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践探索

2024-05-10兰天玉罗姗娜杨嘉琪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兰天玉 罗姗娜 杨嘉琪

摘要: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在于探索基层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减少社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基层矛盾治理能力。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西省W县积极建设矛盾联合调处中心,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只进一扇门”改革,取得了极大的实效。在此基础上,文章立足W县的矛盾纠纷现状,调查W县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行情况,总结归纳经验做法,推广可借鉴性经验,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查针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为优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基层社会治理

随着基层社会中错综复杂的问题日益凸显,矛盾纠纷也逐渐地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群体化的新特点。如何高效快捷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1]这些论述明确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努力方向和工作要求。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基础中的基础,而矛盾纠纷化解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生活幸福感。自党的二十大以来,江西省W县认真贯彻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说法”的重要指示[2],推进县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全覆盖建設,不断夯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础,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只进一扇门”,切实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供了县域样板。

1 江西省W县矛盾纠纷现状

W县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有多条高速、国道穿境而过,半小时可到达机场、高铁站,交通便利。全县总面积1 719k㎡,下辖9镇7乡1街道,181个村,25个居民委员会,3 358个村民小组,截至2022底,W县户籍人口581 184人,常住人口258 266人。

随着W县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群体化等特点。根据问卷调查以及走访调查等方式可得,W县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婚姻类纠纷。部分家庭因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缺少管教;男女双方因赚钱分居导致夫妻关系不和等原因引发家庭纠纷。二是邻里纠纷。因邻里之间距离较近,生活交集较多,更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常表现为邻居之间因涉及财产、噪声、宅基地、宠物等方面引发的纠纷。三是物业服务管理纠纷。比如,问题楼盘烂尾引发购房者投诉维权,业主需求与物业落实有差距,特别是有关物业费矛盾较多等。四是劳资经济纠纷。表现为农民工讨薪困难、投资受损群体不满、个人之间借款难以归还、老年群体找不到投诉渠道等。五是林地纠纷。林地归属权不清晰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矛盾纠纷多发。

2 江西省W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现状

W县依托平台整合各类调解力量,推动县、乡、村的综治力量整合,建设“一站式”解纷平台,探索建立“四三三”调解机制,打造本地多样化特色调解品牌,加强“全民建心”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2.1 整合资源,建设“一站式”解纷平台

W县秉承“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原则,规范阵地建设,实现上下联动。在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立民生专区、法律专区、信访专区、意外事故专区等专区,统筹安排县信访接待中心整体入驻,21个县级部门常驻办公,律师、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等专业人员一并入驻,实现部门专区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联合会商、信访听证三级联调,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在乡镇(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开展组团式服务。整合了信访接待、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等功能,实行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村(社区)依托现有阵地,规范功能分区,统一标识设置[3],配齐办公设施,进一步完善了信访接待、矛盾调解、网格管理、村(社区)警务等基本服务功能,实现群众诉求就近就地解决、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在萌芽。

2.2 智能化解,探索建立“四三三”调解机制

以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为“指挥部”,运用智能化手段,打造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四三三”调解机制是指利用各级平台排查以及群众主动寻求化解的矛盾纠纷,在网格、村、乡、县四级分别调解三次。具体而言,首先由网格员主动摸排矛盾纠纷并上报,先由网格员自主调解,调解三次不成功再转到村级调解,村级调解三次不成功再上报乡镇级调解三次,若再失败则继续上报至县级调解。各部门(单位)接到的矛盾纠纷也需要录入平台,并进行三次调解,若各部门或乡镇(街道)无法解决的,采取会商制,多部门协商调解,直至调解成功。针对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举行听证会并下达调解确认书,进行终结,当事人不服则引导其走司法程序。同时,群众也可通过公众号进入平台,表达诉求,县级将按照属地原则以及各部门职责进行分流,对于重大复杂、跨行业跨部门的纠纷,乡镇可以将案件上报到县矛调中心,由县级组织相关部门化解。同时,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针对每月情况进行总结调度,针对每月矛盾纠纷作出具体研判分析,对优秀调解案例进行集中学习,做好矛盾排查及预警工作。

2.3 凝聚社会力量,探索多样化调解模式

一是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新路径,在全县181个村(社区)设置志愿者服务站,吸纳在村(社区)老党员、退休干部、企业家、工商会、公益机构等入驻,发挥“志愿服务者”作用,组建“好人调解队伍”“巾帼服务队伍”和“党员先锋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引导他们参与到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中,推动各项矛盾纠纷化解和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开展。二是W县倡导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挑选优秀的调解员,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调解品牌。调解成员均系本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员、退休政法干部、乡贤、村干部、心理咨询师等,利用其专业精、威望高优势,做好调解工作。如W县M乡探索基层微治理“四三二”工作机制,通过构建以村“综治中心”为堡垒、网格为基干、微网格为支撑、中心户长为骨干的四级治理体系,组建“红色调解队、邻里帮服务队、好家风宣讲队”三支队伍,建立基层“两长”机制(微网格长、中心户长),着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堵点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三是注重心智建设。成立“一组一办一中心”,即成立县委书记挂帅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县委政法委分管负责同志负责的小组办公室、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建立“由上而下”的顶格协调、中心推进机制,激发社会正能量。探索心智调解模式,尤其针对家庭纠纷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疏导等服务,培育阳光积极社会心态。

