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创设计研究热点、挑战与前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

2024-05-10夏孝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发文文创聚类

夏孝华,杨 蕾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而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和现实基础[2]。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新时代,文化产业承担着崭新的历史使命。

我国文创设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进行了不同的探讨,如姬灿[3]运用场景分析法,李立全[4]运用设计实例法,张书涛[5]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用户访谈法来研究文创设计;在研究主题上,体现了民族和地区的丰富性,如王广跃[6]探究了广西侗族的传统纹饰,马宏儒[7]研究闽浙地区畲族的文化元素,赵晓彦则是针对东北地区鄂伦春族的非遗文化进行探索;在研究创新机制上,呈现出创新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金灿[8]提出要进行文创品牌建设,杨茂林[9]开发了IP形象设计的创新方法,杜军[10]对文创设计消费群体的接受心理进行了分析。但既有的理论研究成熟度仍不足,研究主题跨界联系较少,还需继续深化研究内容。基于此,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国内2017—2023年文创设计领域的文献,挖掘我国文创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面临的挑战与前沿,以期为我国文创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将中国知网(CNKI)数据总库作为数据来源,选择中文学术期刊,并且检索条件设置为高级检索“篇关摘为文创设计”,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检索日期为2024年1月8日,共检索到1 756篇文献。随后,通过人工筛选,剔除部分新闻、会议记录、通知、作品展示、活动总结等相关度较低的350篇文献,最终得到1 406篇有效文献。数据导出格式均为“refworks”。

1.1 文献发文量的时序分析

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国内文创设计领域的发文总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图1)。从发文量变化来看,7年的发文量呈现倍数增长的态势,体现了国家以及学界近7年对文创设计领域发展的高度关注。从阶段性变化来看,国内文创设计的研究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最新研究阶段。起步阶段是2017年,发文量仅有38篇;从快速发展阶段(2018—2020年)开始,文创设计在国内设计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在这一时期内平均每年发文篇数为128篇,发展阶段年平均发文量是起步阶段年平均发文量的3倍多;在最新研究阶段(2021—2023年),平均每年的发文量是328篇,均是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的数倍。以上变化趋势可以间接反映出国内学者对文创设计的关注与重视,表明了文创设计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文化创意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图1 2017—2023年国内文创设计领域发文量统计图

1.2 文献作者分析

通常情况下,某研究领域发文篇数的增加,意味着学者们的关注度也在提高。普赖斯定律指出,当某位作者的发文数量超过特定阈值时,该作者就被称为高产作者[11]。计算公式为:

其中,Nmax表示该领域内发文最多作者的发文篇数,Nmin表示高产作者最低发文篇数。

在国内文创设计领域,高产作者最多发表了6篇文章,根据公式计算得出,高产作者的最低发文量要求为2篇及2篇以上。对1 406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高产作者信息表(表1)。

表1 2017—2023年国内文创设计研究领域发文量高产作者

统计结果显示,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共有95位,发文总篇数共计215篇,约占近7年发文总篇数的15%,这表明文创设计领域内的高产作者数量相对较少,发文中心度较低。从表1可知,文创设计领域发文最多的作者是周升和张聪,他们两位分别发表了6篇文章。其中,周升发表的6篇文章中有5篇是关于江西省文创设计领域的研究,其研究内容集中度较高;张聪所发表的文章中仅有3篇是聚焦博物馆文创设计,显示该作者的研究内容集中度还需提高。

2 文创设计文献关键词分析

2.1 关键词共现与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内容的高度凝练,读者可以通过关键词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从而把握论文的主要思想。关键词共现图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时,时间阈值为2017—2023年,时间区间为1年,以关键词(Keywords)作为节点类型(Node Types),使用路径裁剪方式(Pathfinder)进行网络裁剪(Pruning),最终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如图2所示,该图谱中共有360个节点和59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9 2。

