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中国”视域下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

2024-05-01马国刚

中国成人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中国转型数字化

◎马国刚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部署下,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时代发展目标,赋予了教育新使命新任务,明确了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新要求。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定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构建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学界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本质形成了三种学说:“范式变革说”“人的发展说”和“人机融合说”。第一种认为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最终形成教育新生态,是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技术的综合创新应用来形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持续过程[1]。第二种认为应以育人为导向,实现人机融合以促进人自身的发展[2]。第三种认为通过教育主体与机器的“人机融合”,利用人机协同,汇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促进学生心智成长[3]。它们分别强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系统变革、价值追求和实现途径。

数字化转型最早在2004 年提出,被理解为数字技术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引起的变化。此后,数字化转型被视为一种策略、过程或者模式,是通过数字技术转变组织流程,建立新的能力和模式[4]。它不仅是工具、技术和流程的转型,也是整个活动模式的转型。在教育领域,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将数字化转型定义为“通过文化、劳动力和技术深入而协调一致的转变,优化和转变机构运营、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的过程”。

尽管已有研究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简洁定义,但是总体来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对教育进行的系统性变革,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的组织架构、治理方式、教学范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实现教育流程优化和功能提升的过程[5]。

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上讲是将数字技术融入继续教育办学各个环节的过程,也就是说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在一定的场域中开展实践活动。本研究主要聚焦课程资源、教学平台和学习支持服务三个场域,这是促进继续教育学习者有效发生的关键。

二、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价值

当今世界,在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驱动下,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社会、劳动力市场和未来工作形式。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思维、生活、生产、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文化格局、安全格局也迎来新一轮变革。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系统,毫无疑问需要优先进行数字化转型。

(一)数字化转型是全球范围内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全球国际组织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呼唤技术变革教育。欧盟在2018年和2020 年先后发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和《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着力培养和提高学习者与教育者的数字技能和能力。2020 年12 月2 日,世界银行发布“未来学习”报告——《实现学习的未来:从学习贫困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该报告提出了指导未来学习愿景改革的五个核心原则,之一就是要明智地投资技术,以技术推动对学习内容、数据和网络的改善,促进师生互动,有效地发挥教师指导、支持学生信息化和个性化学习的关键作用。2021 年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提出数字技术拥有巨大的变革潜力,从而使信息更容易获取,并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选择。2022 年9 月召开的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将高质量数字学习列为五大行动领域之一。多数与会国家将数字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了国家承诺声明。我国在《国家承诺声明》中表示,将进一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丰富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构建广泛、开放的学习环境,加快推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习平台资源共享,推进新技术与教育学习相融合,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由此可见,数字化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式,是促进教育系统高效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作出了全面部署。2012 年,教育部发布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6 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7 年10 月,“办好网络教育”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 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随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相继出台;党的二十大提出“数字中国”发展战略,这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出台,加快了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速度,我国教育数字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构建起了全球最大的智慧教育体系,聚合起高质量、体系化、多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让优质均衡的理想照进了现实,推进了教育更加公平包容;让大学一流课程突破了校园边界,推进了教育更加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人获得职业发展能力,推进了教育更加适合人人全面发展。

(三)数字化转型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我国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可追溯到1999 年教育部启动的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在试点中教育部先后批准68 所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明确试点高校要发挥已有教育资源的效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创新之路。20 多年以来,试点高校在办学模式、技术支持、资源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开创了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引领全国高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教学模式网络化、课程资源数字化和支持服务个性化等方面不断创新,持续推动学历继续教育体系创新。

为了推进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于2022 年7 月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该文件将“推进数字化转型”单列一章,明确了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面: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夯实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要强化优质数字资源的创新应用,广泛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进在线课程和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管理方式,推动办学管理智慧化;要创新数字化评价技术与手段,全面加强对学历继续教育教师线上教学、学生线上学习的日常监测,加强教育教学在线常态监测,形成数字治理体系和机制[6]。

三、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场域

党的二十大提出“数字中国”发展战略,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标志着推进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共同任务。高校继续教育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高校继续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简单地用“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已经不能囊括其丰富的内涵。新时期,在全面提升教育者和学习者数字化素养和技能的基础上,高校继续教育应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有效策略,积极推进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助力构建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课程资源:加快推进数字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数字课程以在线课程为基础,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有机融合,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向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数字课程资源是以混合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继续教育”有效发生的重要依托,不但是继续教育数字转型升级、智能提升和融合创新的内在需求,也是助推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泛在学习新生态,有效提升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

