用标准体系分为通用基础分体系、服务保障分 体系、服务提供分体系3个种类。

2.2.3 对象维度体系

一码通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业务活动涉 及了基础设施、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与应用、运行 管理等多个环节。本文结合一码通自身和总体架构 方法论,参考EA模型,从信息系统整体架构的角度 对其进行梳理,将整个一码通分为基础设施、统一 码、应用前端、应用场景、专题数据库、公共数据平 台、业务流程7个方面。

3 一码通应用标准体系内容

3.1 总体框架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理论,针对一码通应用过程 中的每个环节,考虑其人员、管理、技术等层面,按 照标准体系构建的原理和方法构建其运行的标准 框架,将该标准体系设计为基础通用标准分体系、 服务提供标准分体系和服务保障标准分体系3个子 体系。

3.2 基础通用标准分体系

通用基础标准对一码通应用标准体系中的服 务提供标准和服务保障标准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 是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的标准,主要包括了术语与定 义、符号与标志等内容。

3.3 服务提供标准分体系

服务提供标准分体系主要包括了服务实现标 准、运行管理标准和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

(1)服务实现标准。该部分主要围绕当前一码 通的功能进行分类,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 两部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涵盖了一码通在便民服 务、教育服务和生活服务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了一 码出行、一码通办、一码入园、一码就医、一码入学 等多种服务类型。政府服务标准则关注政府与居民 及企业之间的互动,提供行政许可、政務办理、数 据共享等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一码通办、数智政 协等。后期随着一码通功能的不断完善,该部分可 以随时扩充和调整,为后期一码通应用标准体系的 推广和适用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运行管理标准。该部分是为保证一码通 应用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对服务运行过程中的规 划、设计、实施和控制进行管理而收集、制定的标 准,包括人力保障、平台保障和制度保障。

(3)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该部分包括了从服 务准确性、有效性、响应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用户 满意度多个评价角度出发,对一码通服务质量的日 常监测、服务绩效评估、平台运行情况评估等方面 的相关要求,并对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服务进行改进 而收集、制定的标准。

3.4 服务保障标准分体系

服务保障标准分体系是指根据服务保障的不 同方面,将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分体系,以确保服务 的高质量和安全性。其中包括数据安全、安全与应 急和运维管理标准。

(1)数据管理标准。该部分包括数据规范标 准、数据交换标准和交换数据存储标准。数据规范 标准包括明确信息资源分类、数据元规范及数据格 式规范等,形成标准数据进行交换。数据交换标准 明确规定了数据交换的方式,包括接口方式、文件 资源等,还明确了数据的交换内容等。交换数据存 储标准是对交换的原始数据进行存储的规范,规定了数据分类存储时的数据结构,建立数据在业务流 程之间的流转联系,用于构建各种数据库之间的关 系,为数据资源的应用打下基础。

(2)安全与应急标准。该部分是为了确保一码 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应急响应能力而制定的一系列 规范和标准,旨在预防和应对安全风险、确保信息 安全、保障用户权益。其主要包括数据安全、网络 安全、物理安全和应急与响应。

(3)運维管理标准。该部分是对平台的设备和 软件系统进行监管,对运行维护机构、制度、人员 和流程等作出基本要求,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展现 运维结果、质量、系统使用效能等内容与要求。其 主要包括了平台运维、运维监控等标准。

4 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合作与共享

一码通应用的发展需要优先解决政府部门间 的内部阻隔,保持协作关系,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联 动,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打破政府部门间的 数据壁垒,推进政府部门数据和信息的整合与共 享,促进一码通功能的完善和提高办事流程的效 率。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 作,共同推动一码通应用的发展和创新,共同开发 和落地一码通应用解决方案,提高一码通应用的综 合能力。

4.2 完善应用场景

在一码通应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用户 切身实际的现实需求,做好现有应用场景的推广, 加强扫码点位的布置,增强一码通应用的覆盖面, 不断完善一码医疗、一码文旅、一码出行、一码文旅 和一码通办等现有功能的同时,在未来社区等新兴 领域内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使一码通能够可以有效 地满足用户需求。

4.3 推进一码通应用标准体系建设

依据一码通应用标准体系建设目标,联合政府 相关部门,加快研制标准体系中空缺的核心标准, 如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接口规范等标准。同时加 强一码通相关标准的培训和推广工作,推动标准的 落地实施。根据标准实施情况,建立标准体系动态 更新完善机制,制定标准实施情况效果评估制度,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不断优化一 码通应用标准体系,保证标准体系与一码通应用发 展的同步适应。

参考文献

林文河.福建省一码通办的实施路径研究[J].福建电 脑,2022,38(12):53-56.

祝海龙,张丹武,刘建钊,等.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建 筑垃圾综合利用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建材科 技,2019,28(2):7-8.

郭路生,刘春年.大数据环境下基于EA的政府应急信息资 源规划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6):171-176.

作者简介

袁嘉磊,本科在读,专业为标准化工程。

胡玉华,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质量与标准化 研究。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标准化
标准化综合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综合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解读:国家标准委副主任谈标准化法
如何创建标准化团队?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