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研究
2024-05-09薛丽萍叶少杰
薛丽萍,叶少杰
1将乐县总医院全科医学科,三明 353300;2将乐县总医院药剂科,三明 353300
糖尿病以机体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为主要特征,其多发生于老年群体。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糖尿病发病人数增加,严重危害我国老年群体身心健康[1]。若老年患者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会造成眼部、肾脏损伤,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利于预后[2]。研究发现,科学有效的自我护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预后[3]。但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接受知识能力弱,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加之其受病情影响,多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且睡眠质量较差,导致患者自护能力下降,不利于病情的控制[4]。支持性心理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满足其心理需求。主题式健康教育则是将糖尿病知识分为不同的主题进行健康教育,再结合授课、互动,强化患者认知,能够调动其主动能动性,对于控制疾病具有积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118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分析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对其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将乐县总医院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收治的118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0210713WS)。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诊断[5]。②年龄>60 岁。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认知正常,会使用微信,可完成相关量表评估。排除标准: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②合并肿瘤疾病者。③患有糖尿病眼病等并发症者。④肝肾脏器功能异常者。⑤入组前半年内出现严重低血糖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9 例。对照组37 例男,22 例女;年龄61~78 岁,平均年龄(69.84±3.12)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5 例,高中及以上24 例;病程1~9 年,平均病程(4.06±1.25)年。观察组39 例男,20 例女;年龄64~78 岁,平均年龄(69.50±3.01)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8 例,高中及以上21 例;病程1~9 年,平均病程(4.13±1.27)年。两组一般资料之间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在老年患者入院时发放糖尿病医学知识宣传手册,由家属带领老年患者学习手册上的知识,具体包括血糖监测、饮食知识、用药知识、预防并发症知识;之后由专科护士带领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血糖情况,并发放血糖和饮食记录本,由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共同记录;专科护士每日在病房内进行时长为20 min 的宣教,告知定期自我监测血糖和健康饮食、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时给予疏导;在老年患者出院时创建微信群,每周定期以图片、视频、动画的形式在微信群内发送糖尿病相关知识,并每周微信、电话随访1 次,随访时间为20 min,了解老年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共护理4 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主题式健康教育。
1.2.2.1 支持性心理护理 ①护患沟通:由护士与老年糖尿病患者沟通,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分析其不良情绪产生来源,并告知其不良情绪会造成血糖波动,再针对性给予疏导,解决患者合理需求,时间为30 min。②想象美好:护士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引导其全身心放松,想象美好事物,并指导其深呼吸,释放内心压抑情绪,时间为20 min。③社会支持:定期举办交流会,每隔2 周举办1 次,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生活中趣事,放松心情,每次时间为30~45 min。④家庭支持:护士与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属交流,鼓励其和好友多陪伴患者,陪同患者进行运动、吃饭、看电视、听音乐等活动,以此舒缓情绪。
1.2.2.2 主题式健康教育 以糖尿病相关知识为主,每周组织1 次主题式健康教育。①第1 周:健康教育的主题为糖尿病基本知识与饮食,以讲课的形式,借助PPT 详细讲解糖尿病发生原因、表现、诊治、饮食等知识,时间为45 min,讲解结束后采用有奖竞答活动,时间控制在8 min 以内,针对回答次数较多和正确率较高的老年患者给予奖励。②第2 周:健康教育的主题为血糖自我监测与运动,以讲课的形式,借助PPT 并配合动画视频讲解如何自我监测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不适、血糖控制目标,时间为45 min,也可组织患友交流会,患者与患者之间互相分享心得。③第3 周:健康教育的主题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运用PPT 讲解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的降糖药物、用法、胰岛素用法、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时间为45 min,讲解结束后由两名老年患者为1 组,一名讲述药物作用、形状等,另一名猜出药物名称,此处互动时间为10 min。④第4 周:健康教育的主题为糖尿病并发症防治,运用PPT 讲解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症状、如何预防,讲解期间采用模型示范足部护理方式,也可选取1~2 名老年患者演示足部护理,时间为45 min。共护理4 周。
1.3 观察指标 ①自护能力:护理前、护理4 周后,采用2 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2-CDSG)评估,包括饮食控制(0~30 分)、血糖监测(0~20 分)、规律运动(0~20 分)、足部护理(0~25 分)、遵医嘱用药(0~15 分)、高低血糖处理(0~20 分),评分越高自护能力越好。②健康生活方式:护理前、护理4 周后,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6]进行评价,共52 个条目,包括健康责任、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6 个方面,评分范围52~208 分,评分高,健康生活方式佳。③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前、护理4 周后,采用我院自制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评估,调查表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与饮食、血糖自我监测与运动、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每项25 分,共100 分,评分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高。④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7]评估,共21 分,评分高,睡眠质量差,评估时间为护理前、护理4 周后。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以例数、率(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 两组护理前自护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护能力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护能力对比(分)
2.2 两组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前HPLP 评分、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PSQI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PLP 评分、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较对照组高,PSQI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睡眠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临床多通过指导其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等,以起到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的作用[8]。但糖尿病病程较长,难以彻底根治,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及护理,导致其可能产生严重心理问题,加之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了解不足,难以遵医嘱自我护理,进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常规护理中所采用的宣教方式是将糖尿病知识一次性讲授给患者,患者难以全部掌握,宣教效果不够显著。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2-CDSG 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HPLP、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较对照组高,PSQI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在促进其更好地掌握知识、改变生活方式、增强自护能力、提高睡眠质量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原因在于支持性心理护理践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关注老年患者心理健康,采取多种心理护理方式,旨在维护患者心理健康。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通过护患沟通,聆听患者的倾诉,与患者之间建立联系,帮助患者树立长期治疗和护理的心理准备,从而减轻不良情绪。支持性心理护理通过播放舒缓音乐,引导患者合理释放自身情绪,并给予社会心理支持和家庭心理支持,可使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和支持,利于减轻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促使患者遵医嘱自我护理。主题式健康教育考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和知识接收能力,将糖尿病知识分为糖尿病基本知识与饮食、血糖自我监测与运动、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知识四个主题,且每个主题老年患者都有1 周的时间消化,便于老年患者循序渐进掌握糖尿病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自护能力,进而实现病情的良好控制。同时,主题式健康教育在主题教学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PPT讲授、模型示范、患友互动、有奖竞答等,可调动老年患者主观能动性,增强健康教育效果,促使其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主题式健康教育效果良好,能够促使其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知识,积极主动选择一种较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护能力及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