1.积极推进数字课程建设新模式。我国数字课程的建设可以追溯到20 世纪90 年代末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最初的数字课程以传统课堂教学视频或以网页形式呈现的图文资料为主,这类课程资源虽然能够通过互联网向学生提供课程点播或浏览学习,但由于课程内容形式单一、平台功能简单,导致课程资源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课程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创新,2012 年,MOOCs 开始流行,这种课程除了通过视频、图文提供教学内容外,还通过课程论坛和学习测验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通过“慕课”平台可以开展深入的学习交互,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在广泛交互的基础上,课程资源又不断地补充、更新,体现出了课程的开放性。

近年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在线课程中。这些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和模拟,让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灵活、互动和个性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和教育数字化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的深度融合必将成为未来“数字课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2.积极探索数字课程共建共享机制。“共享”是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理念,持续推进优质数字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最大程度地盘活现有存量,减少重复建设,推进校际、校企间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达到缓解供给不足的矛盾和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的目的。为有效推进数字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应当加强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和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的建设。首先,建立规范的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标准是开展共建共享的基础[7]。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标准框架应包括课程设计、内容开发、技术支持等方面的要求,课程设计标准应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等要求,内容开发标准应包括内容的准确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等要求,技术支持标准可以包括平台的稳定性、界面的友好性和互动性等要求。通过建立起完善的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标准,提升数字课程资源的数据采集、汇聚和流动效率,从而推动数字课程资源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不断提高。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数字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这是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保障。共建共享机制应当包括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业务要求和数字课程资源的使用权限等方面的内容。在共建共享机制的保障下,通过整合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资源和各界知名专家学者,形成多专业、多方向、多领域的数字课程资源建设体系,彼此间相互合作、共同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汇集更多更好的高质量数字课程资源。

(二)教学平台:推进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迭代升级

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和学习所需的课程资源、教学活动、学习服务和学习工具的综合平台。它应当包括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设计与交流、学习管理与评估、学习支持与辅助以及教学数据分析与个性化学习等功能。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的迭代更新和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使用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志。

1.数字化平台要服务学生个性学习需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而以网络平台为支撑的在线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要着重开展对学生的学习资源推荐与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具体而言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通过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推送功能,为学生推荐适合其个性化学习的数字课程资源和其他形式的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计划。在此基础上,构建教师学生互动与个性化教学环境。平台应提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互动和交流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辅导,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平台要开展学习进度跟踪与提醒,通过平台提供的学习进度跟踪功能,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完成情况,并及时收到学习提醒和进度提示,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和效果,通过平台提供的个性化学习反馈和评估功能,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情况,并得到相应的鼓励和指导,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以上思路,教学管理平台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助,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反馈,进行个性化教学和教学改进。

2.数字化平台要融合开放持续迭代更新。教学管理平台建设要以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为中心,设计和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功能。平台在确保技术成熟、运行平稳、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具有融合、开放的特性,并不断迭代更新完善。所谓的融合主要是学习数据的融合,是指平台能够将学生使用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开展学习的数据融为一体,能够完整记录和保存学生在线学习的各种行为数据,从而为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规律等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要实现数据的全面融合,就需要从设计和开发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确保平台在不同设备上都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而开放则是指平台具有开放的架构和接口,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功能和规模的扩展,方便与其他系统和资源进行集成和交互,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操作,从而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和管理需求。迭代更新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推进网络教学平台的迭代更新需要与用户进行密切合作,建立一个反馈循环机制,通过收集用户反馈、数据分析和评估、技术更新和优化、教学资源丰富、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等环节,通过持续改进和反馈循环,对平台定期进行技术更新和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平台功能,不断提升平台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三)支持服务领域:探索建设智慧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学习支持服务是旨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和帮助的学习服务活动,它随着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方式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完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学习支持服务在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领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互联网理念为引导和以各类平台为支撑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其内容涵盖学习技能培训、学习资源支持、学习指导和辅导、学习社区和协作学习支持、学习评估和反馈以及学习支持工具和平台等。通过这些支持服务,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1.建设支持学生多维需求的服务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业期待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发生是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出发点。成人在职学习往往具有零散、即时、动态、多样化、复杂化、多层次、多类型等方面的特点,特别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动机下降、深层次学习水平不高、遇到困难不知如何求助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高校应对学生学习行为信息和潜在需求信息进行辅佐和分析,建立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服务体系,让学生始终沉浸在学习服务的环境中,时时、处处都可以享受到学习服务,从而提升学习成效。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学习支持服务分为认知、情感与管理三大维度,即在学习过程中,从这三个方面给予学生提供支持。从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要素出发,可以将学习支持服务划分为人员支持、资源支持、管理支持、情感支持、评价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从学习支持服务的性质出发,将学习支持服务分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其中前者侧重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追踪学习进度、开发专业技能和拓展课程内容等;后者侧重发展学生情感与组织能力,包括对学生个体能力提供学习咨询、进行评价与反馈、培训学生实用技能、管理支持类的服务等。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应充分整合不同视角和维度的研究和设计,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主线,让服务涵盖的学生明确或潜在需求,从而助力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学习。