图2 2017—2023年国内文创设计领域文献关键词共现图

将出现10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进行整理,分析其频次与中心性,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文创设计”“文创产品”“文创”“博物馆”“设计”等关键词的出现次数较多,中心性较高,代表了文创设计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其中“文创设计”出现频次高达596次,在图谱中占据首要地位。另外,“地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产品设计”“乡村振兴”这五个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均大于等于30次,且中心性大于等于0.06,表明了这些关键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需要继续深入探究。最后“非遗”“创新设计”“应用”“传承”“文化符号”“互联网+”“红色文创”虽然出现次数未超过30次,但中心性均大于等于0.06,说明了虽然相关文献较少,但重要度较高,是未来文创设计的重要研究主题。

表2 国内2017—2023年文创设计文献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2.2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图可以直观反映在某一时间段内研究热点的变化和未来研究的趋势。突现强度和开始时间则反映该主题在这段时间里的研究热度。利用CiteSpace生成关键词突现图,分析文创设计的热点变化和趋势,突现词数量参数设置为0.1,共检测出25个突现词,按照突现年份、突现强度和词意不重复原则筛选出17个代表性关键词(图3)。

图3 2017—2023年国内文创设计领域文献关键词突现

图3中黑色方块部分表示关键词突现时间段,展现研究期内文创设计的研究全景和关键点。2017—2018年是文创设计发展初期,文创设计研究主要目的是传承文化、推动文创产业发展;2018年以后,我国对文化软实力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2],影响了文创设计研究的主题方向,所以这一阶段文创设计研究重点多为历史文化、传统工艺、乡村、东方美学;2020年以来,数字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设计方式的更新,促进了文创设计研究的发展,使体验设计与服务设计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2.3 关键词聚类及研究主题分析

使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共现,将关键词按相似度归类,对国内文创设计领域关键词进行聚类,并绘制关键词聚类图(图4)。该聚类模块化Q值(Modularity)为0.612 9(大于0.6),S值(Silhouette)为0.885 4(大于0.8),这说明聚类结果非常可信,且表明聚类结果显著且合理。为了更加清晰地把握我国文创设计领域的主要内容,筛选出较大的类,利用LLR算法得到了图4所示的聚类标签。聚类标签依次为#1文化创意、#2文创产品、#3文创、#4红色文创、#5产品设计、#6应用、#7传统文化、#8旅游文创、#9文化符号、#10设计应用,#11人才培养、#12专业融合共计12个聚类群。

图4 2017—2023年国内文创设计文献关键词聚类图

根据关键词聚类图进一步分析整理,国内文创设计领域内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主题:重点内容、存在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2.3.1 重点内容

近年来,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程度不断提升,大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学者和设计师们开始更加关注文创设计领域,他们致力于丰富文创产品的设计内容,使之更具有多样性和典型性,以满足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类型的需求,他们重视传统,并强调文化性、地域化发展。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文创设计研究的内容开始更加丰富,地域文化的展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转型是近几年文创设计研究领域的三类重点内容。

(1)地域文化的展示。我国是一个多地域国家,不同的地域形成的文化在内容上会彰显出不同的差异,文创设计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作为设计内容,能够起到宣传当地文化特色的作用。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将地域文化融入文创设计,郭翠婕[13]以陕西省地域性书法艺术为核心,将代表性书法文物和典型书法作品与当代文创产品相结合,设计出与地域书法高度相关的创意文化产品;闫佩龙[14]通过研究大连城市品牌文创设计,充分发挥文创产品在传播城市形象和推动城市文化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这一努力有助于打造城市品牌形象,促进城市文化的繁荣;还有张海林[15]以京津冀地区的文化特色为主要载体,促进地区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融合与发展。

(2)非遗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一部分已经面临失传的问题,文创设计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党琳靖[16]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时,巧妙地将其与现代设计手法结合,呈现出了晋剧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此为媒介,使非遗晋剧得以更好地传扬。姚玲[17]选取了中国非遗文化代表之一的南京剪纸,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南京剪纸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对其风格和形式进行了创新设计。除此之外,一些学者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开始对虚拟数字文创设计展开研究。武禹男[18]通过对非遗文化的生存空间、创造性转化、传播方式三个方面的尝试,为无锡纸马的传承提供了新思路。这些学者的研究表明,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和文化传承的结合,非遗文化得以焕发新生,同时推动了文创产业的发展。

