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校内绳索运动实训基地的探究

2024-05-04温楚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产教融合

摘要:近几年,国务院和国家体育总局相继出台了若干关于发展体育产业的文件,其中包括《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系列文件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其中多次提到要调整体育产业的结构,大力发展休闲体育。文件中着重提到大力发展登山、攀岩、徒步等山地运动、户外休闲运动,并且积极培育山地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产业带,绳攀运动慢慢被市场熟知并推广。

关键词:绳索运动;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40

1绳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现状

1.1绳索文化和绳索运动

自远古时期,人们便使用绳结、结珠、刻符、图形来记录时间、事件,以及粮食和牲畜的多寡。公元15世纪末,随着世界各地对环球航行的不断探索,仰仗绳索控制的帆船也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现代绳索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现代技术拥有安全和高效的优势,大大拓宽了其适用范围。在高空作业领域得到快速推广,通过现代绳索技术训练加强生存和突击等军事技巧,在消防领域也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以来,绳索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单独的户外运动,运动健身、野外露营等都可以看到绳索的踪迹。

绳索运动用绳索连接人与自然在高处体验不一样的世界,通过高空运动的体验,让每一个人在探索自然和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感受不一样的喜悦,重新认识自我。

1.2绳索运动的兴起和业务板块

绳索运动的推广旨在为绳索作业领域输送专业、可靠的人才,开拓绳索和高空主题的体育运动和旅游项目。

绳索运动是一项极具趣味性的极限运动,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在市场上的业务板块常有特色旅游、极限运动、素质教育、自然科考、高空作业和行业标准六大块。

1.3绳索运动行业的发展情况——以某标杆企业为例

某知名企业在某省建设了亚洲最大,世界第二规模的现代绳索技术综合性训练基地。打造了一个以绳索文化探究为主线,以现代绳索运动为特色,以探究性研学课程为载体的综合素质教育基地。该企业自成立以来,与多家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助力科学知识普及,践行素质教育,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绳索运动为特色,以探究性和体验性课程为载体,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有效人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深化产教融合。

某省某绳索运动公司是基于国际工业绳索技术司协会(IRATA)制定严格的技术指导与训练准则,与行业权威装备机构法国PETZL开展紧密合作,在国内率先推动现代绳索技术应用到旅游与教育领域、实现应用场景多元化促进体教融合。

某省某绳索运动公司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

(1)特色旅游:面向大众市场的主要业务,依托基地、营地周边喀斯特、丹霞地貌,开发特色探险、定制旅游线路产品,吸引各地游客。

(2)极限运动:以承办、主办、冠名等形式发展,以现代绳索运动为核心的相关赛事。

(3)素质教育:通过绳索运动,结合绳索文化多学科的跨界融合。

(4)自然科考:通过与相关领域的科研专家、学者、单位写作,为科考活动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持,肩负起推动科学发展,普及科学常识的社会责任。

(5)高空作业:面向武警、消防、建筑、工业等领域的企业级客户,公司提供高空基础上的现代绳索技术培训、绳索作业资质认证、救援培训、作业安全检查等服务。

(6)行业标准: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公司建立行业领先地位的必要条件。

2校企共建校内绳索运动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以廣东某高职院校为例,绳索运动课程是休闲体育专业技能模块的一门重点课程。经过走访企业、召开专家委员会研讨会等调研工作,教研室选取了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开展深入的职业能力分析。该高职院校与某绳索运动企业共同开发了绳攀课程。企业用捐赠的方式在校内建设了绳攀训练架作为上课的场地,企业提供上课所需的绳索、头盔等器材,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该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大纲,由企业派专业的绳攀教官前来校内担任任课教师。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胜任绳索运动产品设计、绳索运动教官、绳索运动研学导师、绳索运动营销等岗位。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绳索运动产品研发、产品交互体验设计、商业化推广、产品标准化制定、绳索运动市场调查、产品销售、绳索运动企业人员管理、绳索运动教学、体能教学、绳索基地景区讲解、应急急救知识等。

