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路径的研究探索
2024-05-04罗静
摘 要:立德树人是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延续,是我国教育本质的要求和体现,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路径。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育人观念、丰富人文活动以及发挥家庭作用等方面,阐述如何建立践行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紧扣素质教育的主题,以“生”为本,以小见大,从学生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着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完善现有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立德树人;人文教育;家庭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它不仅指学校教育,同时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立德树人是把德育融入各类教育中,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以培养新时代肩负民族大任的劳动者为目标,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社会发展不仅要求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同时也要注重加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人文素质的提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转变教育观念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中职生人文素质的基础。教育思想的转变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导,因此,为了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理论知识教育相结合。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机制,以新的视角更好地理解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此外,要改变学校原有的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全方位、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改变师德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更新教育理念,人文素质教育深入每一节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不仅应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更应在教育中突出其重要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
教师的榜样和示范通常以微妙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德育水平。 因此,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成为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教师无论教授哪门课程,具备高尚的道德都是第一位的。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修养,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构建积极向上、以德修身的师德师风。把德育工作融入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发挥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和熏陶的重要作用
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以校园文化为主要依托,它与学科教学相比,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尤其在中职院校中它的作用更加明显。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用时,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特点,以及中职院校特殊的教育环境。对于部分中职生存在的人文素质偏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要想使学生的道德教育落到实处,除了要发挥德育课程的主阵地作用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学校应组织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积极向上、参与面广的德育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学校可以每周组织开展一次班团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期给出不同的教育主题,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去,畅所欲言,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此外,可借助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成人礼仪式、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德育教育。学校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定期开展运动会、读书会、艺术节等活动,找出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一些传统节日来临之前,学校还应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利用勞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利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比如开展探望养老院、福利院等义务劳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活动应避免搞形式主义,要与学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道德认知,寻求道德共鸣,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全员化教育,学生在班团活动中、讲座中、主题教育中、社团活动中受到人文教育熏陶。
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有些教师固守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实行“满堂灌”,以分数、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单纯地注重学业水平测试,而对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价值取向以及树立正确“三观”缺乏重视与引导。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注重挖掘各学科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并充分发挥其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作用。在人文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激发学生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与认知,促进学生养成全面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坚定的道德理念,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丰富人文教育的形式
(一)加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重点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特殊载体,也是最重要的载体。课程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政课程;二是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是一门特殊的道德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直接道德教育的课程。学校思政课程的开设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的形势,坚持思政课程在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主导地位。深入发掘各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发挥各学科独特的教育功能,重视课程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努力构建学科间的德育教育体系。
加大职业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比例,需要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在课程设置中,重视人文素质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德育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将其落实到育人实践中。针对中职生人文素质现状,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寻求适合其发展的途径。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第二课堂为补充
第一,不同学科之间有机融合。科学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使中职生深入理解学科,真正地爱学科,努力学习学科知识,坚定地致力于学科研究,自信地对待专业工作。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答疑解惑,给学生感性认识,而且要提取内在的德育知识点将其上升到理性层面上;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也要注意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活泼生动、具有鼓舞性和号召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第二,将第二课堂作为补充。由于职业院校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按4∶6或5∶5来设置的,但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就业需求,学校也倾向于增加训练时长和实践强度,把理论教学压缩到2~3个学期。因此,理论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课堂教学是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渠道,但也不能完全依赖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人文教育活动,比如开设劳动课、开展社团活动和开展党团组织生活,进行体育、绘画和书法比赛,举办文艺沙龙活动等,也可以是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各类仿真和虚拟活动、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将这些活动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既有所区分又相辅相成。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将会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三)改变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创新方法,进行实践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将思政教育融入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为此,中职院校的教学应朝着以学科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标准迈进,以立德树人来指导教学体系的建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先导,把立德树人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要靠教师认真教,学生积极参与,因此,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创造性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教师应根据课堂效果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法。对学生应该注重分类指导,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动态,及时予以评价和鼓励,提升他们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因此教师应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六、发挥家庭在立德树人中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启蒙前最先接受的教育,父母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与德行,重视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家庭教育早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作用也很大,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教育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应在孩子的德育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立德树人不只是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要求父母要配合。
长期以来,家长们一直存在误解,即孩子上学后,教育就与他们没有关系了,孩子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及德育教育都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他们只需负担相关费用。其实,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以后,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问题往往会暴露出来,中小学时期学生基本上都是走读制,父母更多地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对于中职生活来說,寄宿的学生较多,学生离开家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这个时候最需要别人的帮助,尤其是亲人的爱、指导和帮助。然而,家长往往忽视了学生在这个时候的心理状况,与学生缺乏沟通。即使学生离开家庭进入学校,家庭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校、教师积极配合,共同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第一,增强家庭教育意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庭的道德教育不同于学校的道德教育。因此,要引导广大家长注意言词,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第二,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家庭家风,良好的家风是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摇篮。孩子的品行是一个家庭的缩影,注重家风教育,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三,建立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加强家庭教育和引导。建立和完善家校联系机制,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学校和家长的联系,社区服务作为辅助。一方面,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推进立德树人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学校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与能力,成为德育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汪永智.关于构建和实施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系统工程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
[2]黄辉.立德树人: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7).
[3]刘幸福.中职学校立德树人浅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6).
(作者:罗静,河南交通技师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