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高血压的防治

2024-05-03陈建军柏会芳郑路路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3期
关键词:湿质阴虚体质

彭 杰,陈建军,柏会芳,郑路路,黄 靖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征。静息状态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 即可被定义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便是高血压[1]。中医体质学说通过研究疾病个体体质的差异以及与其群体体质的共性,能够对疾病的发病及证候倾向、病机从化、传变等做出预判,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本文从中医体质角度出发,探讨高血压的防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中医体质的概述

体质又称“素质”“禀质”“气质”“形质”等。体质是不同个体在行质、功能和心理方面的身心特征。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源于《黄帝内经》,常用“行”“素”“质”等表达体质,明确指出体质与脏腑的形态结构、气血盈亏有密切的关系,并研究了个体及不同群体的体质差异性。《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通过阴阳五行学说对体质进行分类。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小儿体质“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弱”。宋.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阐述了老年人的体质特征,同时也详细阐述了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杂证谟.饮食门》中提出体质除了受先天禀赋的影响,后天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清代以后,“体质”一词应用较多,普遍用于表达不同个体的生理特性。近些年,众多研究者对中医体质学说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其中被中医学界广泛认可的便是王琦教授团队研制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其将体质划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瘀血质、特禀质”九种基本类型。本次综述所查阅的中医体质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均采用了此分类方法。

2 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在目前的研究中,刘培中等[2]、宋银枝等[3]发现高血压患者常见体质为阴虚质、血瘀质及痰湿质,并指出中医体质与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尉敏琦等[4]研究发现中医体质分布与年龄相关,老年人虚证质较常见,如阳虚质、阴虚质等。黄志钢等[5]调查社区高血压患者指出,性别与中医体质分布有相关性,女性的中医体质以阳虚质为主,男性则以痰湿质为主。王丽萍等[6]及岑永庄等[7]均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以阴虚质为主,其次为痰湿质,痰湿质中大部分患者体质指数(BMI)超标。岑永庄等[7]从发病角度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与体质中的阴虚质、湿热质相关。在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中,沈翠珍等[8]、徐瑾[9]及虞晓含等[10]发现通过中医体质调养能更加有效控制血压。孙旭松等[11]对不同体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穴位按摩、改善生活方式等干预,发现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较前提高。通过上述研究发现,阴虚质、痰湿质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而应用中医体质学说进行干预,能使血压的控制更加有效、平稳,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高血压的防治

中医体质理论认为,体质是个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特质和个性特征,体质的不同决定着疾病发病、预后的差异[12]。中医体质学说[12]指出,体质因素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有重要意义,并且体质影响着疾病的证候倾向性、病机从化及传变。体质影响疾病的传变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体质影响个体的正气从而使疾病向不同方向传变,例如素体强壮者因其正气充足而不易引起疾病的传变,素体虚弱者,疾病容易进一步传变发展;其二,体质通过影响个体所受病邪的“从化”而产生传变,如阳盛者所受病邪多从阳化热,疾病向热证方向发展,阴盛阳虚者病邪多从阴化寒,疾病多向寒证方向转化。体质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均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了解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特点,并将辨病、辨体、辨证三者相结合。通过改变患者饮食习惯、给予健康教育、情志心理防治、督促适当运动及中医药干预等措施,可实现高血压的有效防治。

3.1 饮食防治

合理饮食是防治高血压的基础,高血压患者无论疾病分级、危险分组及有无靶器官损害,均应遵循低盐低脂饮食策略。目前研究发现,通过科学饮食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糖类及脂质代谢、使血压平稳、减少并发症[13]。阴虚质及痰湿质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痰湿质患者可以选择辛温祛湿的食物,如大蒜、扁豆、木耳、玉米、橘子、苹果等,并可常食山楂小米粥、木耳香菇粥、薏苡仁玉米粥等粥品,饮品可选择陈皮茶、山楂茶等,忌辛辣刺激、油腻肥甘之品及生冷腌制食物[14]。阴虚质患者选择味甘苦、性寒凉,归经为肝或肾或脾心经,具有清热生津、养肝育阴功效的食物[15],如苦瓜、冬瓜、萝卜、山药、绿豆、豆腐、淡菜、牡蛎等;水果方面可多吃苹果、香蕉、梨、荸荠、西瓜、猕猴桃等,并可常服菊花茶、枸杞子茶、决明子茶、绿茶、苦丁茶、绿豆汤、银耳汤等[15]。同时,阴虚质患者应忌服辛温燥热、温补之品如羊肉、狗肉、桂皮、辣椒、鹿茸等,少吃温性水果如荔枝、龙眼、榴莲等。另外,高血压患者应减少盐、脂肪、胆固醇的摄入。

