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针灸治疗2 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2024-05-08张萌佳贺琲珺
张萌佳,贺琲珺
[山东省慢性病医院(山东省康复中心)康保中心,山东 青岛 266071]
2 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缺乏症[1-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2 型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进一步上升。同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常累及血管、眼、肾等器官,导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5]。目前,临床对于2 型糖尿病一直未找到彻底治愈的方法,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治疗肥胖症、口服降血糖药物和胰岛素增敏剂、皮下注射胰岛素等,其中盐酸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可降低胰岛素抵抗的双胍类药物,是相关指南推荐的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针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和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研究发现,对于肥胖患者,针灸可以控制体重、降低血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6-7]。本研究就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针灸治疗2 型糖尿病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3月到2022年10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8]:(1)随机血糖≥11.1 mmol/L,并伴有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2)空腹血糖(GLU)≥7.0 mmol/L;(3)OGTT 试验结果显示口服葡萄糖水2 h 后血糖≥11.1 mmol/L,满足以上其中1 项即可诊断为2 型糖尿病。纳入标准:(1)符合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无针刺禁忌证;(3)年龄20 ~60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2)合并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者;(3)孕妇或哺乳期女性;(4)研究人员认为不适合参与本研究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49 例)和常模组(49 例)。常模组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均值分别为(53.75±10.10)岁、(29.01±4.35)kg/m2、(8.50±4.11)年,其中男23 例(46.94%)、女26 例(53.06%)。干预组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均值分别为(51.87±13.58)岁、(29.77±4.23)kg/m2、(7.20±4.88)年,其中男21 例(42.86%)、女28 例(57.14%)。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常模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口服,每天1 次,每次1.0 ~2.0 g。干预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针灸治疗,二甲双胍用法同上。针灸治疗方法:选取胰俞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脾俞穴(双侧)、肾俞穴(双侧)、胃俞穴(双侧)、三阴交穴(双侧)、列缺穴(双侧)、照海穴(双侧)、中脘穴、三阴交穴(双侧)。具体操作方法:列缺穴向肘斜刺1 寸,照海穴直刺0.5 寸,均施捻转补法1 min;中脘穴直刺2 寸,施呼吸泻法1 min,针感向全腹放散;三阴交穴直刺1 寸,施捻转补法1 min,肾俞穴直刺1.5 寸,胰俞穴、脾俞穴、肺俞穴向椎体方向斜刺,进针1.5 寸,均施捻转补法1 min,针感向前放散。艾灸治疗方法:选取胰俞穴、三阴交穴、中脘穴、大椎穴、关元穴、足三里穴,每次艾灸20 min,艾灸温度不宜过高,保持40℃左右,至局部皮肤温热潮红即可,与针灸隔日交替进行。连续治疗3 个月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采血管为黄头分离胶促凝管,采集完毕后水浴5 min,经离心机离心(转速2500 r/min,时间10 min)获得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东芝TBA-2000FR)检测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美国普莱默斯糖化血红蛋白仪(型号primus hb9210)和硼酸盐亲和层析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血糖、血脂指标比较
如表2 所示,两组治疗前GLU、HbA1c、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血糖、血脂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血糖、血脂指标比较(±s)
组别 GLU(mmol/L) HbA1c(%) TG(mmol/L) TC(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常模组 10.49±1.85 8.58±1.53 2.74±0.71 5.55±1.29 1.44±0.28 3.77±0.95干预组 10.63±1.93 8.66±1.65 2.68±0.93 5.54±1.21 1.39±0.37 3.59±0.91 t 值 0.365 0.252 0.388 0.049 0.789 0.979 P 值 0.716 0.802 0.699 0.961 0.432 0.330
2.2 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指标比较
如表3 所示,两组治疗后GLU、HbA1c、TG、TC、LDL-C 水平比较,干预组均低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指标比较(±s)
组别 GLU(mmol/L) HbA1c(%) TG(mmol/L) TC(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常模组 7.59±0.52 7.87±1.09 2.75±0.73 5.15±0.96 1.57±0.25 3.64±0.99干预组 6.93±0.68 7.12±0.42 2.39±0.51 4.85±1.12 1.61±0.36 2.98±0.89 t 值 5.335 4.528 2.825 1.853 0.656 1.682 P 值 0.001 0.001 0.006 0.041 0.513 0.027
3 讨论
二甲双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但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也会逐渐下降,且增大剂量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寻找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研究指出,采用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治疗2 型糖尿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9-10]。针灸是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而发挥治疗作用,不会影响肝肾功能,相对于长期高剂量药物治疗而言,副作用明显减少。本研究发现,采用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同时,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脂水平。
在一项针对64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针灸治疗的研究中,研究者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针灸治疗,未实施药物干预,结果发现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86%,由此认为针灸治疗2 型糖尿病能改善内分泌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可有效控制血糖[11]。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针灸治疗后,GLU、HbA1c 水平均明显降低,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黄迪迪等[6]选取肥胖高脂肪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针灸疗法进行辨证施治,结果显示,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体重大幅度降低,TG、TC 和LDL-C 的表达水平也较之前明显降低。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针灸治疗后,TG、TC 和LDL-C 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二甲双胍配合传统针灸治疗2 型糖尿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且副作用小[7,12-13]。研究发现,针刺+艾灸肺俞穴、胰俞穴、足三里穴等主穴以及曲池穴等配穴,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降低GLU、HbA1c 水平[14-15]。李倩等[16]给予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培元养心针灸治疗,结果发现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大大提高了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纯降糖药物干预难以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缺陷。在一项大样本量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2 型糖尿病患者常伴发高血压、心脏病和抑郁等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多种疾病共存给患者自身和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17]。近年来随着日益增高的糖尿病发病率,我们在做好患者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及西医治疗的同时,不应抛弃传统中医疗法,要在循证医学的支持下大力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优势,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治疗效果,为广大2 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综上所述,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针灸治疗2 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血糖和血脂,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