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达标理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的效果研究
2024-05-09衣希曾真史永静
衣希,曾真,史永静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遵义 5630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普遍的并发症之一,该病主要发生于胸背部,在受影响的神经分布区域会引发持续或阵发性的强烈疼痛,部分患者难以忍受[1]。且长时间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并引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会对原发病情产生不良影响,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2-3]。临床表明,由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理复杂性及长期性的特点,在患者治疗期间以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4-5]。这种背景下,临床逐步引入了互动达标理论护理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能够通过积极与患者互动沟通,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共同调整目标,从而有效提升患者对康复的认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6-8]。为此,本文选取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10 月在我院治疗的80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对基于互动达标理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时间为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10 月,将该时间段收治的80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带状疱疹诊疗指南》中有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疾病诊断标准[9]。②年龄在18~65 岁。③病程在3 个月以上,持续存在神经痛症状。④愿意并能够参与为期6 个月的治疗和随访。⑤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遵守研究协议。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正在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合并精神系统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最小27 岁,最大78 岁,平均年龄(49.36±5.27)岁,病程最短1 个月,最长9 年,平均病程(2.15±0.39)年,疼痛侵入情况:有19 例肋间神经,8 例颈神经,9 例三叉神经,4 例腰骶神经;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最小26 岁,最大77 岁,平均年龄(49.42±5.39)岁,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9 年,平均病程(2.23±0.45)年,疼痛侵入情况:有20 例肋间神经,9 例颈神经,7 例三叉神经,4 例腰骶神经,组间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符合伦理审核委员会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即按照规范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监测患者体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指导,提高其对医疗知识和自身病情的了解,常采用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时应用抗病毒药物早期治疗带状疱疹,对于局部疼痛可采用贴敷局部麻醉贴剂,同时进行局部温热疗法。心理支持方面,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应对疼痛及情绪压力,此外,定期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运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也需合理调配,增强身体免疫力,在患者即将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给予患者饮食、用药等相关事项的嘱咐,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说明各项日常生活护理事项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动达标护理。①研究小组共有8 名成员,其中包括1 位专业从事疼痛护理的护士,1 位主任医师,以及2 名护士长,3 名工作经验超过5 年的护士及1 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小组成员在正式上岗前统一完成本次培训与考核,以确保小组成员熟练掌握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的核心技能和知识。此培训旨在确保小组成员充分理解和掌握互动达标理论的概念、特点、实施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②康复护理: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析互动达标理论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和护理相关文献,结合往期的护理经验,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人群特点,并通过小组会议开展头脑风暴后,最终形成满足医院护理管理实际情况的互动达标理论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方案,并依照既定的方案开展护理干预。③实施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方案,具体包括。a.患者评估:小组护理人员积极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护理需求、心理特点、患者个人对疾病的知晓状况、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等,同时评估患者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属对患者的态度、沟通能力和自我意识水平等方面情况,另外是积极评估患者的社会系统,主要包括患者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和社会支持情况等;b.确立康复目标:与患者共同拟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目标。在这过程中,护士将积极参与病情讨论,促使患者积极参与,结合目前身体状况制定可实现的“康复目标清单”,包括运动、营养、治疗和心理等方面,形成个性化康复处方;c.实践护理计划:基于共同制定的“康复目标清单”,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疾病护理,并引导患者记录护理关键点。在出院前的3 d,结合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并通过问答核实其理解程度。同时,与患者共同规划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目标;d.后续跟进服务:出院后每月定期通过电话或微信进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在家中的康复情况。对患者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必要时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通过自我管理不断改善个人健康行为,以提升康复效果。④评价目标完成情况,互动达标护理小组采用“康复目标单”作为有效工具,与患者共同核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对于已成功达成目标的患者,我们将充分肯定其努力,并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状态,对于未能如期实现目标的患者,小组将耐心分析原因,并进行目标的修订,以确保其更加切实可行。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后3 月各项恢复情况,评估指标包括:①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10]进行评分计算,总分为10 分,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得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高。②生活质量:运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11]进行计算,该量表从9 个维度,即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每个维度采用转换分数进行记分,分数为0~100 分,最高分表示最佳健康状态,最低分表示最差健康状态。