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背景下新媒体的应用探究

2024-05-07张文龙何宇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张文龙?何宇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新媒体应用边界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关键期。新媒体平台为加速思想政治教育效力“破圈”提供动力,是推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新媒体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背景下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新媒体应用于大中小一体化的意义,分析了当下新媒体应用遇到的困境,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促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新媒体应用规范化的应对策略,以期帮助教师切实落实新媒体应用,实现思政课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大中小一体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应用于大中小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一)契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的需求

根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其中利用手机终端上网的网民高达99.8%,即时通信类和网络视频类应用用户规模广泛,使用均已达到整体网民的95%以上,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兴的复合型新媒体平台发展速度迅猛,使用人数屡创新高,10岁至19岁、20岁至29岁的年轻网络用户群体分别占全体网民规模的13.9%和14.5%,大约达到全体网民的三分之一,成为使用互联网的中坚力量之一。大中小阶段的学生基本涵盖在互联网的年轻使用群体当中,作为与互联网相生相伴的一代,他们拥有天然的互联网探索意识,更容易通过新媒体平台交互建立认同感。因此,合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既有利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又是契合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方式

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应用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性,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延展到网络世界,并借助手机、电脑作为终端进行传播。作为思政课的重要补充,新媒体拓展了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渠道,为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带来更多可能,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力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新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声形色态,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偏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活跃了思政课的教学氛围。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微课、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利用新媒体平台交流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的双向互动师生关系。同时,新媒体为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创造了积极条件,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并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守正创新提供客观条件。

(三)满足了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大中小思政—体化建设作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改革的方向,必须围绕统一的指导思想与育人目标,以大中小学段为横向,以课程要素为纵向,形成横纵贯通、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目标体系。特别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队伍发展一体化,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推动思政课内容建设。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海量教育教学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学习强国等线上应用,整合了图文、书籍、影音、公开课等教育资源,成为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素材库和提供佐证的数据库。提供了许多社会热点、时事政治新闻素材,便于师生开展课堂讨论交流。线上应用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有利于解决大中小思政教材内容体系交叉重复的现象,并为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客观条件,使得全国各地在思政教育资源上缩小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各学段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感召力和针对性,为各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衔接搭建桥梁。

教学一体化是落实课程一体化的前提。教学一体化不是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教学理念、教学原则的统一。合理运用新媒体的资源不仅能够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说服力,还有效契合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际,促进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理论魅力。而教师是实现教学一体化的重要条件,也是贯通衔接思政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新媒体工具极大地节约了各学段教师共同研讨的成本,让教师在线上就能够实现同备一堂课,深入贯彻“大思政课”要求,促进教师队伍发展一体化。

二、思政一体化背景下新媒体应用面临的现实困境

新媒体的应用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带来了诸多积极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受新媒体自身不足等因素影响,新媒体应用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新媒体应用针对性不足

现阶段,新媒体平台包罗万象,提供了众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性还有待提高,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稍显不足,匹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高质量教育资源有限。部分教师难以跨越“技术鸿沟”,对新媒体资源的把控能力不足,选择了与课程实际诉求无关的内容,甚至认为简单地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或PPT等同于运用新媒体教学,让新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思政课育人的效力大大降低。大中小学思政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各不相同,在背负科研、教学、班级管理等多重压力的情况下,钻研、筛选、归纳适合学生的新媒体资源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新媒体应用僵化,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二)新媒体影響学生的认知取向和价值观念

大中小一体化不仅要求课程要素的一体化,还要求学生的思想认识、综合素质等发展的一体化。在利用新媒体平台浏览信息时,受到浏览偏好、大数据推送等影响,网络场域切割成若干个单位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学生长期浸淫在这样的信息场域中容易陷入信息茧房,不利于接收全面客观的信息,阻碍对社会形成客观的认知,影响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学生过度使用网络不仅损害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培养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更容易受到互联网中某些群极化观点的影响,从而人云亦云,形成“二极管”思维,影响学生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的有效衔接。新媒体环境鱼龙混杂,数字技术无法评估信息背后的价值取向,信息发布源纷纭杂乱监管困难,无法保证学生不触及网络灰色地带,同时不良价值观念、低俗内容、泛娱乐化倾向也为大中小学生的价值塑造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不仅消退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造成青少年价值取向紊乱,还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新媒体对教师新媒体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无论在知识的传播方面,还是教学安排的话语权,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新媒体开放性特征和去中心化的语境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但相对地也削弱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势,多元化冲击了教师的权威,迫使教育者必须跳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桎梏,主动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教育理念中,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合理运用新媒体语言,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避免教学过程中新媒体使用庸俗化、套路化问题。因此,这对于教师能否适应顺应数字化潮流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以及能否引导学生在使用新媒体学习培养良好的自觉性产生了考验。

