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帮帮我,好吗?

2024-05-09张倩倩

新班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小思小雯小轩

张倩倩

求助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个体性格、施助者态度、氛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求助意识呢?

尊重接纳:老师是你的“靠山”

孩子犯错很正常。面对孩子的错误和求助,教师不要急着盘问,应该尊重和接纳孩子,做孩子坚实的“靠山”。

一天早上,我收到一条消息:“张老师,小雅昨天写作业时有几道题不会,她说今天去学校问您。但她胆子小,我担心她不敢,所以想让您关注一下。”于是,这一天我都在关注小雅,我看到她好几次想走过来,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又坐下来了。直到下午,也没见孩子来找我,于是,我趁课间找到她,温柔地说:“小雅,老师和你好像有心灵感应,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跟老师说呀?”

“老师,真的吗?好神奇啊!我确实想找您。我有几道题不会做,想问您,但您上课讲过这些题目,我走神了没听到。我不敢问,怕您会批评我。”说完,她的小脸儿红了,双手不停地摩挲着上衣的纽扣。

我要批评她吗?这个时候,如果我说:“看看,这就是你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后果,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我想,小雅可能以后就不会向人求助了。学生上课走神本是很常见的事情,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我再批评也于事无补,不妨宽慰一下孩子,让孩子放下心理负担,给予孩子真诚的帮助。待问题解决之后再与孩子谈心,提供可行的建议。

所以,我耐心解答题目,并对小雅说:“大胆地向老师求助,不要害怕,老师就是你的‘靠山。”我想让孩子感受到,当他们向别人求助时,得到的将是善意的帮助,而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批评和责备。

鼓励点赞:求助的你真棒

很多孩子不敢求助,是因为怕被拒绝、轻视、批评……面对此种情况,教师不妨对孩子的求助勇气进行鼓励点赞,树立求助榜样,大力弘扬助人精神。当孩子敢于寻求帮助时,教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让他们感受到求助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情,引导他们克服心中的恐惧和不安,树立正确的求助观念。

一天课间,小轩跑过来说:“老师,小航肚子疼得厉害。”我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快步走向教室。当我来到小航身边时,他面色苍白,额头上冒着冷汗,紧皱的眉头和捂着肚子的手都在诉说着他的痛苦。

我立刻联系了小航妈妈,并将小航带到办公室,给他倒了一杯热水。过了一会儿,小航的症状缓解,随后小航妈妈带小航去看医生。所幸问题不严重,小航很快便康复了。

我决定借这次事情向全班同学强调求助的重要性。我特意在班里公开表扬了小轩,赞扬他求助的勇气,并鼓励孩子们向小轩学习,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同时,我也倡导大家在看到同学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每当我看到孩子们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时,我都会赞叹:“孩子们,你们真棒!老师为你们的勇气和善良骄傲!”

树立求助榜样,让孩子们认识到求助不丢人,反而是勇气的象征。大家互帮互助,也会增进彼此的关系,收获友谊和幸福。

情境创设:原来别人是这样想的

为了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求助者、施助者以及旁观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我设计了一个情境:空地中间有一个大圆圈,即“孤岛”,所有同学都站在圈内,要在两分钟内逃离“孤岛”。一半学生会被绳子捆住双手双脚,被绑者需要解开绳子才能逃生。活动结束后,教师分别采访几类同学。

1.针对被绑者中的“幸存者”

师:你是如何解绑的?心情如何?

生1:我是用牙齿咬断绳子的,绳子非常结实,到后面我几乎要放弃了,但一想到我如果放弃就意味着逃生失败,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生2:我是找其他小伙伴帮忙的,非常轻松,很快就把绳子解开了,我非常开心。

2.针对被绑者中的“遇难者”

师:你为什么不找其他人帮忙?

生3:我也想过向其他人求助,但我怕别人不愿意帮助我。

3.针对未被绳子捆绑的施助者

师:你为什么帮助被绑的同学?

生4:时间太短了,他们又被绑着手脚,逃生的机会太小了。他们是我的朋友,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成功逃生,所以我主动帮他们解开绳子。

生5:因为有同学请求我帮忙,我也有能力帮助他解开绳子。

4.针对未被绳子捆绑的旁观者

师:你想过帮助那些被绑着的同学吗?

生6:有想过,他们解开绳子的难度很大,但没人让我帮他,我也不好主动帮忙。

生7:没有,因为没有同学找我帮忙,我想他们应该可以自己解开绳子吧。

在情境中,孩子们通过紧张有趣的“逃生”活动,深入了解了不同角色的内心想法。他们明白了,当自己感到痛苦、困惑、迷茫或面临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时,求助是必要的。我们无须惧怕他人的拒绝,因为总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关键在于,我们要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求助意愿。只有当我们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求助意愿时,他人才能了解并给予帮助。

指点迷津:你可以这样做

当孩子产生了求助意愿,如何有效向他人求助呢?这就需要教师教授一些方法和技巧。

第一,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求助对象。在学校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该首先考虑向同学或老师求助。在家里,父母和家人是最值得信任和最有能力提供帮助的人。在其他公共场合,要因时因地选择,比如,在商场里与家人走散要及时找工作人员帮忙广播;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或搭讪,要立马找警察叔叔;遇到火灾要立马拨打119,请求消防叔叔的援助;等等。

第二,引导孩子注意求助时的态度和语气。向他人求助时,应保持谦逊的态度,使用适当的语气。如果别人能够帮助我们,我们应诚挚地表达感谢;如果别人有困难或无法提供帮助,我们也不应强求或心生怨气。比如,小思曾经向我抱怨:“老师,我今天没带便利贴,向小雯借,但她只借给别人不借给我,我再也不想和她说话了。”我找小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开导小思:“小雯不是故意不借给你,而是她只剩最后一张了。我们在请求别人帮助时,不能强求别人,别人也有不方便的时候,不能因此对别人有意见。”那之后,小思和小雯还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把握尺度:不要让孩子过度依赖

在引导孩子树立求助意识的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好度,避免孩子过度依赖他人。教师要教学生评估困难,并不是所有困难都需要他人的帮助。遇事先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只有当他们确定自己无法解决时,才考虑向父母、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而不是不假思索直接求助他人。过度依赖会导致孩子不愿思考、不会思考,喪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孩子成长。因此,教师需要用心权衡,适度引导,帮助孩子在独立与求助之间找到平衡点。

愿我的真诚和善意能够打破孩子的心理壁垒,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求助意识。我期待孩子们说出那句“请帮帮我,好吗”,我的回答一定是“好”!(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洪山理想城市小学)

猜你喜欢

小思小雯小轩
会唱歌的一滴水
爱哭泣的女孩
爱哭泣的女孩
爱不能缺席
助人为乐小勇士
妈妈的担心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神奇的秀逗
找到自己的柔软,从此不惧黑暗
举起心里的那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