2.积极探索智能化支持服务系统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支持服务由人工服务向“人工+机器”服务发展,从而扩大了支持服务的面向和服务的时长。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学习支持服务的手段将更加多元化,学生获取支持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机器服务”必将也会由“机械服务”向“情感服务”和“智慧服务”快速发展。

目前,在金融、医疗、商业等行业已经普遍引入了智能机器人服务系统。智能机器人服务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与用户进行对话和交互,理解用户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答、建议或指导。在教育领域,随着自适应学习范式下智能化学习支持服务的嵌入,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将更为顺畅、即时,融合流畅的视频交流以及AR/VR 技术支持的立体化交互场景,将为在线学习带来更加良好的服务体验。泛在化的网络服务让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成为现实。同时类似虚拟助手、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元素的涌现和智能APP 移动端的应用,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融合学习空间、机器人学伴、虚拟仿真实训、智慧电子教材、智能答疑助手、虚拟全能导师等人工智能工具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学习支持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和便捷化。

四、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

开展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政府、高校、社会第三方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对办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资源进行全面收集、存储交换、分析处理等,实现对办学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化管理、服务评价和有效监督[8],从而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一)政府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指导与监管

政府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规划、指导和监管作用。政府层面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全国继续教育数字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相关工作部署,联合相关专家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构建符合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实际的质量评价体系,明确继续教育的质量标准及评估指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保证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一致性管理,为高校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数字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标高校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最新要求,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快完善全国统一、分级使用、开放共享的高等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推动与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对接,优化监督评价功能,常态化监测教学运行情况,完善数据采集项目、存储方式和共享使用,推进智能化监管,实现体系化、实时化、闭环化的监测预警以及数字化、系统化、自动化的质量评价,全面发挥国家学历继续教育数据平台的评估导向作用,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学生和社会公众等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高校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智慧监控与评价

作为继续教育办学主体,高校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建立与教学、管理、人事等业务系统数据互通的智能化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系统,促进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9]。同时,按照国家最新要求创建科学系统的评估标准,借助高新技术,对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庞大数据进行完整收集和科学分析,形成面向不同业务、不同对象、不同环节的可视化、综合化的评价报告,直观反映业务发展情况,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处理对策,反馈到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系统,为高校继续教育今后改革、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提供数据支撑。加强高校继续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多主体监控,面向学生进行更加多元的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持续丰富评价形式,精准构建学习者画像,形成客观的教学评价,实时学业预警,自动督促执行与跟踪改进,为高校继续教育各业务提供数字化精准判断、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智能管控、智能预测、智能决策等,不断提高质量评价的智能化水平。

(三)社会第三方积极参与,促进有效评价与反馈

健全和完善第三方参与的高校继续教育评价制度,是逐步完善高校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高校继续教育办学主体除每年公开发布继续教育的年度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外,可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作为完全独立的评价机构,机构人员由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企业行业一线专家、教育管理者等组成,具有丰富的继续教育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评价能力。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高校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从学历继续教育适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区域发展及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情况等多个层面,开展公正、客观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并建立完善多元评价反馈机制,针对性地分析存在问题,分别面向政府、高校、企业等给出具体的调整对策和发展建议,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切实发挥第三方评价的诊断、评价和改进作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教育”+“数字化”,而是教育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和全领域的变革。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应当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列,为继续教育创新注入新动能,驱动高校继续教育实现教学方式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学资源供给以从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教学空间从以课堂为主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变,教学评价从以结果评价向以数据驱动的过程评价转变,积极构建继续教育数字化新生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需要,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数字中国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数字中国”:竞逐世界科技制高点
浅谈“一村一镇一地图”建设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