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某口腔医院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和致病因素调查分析

2024-05-09徐秀敏

安徽医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龋病甜食龋齿

汪 婧 陶 冶 徐秀敏

龋齿是口腔健康领域中最为普遍的慢性疾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尤为严重[1],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2]。龋齿通常是口腔微生物与宿主间的平衡遭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儿童较成人更易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其局部和全身健康[1-3],增加家庭负担。全国第三、四次流调结果显示,儿童龋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5],且不同地域影响因素不一[6-7],综合数据的缺乏,导致早期干预存在挑战。为了解合肥市某口腔医院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本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间在合肥口腔医院问诊的学龄前儿童龋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本地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154 名学龄前儿童相关资料,其中男性83例,女性71例,年龄3~7 岁。根据口腔健康情况,根据《儿童口腔医学》(第三版)的诊断标准[8]分为有龋组124例和无龋组30例。入组儿童接受全面口腔健康检查的同时,通过电子病例系统和问卷星APP 收集相关信息,包括自身因素、家庭因素、预防保健因素和饮食因素,其中父母加班指加班时长超过36 小时/月;高等教育 、从事医疗工作和具备口腔知识分别指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人的学历达到大专及其以上水平、从事医疗卫生内工作和了解巴氏刷牙法、窝沟封闭对预防龋齿的作用,以及熟悉口腔保健方式和常见儿童口腔疾病等知识[9];居住市区表示在合肥市内,包括蜀山区、庐阳区、包河区、经开区,不包括长丰、庐江、肥西、肥东和巢湖。

纳入标准:①合肥市四县一市常住居民;②能够理解并遵守说明;③得到儿童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配合检查;②问卷和基本信息收集不完整或不准确。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且获得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编号:2024LW006),所有研究对象必须遵守自愿参与的原则,并通过APP 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口腔检查方法、内容以及质量控制均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0]严格执行,采用统一的人工光源进行检查,使用平面镜和探针进行视觉检查和探测,对恒牙、乳牙和龋失牙3 个方面的口腔状况进行检查;对于不易在肉眼看到的龋病,特别是在牙齿的凹陷和难以观察的区域,则使用X 射线检查明确牙齿内部的龋洞和损伤情况。检查项目包括有无龋齿、已充填有龋、已充填无龋、因龋缺失、因其他原因失牙、窝沟封闭等,以明确龋病情况。所有口腔健康检查由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口腔医师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 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率表示,并使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患儿龋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并使用Medcala 18.11.3 软件绘制森林图。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154 名儿童纳入研究,龋病率为8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和喜食甜食、公立医院就诊、父母具备口腔知识、从事医疗工作、定期口腔检查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学龄前儿童龋病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连续变量以原值录入),以是否有无龋齿(有=1,无=0)作为因变量,采用Enter 法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 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增加、喜食甜食和公立医院就诊是这类患儿发生龋病的危险因素,具备口腔知识是其保护因素。见图1。

图1 学龄前儿童龋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森林图

3 讨论

龋齿是威胁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疾病。我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 岁儿童龋齿患病率在60%以上,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龋病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存在差异[11]。本研究154 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为80.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此次调查患者地域和入组群体有关,虽然这一调查仅针对前来问诊的患者,但较高的患病率仍是一个严峻的公共问题。

在不同的研究中,性别、年龄与儿童龋齿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在本次调查中,女性患儿龋齿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患儿(81.25% 比 69.72%,P<0.05),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12]。这一差异可能与女孩的乳牙较男孩更早萌出有关,进一步增加了患病风险。本研究还显示,儿童龋齿的发表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3]。分析原因可能是年龄越大,暴露于龋病因素(如菌斑和细菌的积累、不良口腔健康行为)的时间越长[14]。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学习压力增加,减少了对口腔健康的关注也促进龋病的发生。

家庭因素对儿童龋齿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这一观点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持。本研究结果表明,从事医疗工作和具备口腔健康知识的父母在减少儿童龋齿发病率方面起着积极而关键的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其他研究结果[15-16]。这一结果可能有几个潜在原因:①由于调查的时间跨度从2020年至2023年,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17],导致许多儿童难以获得及时诊疗[18];②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不仅有更强的预防意识,且在封控限制期间仍能获得一定的医疗资源,这对龋病的预防更为关键。

甜食,可导致多种疾病[19],也是影响龋齿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显示,有龋组喜食甜食比例明显高于无龋组(91.94% 比 60.00%),且logistic 回归结果表明,喜食甜食是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与国内指南共识一致[20-22]。其原因为甜食一般含高糖、粘稠和乳制品等,易黏附在牙齿上;过度摄入含糖饮料和糖果可以降低口腔环境的pH 值,促进酸性侵蚀,增加龋病易感性;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较长,期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缓冲能力降低,利于细菌滋生,进一步增加患病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龋组接受定期口腔检查的儿童比例明显低于无龋组(29.03% 比 63.33%),与国内部分研究结果一致[23]。通过定期检查,可以监控口腔健康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这对降低龋病易感性至关重要。同时,此次调查中,患儿公立医院就诊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医院。其原因在于,在国内无论是诊疗还是预防性问诊,患者仍以公立医院问诊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无龋组,患儿监护人也倾向于公立医院就诊,这种信任通常归因于公立医院提供合格医疗专业人员和先进的医疗技术[24-25]。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日常预防保健工作中,应着重提高患儿监护人口腔知识水平,帮助学龄前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于大龄儿童和女童,则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由于患者多数选择公立医院就诊,可导致医疗资源挤兑,这需进一步提升非公立医院的诊疗水平,以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26],改善就医供需问题,助力龋病的防治。

猜你喜欢

龋病甜食龋齿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巧吃甜食,嘴瘾与健康兼得
常吃甜食隐患多
当机立断
预防龋齿
爱吃甜食的火柴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
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