3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问题及对策

3.1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存在的问题

3.1.1 专业队伍力量不足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一半的人认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存在专业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经过走访调查,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级综治中心从事受理工作的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统一受理后,不能做到快速将纠纷、诉求进行精准分类,仅仅按照属地原则发派,导致纠纷兜兜转转,影响化解效率。二是调解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实践中,调解主力基本还是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他们的调解成功率主要依靠对当地居民的长期了解,对地方惯例和规范的熟悉以及其经验、口才、个人能力和诚信等因素而产生的对当事人的影响力[4]。然而在公民权利观念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背景下,这些调解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型疑难纠纷解决的需要。

3.1.2 经费保障不够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认为经费保障不够也是该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无经费保障,人民调解员队伍培训学习难以具体开展,进而导致专业水平难以突破提升。在具体案件中,大多调解员没有工作经费,因调解而产生的交通、文书、用餐费用无法解决,严重影响了调解员的积极性及队伍建设。

3.1.3 部门联动不够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部门联动不够。经过走访调查发现:虽然各职能部门对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都能积极配合,但大多数人认为该项工作应由政法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此外,绝大部分矛盾纠纷都涉及多個部门,但这些职能部门思想保守,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调处力度不够。

3.1.4 相关工作机制不完善

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在实践中,还有不少的工作机制、流程没有具体细化。如平台的分流程序不够缜密、人员管理考核问题、诉讼与非诉程序的流程部分重复问题。

3.2 优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有效对策

3.2.1 建设专业队伍,提升专业水平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中心人员业务培训,使矛盾纠纷流转程序更加规范,提升工作效率。二是整合专业资源,提升调解员水平。一方面,坚持每月对矛盾纠纷进行研判总结、典型案例学习。同时,提炼主题,各县市的调解人员可从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谈判方法、心理咨询等角度针对矛盾纠纷做业务交流,针对专业水平做研磨,可采用轻松愉快的沙龙形式,或是实地学习、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经验和长处。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配齐专职调解员,提升效率,衔接司法确认环节。

3.2.2 建立矛盾纠纷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可借鉴其他地域的做法,出台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如可将人民调解工作业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分级负责、分级负担的工作原则,采取以奖代补、以案定补的方式,落实好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调解案件补贴,以此调动各级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矛盾纠纷化解有序开展。

3.2.3 深化各部门、单位的对接合作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应高度重视当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与其积极配合。二是各部门可以考虑主管行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尝试以行业协会的方式成立行业纠纷调解中心[5],使案件调解专业化、行业化,如调解不了进入诉讼的案件,可以由法院与行业纠纷调解中心及其主管单位对接合作,合力解决矛盾纠纷。

3.2.4 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基层组织的党建工作,做好多元化纠纷解决的指导工作。同时,以党支部为抓手,通过设立党小组形式加强中心人员管理。二是完善考核制度,促进正向激励。中心众多人员均为各部门委派,考核制度的设置上需合理设计才能实现激励作用,为避免“两不管”现象,中心针对各部门人员有权进行等次的评定,该结果可作为该部门、单位平安建设中的子项,可影响平安建设评分。针对优秀人员、部门,中心可每月单独设置荣誉奖励,每年等次评定时,作为其中之一。对因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直至一票否决,评价结果通报纪检委、组织等部门。需要强调的是,奖惩制度不应增加基层负担,需针对性地对考核人员推进工作提出建议,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三是完善非诉与诉讼案件对接衔接机制。中心与法院立案庭、速裁团队通过规范制度流转,如在中心由非诉转诉讼的案件,立案时做好甄别标记,减少重复性工作,做好案件的有效流转和处理,提高效率。如法院配合中心做好司法确认的案件,应对协议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协议效力,保证法律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4 结束语

完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治理体系对社会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县域、乡镇等基层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尤为关键。W县因地制宜,立足实践探索出适合自己县情的样板模式,为县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治理提供了样板,提供了优秀的经验启示。但由于该机制仍在探索中,问题不可避免,经过总结和认识,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践探索中,可通过建设专业队伍,建立矛盾纠纷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深化各部门、单位的对接合作,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等对策,进一步得以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新华社.扑下身子“迎考”沉到一线“解题”——解码“浦江经验”[EB/OL].(2023-08-19)[2023-11-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4646051358870748&wfr=spider&for=pc.

[3]唐永胜.坚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3(08):5-9.

[4]李年终.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以“诉调对接”为视角[J].时代法学,2007(06):54-58.

[5]孙晓芳.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地方实践研究[J].法制博览,2022(36):151-153.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2023年招标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多民族聚居村治理融合路径研究”(YBKT202305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兰天玉(1994—),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宪法、行政法;

罗姗娜(1988—),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行政法、社会治理;

杨嘉琪(1996—),女,汉族,江西高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政治学。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
“互联网+”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基于派出所法律实施的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参与式治理理念下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党微观逻辑
“国家—社会”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