具体计算公式为:转换分数=[(实际分数-最低可能分数)/可能分数范围]×100%。综合各维度的转换分数后取平均值,得出SF-36 最终得分。③睡眠质量: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2]进行测算,该指数主要以7 个维度评估睡眠状况,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以及白天功能受影响等方面。每个维度采用4 级评分法,得分为0~3 分,总分为0~21 分。总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而总分超过7 分则被判定为睡眠质量差。④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两个量表均包含20 个条目,采用4 级评分,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为重度抑郁。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⑤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主管理能力量表进行测定,该量表主要涉及自主管理行为、认知和环境这3 个维度,共包含19 个项目。其中,自主管理行为和认知包含7 个项目,环境维度包含5 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得分为0~10 分,总分为190 分,高分反映了患者在自主管理方面的出色表现,其中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软件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并进行t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改善对比 两组在护理前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在各项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改善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比较 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性情绪改善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改善对比 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改善对比(分)
3 讨论
带状疱疹多是由于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而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尤其容易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发生,因此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群体。带状疱疹初次感染人体后会出现水痘或呈隐匿性感染等病理改变,发病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便是常见类型,通常情况下,疼痛以胸背部多发,患者的病情特征为受累神经分布区伴有持续性或阵发性剧烈疼痛,不仅在生理上对患者产生了痛苦,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伤害。当前临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多是采用相关药物、微创介入治疗等方式促进损伤神经修复和功能调整,随着近年来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深入研究,临床发现该病治疗期间配合以有效的护理更有助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互动达标理论是美国护理学家King 于1981 年提出的概念系统。该理论以“患者为中心”为服务理念,充分强调在患者的护理中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患者主动参与自身健康管理,共同努力,最终达成康复目标,当前该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管理及术后康复中,但在国内该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发展阶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基于互动达标理论能有效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负性情绪,分析其原因,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充分强调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沟通。通过预先对患者的情感和需求充分了解,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从而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同时,互动达标理论护理模式充分注重患者参与和自主性,通过积极与患者制订康复计划和目标,提升了患者对康复进程的认知和了解程度,有利于帮助患者更全面的了解自身的具体病情状况,增强患者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减少消极情绪的发生;此外,互动达标理论护理模式充分注重护理过程中的反馈和沟通,护理人员通过持续收集患者的回馈,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并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更好地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相比之下,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情绪层面需求的关注度则相对较少,而主要侧重于疾病的治疗和生理指标改善,导致患者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的排解,在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方面的效果相对较差。
同时,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基于互动达标理论对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分析其原因,互动达标理论护理模式充分强调患者的参与和自我管理,护理人员通过积极与患者互动和沟通,促进患者积极参与制订康复目标和计划,鼓励患者自主参与干预过程,从而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知识,理解临床干预方案,并积极采取行动管理疾病;同时,互动达标理论护理模式充分注重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积极向患者讲解关于疾病管理、药物使用和自我康复的知识,更有利于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特点和管理方法,同时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更清晰地了解预防策略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相比之下,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侧重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指导和控制,这种模式导致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自我管理意识较弱,难以有效掌控疾病,从而造成了患者自主参与的程度较低。
此外,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基于互动达标理论能有效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互动达标理论护理模式充分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护理,通过与患者积极开展有效的沟通和互动,能够帮助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治疗和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更充分地了解自身情况和疾病特点,更有效的掌握疼痛管理技巧,从而减轻疼痛程度;且互动达标理论护理模式针对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合理的运动锻炼、饮食营养和疼痛管理等方面,全面从患者身心方面进行干预,促进病情康复,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外,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疼痛管理方案有助于缓解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促进患者更好地入睡和保持睡眠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互动达标理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