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位类框式介词的习得偏误类型考察
2024-05-07王雨婵李永
王雨婵 李永
[摘要] 方位类框式介词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项目,也是非汉语母语者第二语言习得的难点,准确使用该特殊介词类型对人们的日常沟通交流十分重要。研究发现,非汉语母语者在方位类框式介词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偏误,常见的偏误类型有遗漏、误加、误用、错序四种。在详细考察有关方位类框式介词的偏误语料的基础上,对各偏误类型进行了具体分析,为该项目的对外汉语工作的实施和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操作基础。
[关 键 词] 方位类;框式介词;偏误类型;偏误分析
框式介词最早由语言学家Greenberg(1995)提出,刘丹青(2002)在此基础上最早对汉语“框式介词”作了研究,使其作为一个特殊的语法现象在汉语研究学界受到关注。在刘丹青之前,也有不少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如高名凯(1948)、朱德熙(1982)、邵敬敏(1982)、郭熙(1986)等,但多是将其作为介词结构和动补结构进行研究;在刘丹青之后,学者们研究最多的是框式介词的隐现问题,如储泽祥(2004)认为韵律因素和句法结构会对框式介词的隐现造成影响。
在偏误研究方面,鲁健骥(1994)等学者根据偏误分析理论,将汉语中介语部分的语法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类,并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
就目前来说,汉语方位类框式介词研究得还不充分,在偏误的基本类型方面尚缺乏较为系统的认知和把握,本文对此进行考察。
一、遗漏附置词
遗漏偏误是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誤。由于非汉语母语者对方位类框式介词的隐现情况掌握不充分,在使用方位类框式介词时会出现遗漏前置介词或后置方位词或者整个框式介词的偏误。
(一)遗漏后置词
遗漏后置词是指在使用方位类框式介词的过程中,将后置方位词不恰当地隐含,导致框式介词结构不完整,从而出现偏误。
例1.在这种情况{CQ下}(CQ为缺词标记,下同),不单病患者痛苦,家人所承受的精神压力,财政上的负担只会一天比一天大,对活着的家人,实在不太公平。
例2.音乐改编快的节奏让人开始跳舞,有一个很胖的男人要跟她跳舞,但是在这次时间,一刹那一个很大的浪潮碰到船的旁边,这个胖的男人碰到了小女人,她从船{CQ上}落水!
例3.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专门地从海{CQ上}登陆攻击敌国。
例1在本该使用“在+名词+下”结构的句子中,错误地使用了“在+名词”,遗漏了后置方位词“下”,导致句子不完整。例2“从船上落水”被错用成“从船落水”。由于“船”是普通名词,所以后置方位词不可以隐藏。例3“海”是一个普通名词,在句中表处所,需要加上方位后置词“上”,以表示空间位置发生位移的起点。
(二)遗漏前置词
遗漏前置词是指在本应出现前置词的情况下,前置词被隐去了,导致框架结构不完整的偏误。
例4.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个{CQ在}社会上有用和成功的人!