(3)传统文化的转型。随着国家现代化的推进,部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脱节,这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文创设计可以帮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语境,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价值,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李翔宇[19]将敦煌博物馆文创与现代流行的文化形式相结合,为文创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与建议。冯寅轩[20]对我国传统吉祥纹样进行研究,探索了如何将云纹运用到当代陶瓷文创设计中,该研究有助于传统元素的创新性应用。樊佳倩[21]选取我国传统服饰中的配件带钩,思考这一文化元素在当代文创设计中的新应用方式,为推动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在文创设计领域三大重点设计内容中,文创设计应遵循保护、传承、应用、创新四点基本原则,同时需要考虑产品的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时代价值,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不同层面的需求。

2.3.2 存在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我国文创设计研究已有十多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存在不足,如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内容输出的精准度不足、跨界合作较少。

(1)存在问题。第一,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首先,尚未形成系统的文创设计研究的理论体系。通常,学界对“文创设计”概念的界定通常以宏观的政策报告为参考,但这种定义方式往往缺少对历史和理论角度的深入探讨和创新。我国学界对于文创设计的起源和发展缺乏系统的梳理,大部分是根据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进行的再设计研究。陈培瑶[22]简要概述了1940年后文创设计概念的发展历史,徐艳玲[23]的研究聚焦唐代扬州铜镜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侯灵犀[24]则是着眼于元代时期莫高窟敦煌飞天图像的分析。其次,文创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数量不足且发展较为缓慢。较多的是运用符号学理论和心流理论对文创设计进行研究[25-28],而应用其他理论框架的研究较为有限。虽然少数学者运用场景理论、粗糙集理论、感知理论、文化表述理论进行研究,但这些尝试还不够深入。

第二,文化内容输出的精准度不足。在产品设计转化的过程中,一些设计作品未能清晰地传达文化内涵,导致既不能准确展现文化特色,又忽视了文创设计背后的价值导向与社会责任。如2018年四川安岳石窟佛造像遭遇“毁灭性”修复,导致原本古朴端庄的佛龛造像被损毁原貌。2021年敦煌博物馆与某品牌电子烟授权联名的文创设计,在曝光的海报图中敦煌佛像戴着墨镜簇拥着某电子烟,引起负面的网络热议,被多家媒体报道。2022年,中国经济网报道沈阳某公司推出的“大帅币”交通卡,公众普遍认为该卡的设计有着纪念军阀张作霖的意味,因此引发了反面的舆论。这些问题都源于设计过程中未能充分了解和尊重设计对象的历史文化内涵,导致了传统文化内容输出的精准度不足。

第三,跨界合作较少。现有研究发现,跨领域合作有助于深入探讨文创设计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然而,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文创设计、创意设计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尚未充分发掘文创设计与管理学、经济学以及金融学等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事实上,文创设计作品的转化需要经历一系列流程,包括设计、样本制作、工厂生产与商业销售等,但是现有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合作相对较少,跨界合作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可持续发展途径。第一,明确研究视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重要理论,需要明确文创设计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贯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理念。因此,文创设计领域研究要反映中国特色、中国传统,要讲好中国故事,坚持传达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二,形成理论体系。首先,需要细致探讨文创设计的起源,研究其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更全面地理解其演变和发展过程。对传统的文化产品类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以便建立更完整、更新颖的文创设计机制。其次,加强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跨界合作,尤其是与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进行更密切的联结。通过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互相借鉴和协同合作,拓宽文创设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文创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最后,需要对文创设计的研究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从知识、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同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创立文创设计的理论研究体系,包括对核心概念、方法论和实践案例的深入探讨,这将有助于确立文创设计领域的理论基础,推动其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第三,深化研究内容。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及其精神内涵,为设计拓宽文化视野、提供文化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秉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掌握国家大政方针和相关政策,了解民生民情的实际所需,创作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文创作品。

