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临床效果观察
2024-05-10孙立新
李 玲, 孙立新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常德医院 眼科,湖南 常德 415000
先天性白内障是眼科较常见的小儿疾病,会引起视力障碍,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儿视力恢复十分重要[1-3]。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多数患儿视力恢复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造成负面影响[4-5]。因此,采取何种手术方式,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提升患儿术后视力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难点[6-7]。有研究报道,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具有一定的疗效[8-9]。前玻璃体切除术可改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瞳孔区混浊情况,利于患儿术后恢复及视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常德医院收治的121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实用眼科学》[10]中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单眼发病;可接受手术治疗;既往无眼科手术史。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导致的白内障;存在麻醉禁忌证;合并其他脏器及脑部疾病;合并肿瘤疾病;无法配合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n=60)与B组(n=61)。A组脱落2例,B组脱落3例。A组中,女性23例,男性35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11±0.43)岁。B组中,女性22例,男性36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0±0.4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2102221)。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3 d,给予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给药1滴。术前30 min,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3次,间隔时间10 min,每次1滴。术前10 min,给予爱尔卡因滴眼液(0.1%),治疗2次,间隔时间5 min,每次1滴。患儿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后在角膜缘后1.0 mm的位置作巩膜隧道切口,前囊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5 mm),分离晶状体、皮质,超声乳化吸除晶体皮质、软核,囊袋内置入人工晶状体,实施玻璃体切除。对前房进行冲洗,手术切口缝合后结膜下注射2.5 mg地塞米松,每日晚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1次,用药1周。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术前处理同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晶体皮质及软核后,连续环形撕开后囊膜(直径3.0 mm),前部玻璃体切除系统切除晶状体后囊及前部玻璃体,置入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处理同A组。术后1年,对患儿以及延续干预,进行视力恢复训练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规范验光,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对比。(2)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观察两组患儿术后的后囊混浊情况,应用Tetz分级标准评估瞳孔区混浊情况[11]:0级,轻微混浊;2级,轻度混浊;3级,中度混浊;4级,极度混浊。等级越高表示患儿术后恢复越差。(4)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手术满意率,采取本院手术后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5)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年视力恢复正常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B组患儿术后视力恢复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例(百分率/%)
2.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角膜水肿、人工晶体植入局限性粘连、前房纤维素样渗出、前房闪辉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百分率/%)
2.3 两组患儿术后后囊混浊情况比较 B组患儿术后后囊混浊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术后后囊混浊情况比较/例(百分率/%)
2.4 两组患儿家属手术满意率比较 B组患儿家属手术满意率为94.83%(55/58),高于A组的79.31%(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儿术后1年视力恢复正常率比较 B组患儿术后1年视力恢复正常率为96.55%(56/58),高于A组的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将影响患儿视觉发育,造成失明等严重危害[12-18]。有研究报道,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促进视力恢复,若未及时手术,将影响患儿学习与生活[19-20]。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效果较好,相关报道较多[21-22]。
随着身体的发育,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眼形态会发生变化,人工晶体植入时需重视度数,不能以儿童现有屈光参数选择人工晶体度数[23]。切除玻璃体时,实施双撕囊操作,方便人工晶状体置入,可降低后囊撕裂率[24]。本研究B组切除患儿玻璃体,减少了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明显改善了患儿术后后囊膜混浊情况,术后的屈光间质较好,可提供较好视野;B组患儿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A组,提示B组方案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效果良好,利于术后视力恢复;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方案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时主要出现角膜水肿、人工晶体植入局限性粘连、前房纤维素样渗出与前房闪辉等并发症,患儿可耐受,对症处理后可缓解;B组患儿术后后囊混浊情况明显优于A组,提示B组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儿术后瞳孔区混浊情况,对患儿术后恢复具有积极影响;B组患儿术后1年视力恢复正常率高于A组,提示B组方案可改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远期视力。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效果显著,患儿术后视力恢复好,后囊混浊情况改善,且并发症可耐受,获得家属认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