绳攀课程的授课计划制定、课程场地的搭建、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均做到校企共建,充分地利用了企业丰富的行业和专业资源,在行业发展资讯、师资力量、器材设备、实习就业等方面提供大力的帮助,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校企共建校内绳索运动实训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3校企共建校内绳索运动实训基地的建议

3.1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做好绳索运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日常维护

根据合作单位的系统建设和合作相关标准,建设前、建设中需要合作企业参照现代绳索运动场所建设标准(绳攀运动场所建设标准)进行指导,建设后需要参照山地探险运动训练场所安全管理规范进行维护。

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内容的情况,绳攀场地建设目标预计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其中包含四个区域,分别是①现代绳索运动发展历程介绍的彩绘墙,②多功能现代绳索技术攀爬训练架,③用于存储训练装备的仓库,④用于实现户外实践训练场景的树攀区。以上区域具有功能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具体如下。

3.1.1功能性目标

①彩绘墙需将现代绳索运动的起源、国外引进国内、国内发展以及现状描绘清楚。②多功能训练架需满足同时容纳20人进行绳索技术一级、绳索技术二级训练与考核。③仓库需要能容纳20套个人装备,以及训练架和树攀区的装备,需要具备出入库登记功能,库房需要通风换气保持干燥功能。④树攀区需要能容纳20人进行实践训练与考核。

3.1.2长远目标

现代绳索运动实训基地是作为广东省校内外各高校学生的现代绳索运动科目的训练与考核基地,使现代绳索运动技术应用于社会各种高空作业领域。当社会人员需持证上岗时,需要获得相关资质认证,该基地可作为资格证认证训练与考核的授权基地。

3.2绳索运动的教学实施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规模,按单次课堂20人每班开课,每次上课为2节,某学校每天可开设8节课,就是4个班次,每周按5天计算,满负荷开课每周可开20*4*5=400人次。每个学生每周只上一次课的情况下,每学期或者每学年可培训在校学生400人。最低按现在每周开2个班40人左右,每学期每学年人次数为40~400人次。

学生的教学由企业派出专业老师和教练团队,参照企业标准山地探险运动绳攀技术培训规程对学生进行授课。

实训基地落实建成以后,本校教师可以在本校基地进行考核授予证书。在基地落实之前,教师可以到企业的基地学习授予证书。企业根据Q/TLS PX05-2017 山地探险与科考旅游教官资质获得与晋级规范对学校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可以考核资格证书,以后可以担任绳攀课程的任课教师,参与授课。

3.3课证融通,建设高空作业资格证认证训练与考核的授权基地

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后,可开展深度合作。学校建成现代绳索运动实训基地后,可以与现代工业能用到绳索的企业合作,为他们定向培养绳索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部分学生作为教官资质,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相关岗位就职,提升学生的就业广度和深度。

由企业指导,学校可以开设山地户外救援队相关课程,还可以供其他救援队学习,学校也可为军警提供实践训练场地。

3.4开展社会培训、社会服务和赛事活动

根据社会各行各业所需人才,可以参考教学排课容量,每天按2节课一次,一次约90分钟,每天共4班,每天可以培训80人次开展社会培训。现代绳索技术可以让学生学习全部级别的课程,绳索技术学员有五级,教练有五级,每一级可单独开一期技术认证,对校外公开,除去授课时间,一周一期,一年按3个月培训认证期计算可开12期,每期20人,每年可以容納240人。

面向社会上的青少年群体,开展普及推广的活动。以体验、亲子的形式开展系列活动。在推广绳攀运动的同时,也锻炼了青少年群体的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品格精神。

企业牵头,每年举办一次面向社会的绳攀相关赛事,包括分赛场的预选赛和巡回赛,可在实训基地设分赛场,举行预选赛。每年根据分赛点举办情况掌握绳攀技术人群基数,总决赛赛场将根据实际规模再确定具体地点。校内可每年举办绳攀技能比拼。通过举办赛事,进一步推广绳攀运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来源新华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粤府办〔2012〕133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EB/OL].[20121229].http://www.gd.gov.cn/gkmlpt/content/0/141/post_141524.html#7.

[3]温楚霞.广东省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4(12):170178.

猜你喜欢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产教融合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