例5.我个人想可以执行安乐死,但是只能{CQ在}严格的条件下执行,非要先有合理的法律不可,然后所有有关的人,比如说大夫、律师、亲戚等都知道各自的权利。
上述例句中,出现的偏误都是遗漏了前置词。例4句中,“在社会上”位于句中,而且是动词前,所以前置词“在”不可隐藏。例5“严格的条件下”在句中作“执行”的表语,所以前置词“在”不可隐藏。
(三)遗漏框式
遗漏框式是由于在应该使用框式介词的句子中却没有使用,将整个框式介词前后置词一起遗漏,造成了句子不合汉语的语法规范的一种偏误。
例6.{CQ在}千千万万无依无靠的老人{CQ中},王老先生夫妇的情况还算好,至少他们有养老院。
例7.虽然他{CQ在}冷战{CQ中}打败了苏联棋手,帮助全国出了一口气,但后来他批判和背叛了他的诞生地。
以上三类共同点是缺少框式介词。例6句中“千千万万无依无靠的老人”表范围,因此应加上框式介词“在……中”。例7“冷战”也是抽象名词,句中想要表达的是“他”在其中一个方面胜利了,但在另一个方面没有做好,故遗漏了框式介词“在……中”来表方面义。
在所有的遗漏偏误中,遗漏后置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是英语中表达方位只有前置词,而汉语中除了前置词外还有后置词,如“in the house在房间里”,所以遇到框式介词这种既有前置词又有后置词的表达方式,使用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很容易遗漏后置方位词。
二、误加附置词
误加是指误用框式介词导致使用了本来不该出现的成分产生的偏误,是由于非汉语母语者对方位类框式介词的用法掌握不充分导致的,以至于在很多可以省略或者不需要前置词、后置词或者其他成分的地方加上了这些成分。在误加偏误中,方位类框式介词出现的偏误类型可以具体划分为前置介词的误加、后置方位词的误加和框式介词的误加。
(一)误加后置词
误加后置词是指在本不应该使用框式介词的地方使用了框式介词,以“前置词+处所+方位词”结构代替的“前置词+处所”结构,从而导致偏误。“在……上”框架结构中最容易出现误加后置方位词的偏误。
例8.我来中国已四年了,在此期间{CD内}(CD为多词标记,下同),我只回过一次日本。
例9.罗马{CD里}的一系列油画和湿壁画,人们通常认为它们都是一样的。
例8“此期间”指“来中国的四年”,本身具有清晰明确的界限,不需要后置方位词“内”作为限定语,故“内”字在此冗余。例9“罗马”为方所专名,属于储泽祥(1997)所认为的命名性处所词,不需要方位词就可以作介词的宾语,正如不能说“在北京里、在英国里”。但如果方所专名后附带一个方所通名,则可以加上方位词,如“在罗马教堂里,在北京胡同里,在英国大街上”。
(二)误加前置词
误加前置词是当句子属于前置词必须隐藏的情况,但在使用时没有隐藏,造成了误加前置词的偏误。
例10.他在那纸上不停地写,似乎他旁边的热闹不存在,似乎{CD在}茶馆里的所有其他客户都不存在。
例11.希望美国能{CD从}尊重世界上他国家,严于律己,宽待他国,成为真正的世界榜样!
例10中“茶馆”属于供用空间,前置词“在”需要隐含。例11中,“世界上”位于句中作状语表范围,表示“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都需要得到美国的尊重”,而“从”表示动作的开始和源头,句中并未表达出“美国从尊重他国开始,由小到大,一步一步成为世界的榜样”,故该句属于前置词“从”的误加。
(三)误加框式
句子本不需要使用框式介词,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同时加上了前后附置词,形成不合格的框式构式。
例12.{CD在}商业界{CD上}的人也类似地应该了解他国家的发展趋势,为了判断什么商品有利于生产。
例13.{CD在}人的一生{CD中}不是齐全完美的,得了病或者遇到困难都要有毅力、有恒心想办法克服。
以上例句都是在不需要框式介词的句子中加了框式介词,造成了框式介词冗余导致的错误。具体来看,例12“界”一字即可表示某范围内,“商业界”已经对主语“人”限定了范围,故不需要框式介词“在……上”来给“商业界”赋予范围义。例13中“人的一生”是“不是齐全完美”的主语,而“在人的一生中”为地点状语。框式介词是介词的一种,句中滥用框式介词会导致主语残缺。
总体来看,误加偏误的出现具有一定规律,多是使用者在一些不需要使用框式介词的语法形式中仍然按照以前的使用规则去使用框式介词,由此形成的偏误,也即“目的语的过度泛化”。
三、误用附置词
在表示方位的附置词中,有些附置词意义相同或相近但用法不同;有些附置词形式上有相同之处但意义和用法不同。误用附置词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于语言环境的一个(鲁健骥,1994)。
(一)误用前置词
前置词误用是使用者对汉语方位类前置词掌握不充分,在使用时与意义相似的前置介词发生混淆。
例14.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和尚,在{CC为了}(CC为错词标记,下同)喝水的问题上,他们没有任何冲突,双双一齐下山抬水喝。
例15.在{CC到}可以的范围内,尽量生产绿色食品,只是没有办法的时候才吃被污染的食品。
例14句,原义想表达在“喝水问题”这个方面“没有冲突”,并无目的义,应该用表处所的方位词“在”作前置词,与后置词“上”构成框式介词“在……上”来表方面义。例15中“范围”处所名词,介词短语位于句首作状语,作用是为“生产绿色食品”限定范围,表示抽象空间,故应该用所在类方位词“在”,而非终到类方位词“到”。