2.3.3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

时间线视图主要侧重于勾画聚类之间的关系和某个聚类的历史跨度[25]。运用CiteSpace软件制作出2017—2023年国内文创设计领域文献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图5),帮助研究国内文创设计领域的研究趋势。

图5 国内文创设计领域文献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图5显示了13个关键词聚类的时间变化情况,其中不同年份的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了它们在时间维度上的关联情况。从图中13个项聚类可以得出:聚类#0(文创设计)、聚类#1(文化创意)、聚类#2(文创产品)、聚类#3(文创)、聚类#5(产品设计)、聚类#6(应用)、聚类#7(传统文化)、聚类#8(旅游文创)的聚类来看,2017—2023年学者们对这八个主题的相关研究还在持续,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

聚类#4(红色文创)从2018年开始,便成为了文创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细探文创设计领域中红色文创研究主题的兴起缘由,背景是2018年国家提出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有着密切关系[26]。

2019年以后,聚类#9(文化符号)、聚类#10(设计应用)、聚类#11(人才培养)在文创设计领域也成为了研究热点。通过研究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推动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2.3.4 关键词聚类时区分布及研究趋势分析

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的时序变化可以探讨该领域主题演变过程[27]。运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聚类生成Timezone图谱,将相同年份热点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集合在相同区域[28],得出图6。

图6 2017—2023年国内文创设计领域文献关键词聚类时区分布图

由图6可以推断,较大的节点包括“地域文化”“创新”“产品设计”“传统文化”“博物馆”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之间连线的时间维度大,涉及文化、产业、人才等多方面要素,说明了文创设计领域研究内容的多元化。通过时区图可以将文创设计领域从2017—022年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起始阶段(2017年),这一时期包括“地域文化”“产品设计”“创新设计”“传承”等关键词,关键词类别较为单一,年发文总量少。由此说明,这一时期文创设计领域的研究处于起始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2018—2020年),年发文总量迅速增加。“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振兴”还有“非遗文化”等关键词频繁出现,说明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成为研究热点;其次,“设计方法”“文化符号”“品牌设计”和“活态传承”关键词的出现,表明了学界对文创设计有了较多的关注,这加快了我国文创设计领域发展的进程。

最新研究阶段(2021—2023年),出现了“数字文创”“数字化”“国潮”“文化转译”“现代转化”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表明,学者对文化与科技的跨界合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可知,中华文化与科技新成果、消费新特点的结合成为文创设计领域未来的发展动向。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CNKI数据库中国文创设计领域研究的1 40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文献发文量是时序表和文献高产作者图表,生成文创设计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突现图、聚类图、时间线及时区分布图,能够识别出文创设计领域不同时期研究的主题、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1 主题及现状

第一,文创设计领域文献发文量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2017年关于文创设计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少;从2018年开始,该领域的文献年发文量快速增长趋势;到目前为止,年发文量仍在继续增加。这表明我国文创设计领域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研究网络,为文创设计领域后续研究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该领域高产发文作者相对较少,还需要提高文创设计领域内的发文集中度。

第二,在关键词共现中,相关研究热点主要聚集在“文创设计”,其次为“创新”“博物馆”“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等方面。“地域文化”“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是2017年文创设计领域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在2018年后研究主题愈加多样化,研究内容愈加丰富。文创设计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分析将该研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起始阶段(2017年)、快速发展阶段(2018—2020年)、最新研究阶段(2021—2023年),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趋热性,能够反映出社会热点与国家政策。

3.2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可以明显看到,中华文化与数字科技成果的融合已经成为未来文创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随着国家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国潮文化元素与数字技术结合,创造出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环境,如借助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AI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猜你喜欢

发文文创聚类
陶溪川文创街区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