三、大中小一体化背景下新媒体应用的应对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强根铸魂、强基固本的作用,为下一代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了更好促进新媒体融入思政一体化,学校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新媒体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教学目的相融合

新时代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新媒体与教育目的健康融合必须深化制度建设,以完备的制度为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保驾护航。首先,学校应当健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国家与全社会需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广泛共识,深化顶层设计,建立完善与平台匹配的相关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工作机制,不断组合优化工作程序,为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矩阵扫清制度障碍并提供方向引领。其次,学校应当完善新媒体平台运营监控管理机制。互联网作为虚拟世界但并非无法之地,各大新媒体平台是实现互联网功能最基本的单位,有责任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构建和谐清朗的网络环境。因此,新媒体平台要以国家相关法律规范为蓝本进行平台建设,明确界定平台栏目出品、内容审核、发布、推送等环节,严格遵守规则底线,更新互联网信息技术,避免信息孤岛出现;在平台传播信息的主客体则要进行权责界定,保证新媒体内容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避免出现主客体失当现象。最后,学校应当建立新媒体监督预警机制,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对师生新媒体信息数据进行监督,预警风险行为;不定期评估教师和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制定合理、详细的新媒体教学指导和实施方案,规范教师和学生在思政课上正确应用新媒体。从宏观到微观,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形成育人合力,共同为新媒体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促进新媒体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相融合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脉相承,是促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关键所在。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主题方向具有统一性,但在实践上具有差异性,需要根据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思维发展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设计针对性教育内容。例如,在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趣味性,利用新媒体使思政课贴合生活實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在高中阶段,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利用新媒体消化理解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在大学阶段,学校应当注重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使其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中小学学校应该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充分运用AI、VR、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深度互动体验,为实地参观费用高、安全风险大、组织难等现实问题提供合理解决方案,紧抓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梯度衔接问题,促进“知、情、意、行”相统一;通过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开发教育内容,联合校内校外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以及新媒体思政课激励制度,鼓励师生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内容创作,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利用新媒体探索教学实践内容,打造虚拟实践教育平台,贯通大中小学共建共享实践教学资源,促进社会实践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接,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证性。

(三)促进新媒体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学方法相融合

关于思政课教学如何开展,有两个原则性要求,即“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仅强调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还要求思政课有感染力、亲和力,使得思政课既有温度又有深度,而合理运用新媒体促进了这两项原则性要求的达成。因此,在大中小一体化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提高新媒体素养。

首先,在教师方面,学校需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理念,积极适应利用新媒体编排规划教学,加强对教师的新媒体素养培训,学习新媒体教学技能,并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保持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话语权。其次,在学生方面,学校可以开设媒体教育课程,为学生树立新媒体工具思维,引导学生自觉理性使用新媒体学习,提高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避免新媒体运用的异化现象。最后,学校应当紧密结合新媒体优势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集思广益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教育模式,推行典型示范区建设,真正落实新媒体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学方法相融合。

(四)推动新媒体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主阵地相融合

结合时代背景,新媒体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具备不可抗力,作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传播载体,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相互贯通。首先,学校需要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育人作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利用受学生欢迎的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意之所向、心之所往,构建活跃有效的新媒体教学氛围,让新媒体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用、好用。其次,学校应当促进新媒体教学进校园进班级、进个人,筑牢新媒体平台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宣传,并满足基本的新媒体教学硬件设施,保障其运行和维护,运营官方媒体账号,成为学生“看得见”“信得过”“靠得住”的网络意见领袖,引领思政教学融入新媒体工作。再次,教育主客体应当紧随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潮流,积累新媒体教学实践经验,助力打造“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新型教学模式。最后,学校应当拓展教师队伍,以“四型五融”为思路,探索和构建新型的数字化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并将新媒体素养纳入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教师队伍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