3.2 运动防治

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长期坚持运动锻炼的患者可使血压下降平稳、加快新陈代谢、调节大脑皮质功能,进而改善高血压所致症状[16]。但对于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及明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不宜采用此运动锻炼方法治疗。病情平稳的患者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锻炼方式。应挑选道路平坦、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锻炼。痰湿质患者可选择慢跑来改善体质,慢跑属于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消耗多余热量,有助于痰湿质患者体重的减轻。同时,慢跑还可以锻炼心肺功能,降低高血压诱发心、脑、肾病变的风险[16]。因大部分阴虚质患者头晕头痛症状较痰湿质患者明显,故应选择较和缓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步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方式锻炼。每天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每周4 ~5 次。锻炼应在饭后进行,以防低血糖的发生,注意不可锻炼过度,以心情轻松愉悦、身心放松为目的。不可在疲劳状态下锻炼,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

3.3 中医药防治

在中医药防治中,最关键的就是辨病-辨证-辨体三者结合。根据中医体质特点,选择相应的中医药治疗。《简明医彀.眩运》云:“七情相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积而为饮,煎熬成痰,火动其痰,令人眩运。”可见情志不畅引起脾失健运而生痰,痰郁化火,痰火扰动清窍而引起眩晕,因此痰湿质患者应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为治疗原则,临床上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或温胆汤等治疗[17]。《临证指南医案》云:“下虚者,必从肝治,补肾滋肝,育阴潜阳,镇摄之治是也。”因此高血压阴虚质患者多为肝肾阴虚[18],治疗上应从滋补肝肾出发[19],以滋阴柔肝、熄风潜阳为原则。临床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伴有明显阳亢患者可选用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余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较少,临床可根据体质辨识结合辨证选择相应方剂进行治疗。此外还有中医理疗包括针灸、中药足浴、耳穴压豆以及子午流注法等,可根据体质及辨证特点选择相应外治法。

3.4 教育宣教防治

教育防治是医者向广大患者及大众普及高血压的知识,重点在于对患者进行宣教。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情况,是通过体检或偶尔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偏高,故高血压又被称为“无声杀手”。因此,不仅需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宣教,还需要对普罗大众广泛宣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让患者正确理解高血压的定义;(2)使患者充分了解高血压的危害;(3)正确识别高血压高危人群;(4)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5)及时纠正对高血压的认识误区;(6)高血压宣教需考虑个体差异。医者可以通过口头宣教、病房公益课堂、媒体报道等方式进行宣教,使患者正确认识并积极面对高血压,并让患者掌握与其体质相对应的饮食疗法、运动方式等防治措施。同时,应使患者了解药物治疗、饮食调控、运动锻炼及保持心情舒畅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

3.5 心理防治

心理方面,应当改变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20],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从以下方面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1)保持身心安静。自觉进行思想意识修养,努力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建立理想与现实尽可能相符的生活或行为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自寻烦恼。(2)学会倾诉。当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而自己无法排遣时,可向朋友、亲人倾诉,多与他人交流,缓解心理压力,也可通过心理咨询来分解、释放心中的焦虑或疑惑。(3)情绪宣泄。及时宣泄抱怨、愤怒、敌意等情绪,不要强行压抑,但不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应采取理性和文明的方式,如体育运动、武术等。在九种中医体质中,气郁质及阴虚质兼阳亢的患者应更加注意保持心情愉悦,怡情养性,减少不良刺激,可通过钓鱼、养花、下棋、绘画、书法等方式使身心放松,以利于高血压的防治。

4 小结

中医体质学说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血压的中医体质分布以痰湿质、阴虚质为主,这也符合临床工作中高血压以痰湿壅盛证以及阴虚阳亢证为主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医者可以基于中医体质理论,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从饮食指导、健康宣教、运动锻炼指导及中医药治疗方面入手,协助患者进行高血压的防治。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中医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并通过适度的运动锻炼来进行高血压的预防调理。

猜你喜欢

湿质阴虚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