(二)后置词误用
后置词误用是英语母语者在使用框式介词时,将几个相同或相近的后置词混淆,造成后置词的误用偏误。
例16.每在别人抽烟的环境中{CC下}停留一个小时,等于抽一条烟卷。
例17.在这基础上{CC下},帮助一个绝望的病人完成最后心愿,当然不应受到制裁。
例16烟草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烟雾,使“抽烟的环境”成为一个封闭区域和立体空间,因此置于此空间应该用方位词“中”,在该句的语境中,若使用“下”,会造成人与“环境”的游离。例17中,“基础”一词最初指建筑物底部的承重构件,现多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出现这样的偏误源于对汉语词汇的含义掌握不牢。
(三)误用框式
非汉语母语者由于受到英语语法的影响和目的语的过度泛化,在使用方位类框式介词时会出现整个框式介词误代的偏误。
例18.从{CC在}我个人的经验{CQ来看},父亲是我思想和生活习惯上的老师,母亲是爱情上的老师。
例19.老人从小就娇惯了他们不好的作风,例如从{CC在}食物的选择{CQ上},正在发育成长的孩子都应该吃富有营养的食物,牛奶及多种维他命,使孩子成长为强壮和有智慧的接班人。
上述偏误也是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例18原句想表达“依据自己的个人经验来谈谈父亲和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我们可以说“从……来看”或“根据……”而不能用“在”。例19想要为“老人娇惯了孩子不好的作风”举例,“食物的选择”就是其中一例,因此需要用框式介词“在……上”来表达方面义。
误用偏误通常发生在习得的初始阶段,他们可能知道在该句式中使用框式介词,但由于对框式介词的前项或后项掌握不够,或错误地判断了语言环境,从而选取了不恰当的框式介词造成了偏误。
四、错序
汉语缺少形态变化,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调整和整合语法语义,因此语序相较英语来说更加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若语序改变了,语法意义则会伴随相应的变化。语序偏误是指句子中固定的语序在排列上发生错误而造成的偏误。在汉语的使用习惯中,方位类框式介词通常在句中作状语,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作补语时位于动词后。以下偏误语料其地点状语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
例20.我欣赏路两个旁边的风景在卧铺上{CJX}(CJX为语序错误标记,下同)。
例21.也有草,可以玩好多运动在草上{CJX}。
例22.但是,在一部很好看的中国电影中{CJX}《活着》可以看到生活的美丽。
上面三个句子都出现了方位类框式介词在使用过程中语序错误的情况。例20、21出現了同一种偏误,在句中,状语位置都在句末。在汉语中,修饰谓语的状语应该放在主语后、谓语前。例22“一部很好看的中国电影《活着》”,所以《活着》应作为同位语、紧邻“一部很好看的中国电影”。
使用者出现以上偏误主要是受到母语的干扰,英语句法结构与汉语不同,在英语中,状语位置比较自由,但地点状语通常放在句末,只有表示强调时才会放在句首,所以例20、21的偏误表现皆为地点状语的位置错误地置于句尾。
本文结合偏误语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非汉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方位类框式介词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了四种偏误类型:遗漏、误加、误用、错序。在具体分析中,本文将每种偏误类型都详细划分为前置词偏误、后置词偏误及整个框式介词的使用偏误,对偏误语料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这些偏误主要是由语种的类型差异、对目的语框式介词的认知不清晰且过度泛化所致,并在习得过程中使用了不恰当的习得策略。对此本文只是引导性地说明,具体翔实的研究将另文以行。
参考文献:
[1]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4):241-253,316.
[2]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49-64.
[3]崔希亮.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3):83-95,115-116.
[4]林佳锐.英语母语者汉语“在”类框式介词习得研究[D].吉林大学,2021.
[5]王世群.现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王雨婵(1995—),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