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困境与策略
2024-05-01闫超阳
◎闫超阳 杨 洁
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类正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数字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业态,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2021 年,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 年,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显著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数字素养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出台,致力于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加快以数字化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数字素养与技能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高校教师提升数字素养不仅是丰富优质数字资源供给的现实之需,也是数字化时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数字化时代以数字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支撑。在数字化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如果高校教师缺乏数字素养,将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模式变革,甚至会使师生间的“数字鸿沟”日益扩大。因此,通过系统解读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多维内涵,展现数字化时代提升数字素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提升策略,对于科学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与机理作用、彰显人的全面发展和数字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从内涵特征、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提升策略等方面深入探讨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基本问题,以期进一步丰富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研究的理论。
一、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多维内涵探析
在数字化时代深化对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内涵的认识,在科学把握数字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强化对其基本构成要素的研究,是新时代高校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导下提升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关键环节。作为数字化时代教师所特有的综合范畴和具体概念,数字素养既包括高校教师在数字社会学习、积累、提炼和总结的数字技能,也包括在数字化时代形成的数字思维、持有的数字态度和培养的数字感情等内容。数字素养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纵观已有研究,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收集、获取和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
作为提升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认知、收集、获取和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是高校教师在数字化时代有效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挑战、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必备技能。认知能力是高校教师理解和评估数字信息的基础能力,既包括对数字内容的来源、目的和可信度的判断,也包括对其背后的技术和逻辑的理解;收集能力是指在海量的数字信息中检索和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包括使用搜索引擎、数据库和其他数字工具高效、精确检索相关数字信息,并从海量信息中甄别和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获取能力涉及从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不仅包括网站、社交媒体、在线数据库等数字信息资源平台,还包括识别和访问相关数字信息资源的能力;处理能力是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理解的能力,包括数据分析、信息的整合和提取,以及使用各种软件工具快速高效处理相关数据信息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在使用智能手机、办公软件、搜索引擎等数字工具采集、获取、检索信息时要有意识地过滤和保存相关信息,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中运用数字工具和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熟练掌握运用数字工具查询、筛选、收集相关数字信息的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
(二)分析、沟通、鉴别和评价数字信息的能力
作为提升数字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分析、沟通、鉴别和评价数字信息的能力是高校教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变革的重要抓手。分析能力是指理解和解释数字数据的能力,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有效提取有用信息,这不仅包括统计数据的解读,还包括对图表、趋势和模式的理解;沟通能力不仅涉及数据的传递,还涉及如何清晰、准确地将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字工具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鉴别能力是指辨别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能力,信息泛滥是数字化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伴随着大量的虚假消息和误导信息,能够鉴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对于做出科学的决策至关重要;评价能力涉及对数字信息的批判性思考,高校教师不仅要善于获取数字空间即时呈现的数据,而且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数据的来源、收集方法和可能存在的偏差。
总之,运用数字工具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把握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在对数据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字信息分析、鉴别和评价的能力,是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功。
(三)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数字安全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丰硕成果,但也暴露出诸如数字侵权、信息泄露、数字鸿沟等数字问题,给数字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数字安全已成为高校教师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的当务之急。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持续学习和掌握相关数字素养与技能,了解和遵守相关数据保护法规,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关于数字安全的基本知识,传授如何使用软件加密、识别网络钓鱼攻击、保护个人信息等相关技能,以新兴科技为依托,以数字化手段为支撑,及时有效解决数字安全防范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树立数字化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觉使用安全在线平台和工具,定期更新或升级安全补丁,使用加密技术保护存储和传输的数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信息,创造性使用前沿数字技术解决数字安全问题,切实提升维护数字安全的能力。
二、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意蕴分析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载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数字化时代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新时代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创造新的契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改变着这个世界也改变着人们的行事方式,更改变着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事关未来的“生存”[2]。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不仅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关键要素。
(一)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实之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3]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我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得到强化,以数字化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软实力,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着力提升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既是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高校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需要。对此,高校应科学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大力培养教师数字化教育实践创新意识,建立健全数字素养培训模式,积极搭建数字化教学实践平台,助力教师在实践平台操作过程中逐步提升数字化教学技能。同时,高校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强化自身数字化意识,自发打破传统教育惯性,持续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概念的研究,深入了解数字技术的本质、特点及应用趋势,明晰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基本机理,以更好地胜任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和变化的必然要求
数字化、信息化已逐渐成为人类生存与实践的主导方式[4]。随着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教师的数字素养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变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大学生知识、技能的传递者和价值理念的引导者,高校教师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以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载体的普及为标志,中国步入了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通过传授数字知识与技能,使大学生在数字平台学习、工作、娱乐、购物、社交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在追求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数字空间和数字社会重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各个领域,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的基本素养,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高校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既有利于加强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创新带动生产力变革,也有利于释放数字消费潜能,以数字化变革打造消费新高地,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因此,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而且对于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以数字变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抓手
作为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持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丰富优质资源供给,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不断深化,教育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教育,数字变革在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素质数字人才在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处于核心竞争地位。然而,由于我国高校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和数字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数字技能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数字素养培育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因此,持续优化教育顶层设计,深入推进教学范式变革,整体推动数字教育生态建设,完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强化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将数字素养培育融入育人全环节,积极培养具备良好数字素养的专业人才队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加快数字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
三、高校教师提升数字素养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新时代教师的数字素养高低关乎国家人才培养大计[5]。数字技术以其丰富的数据类型以及新型数据技术推动高校数字素养教育迅速发展,不仅有利于教师牢固树立数字化教育理念,提升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进一步激发了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积极性,为教育信息化注入强大动力。然而,由于“数字信息茧房”遮蔽数字素养的价值及功能,“数字意识形态风险”消解数字素养的道德规范,“数字鸿沟”加深数字素养的代际隔阂,给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带来诸如认知偏差、伦理困境等问题,也给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带来诸多现实挑战。
(一)“数字信息茧房”遮蔽数字素养的价值及功能
“数字信息茧房”是指在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影响下,用户被暴露于一种信息过滤的环境中,只看到与他们过去行为和偏好相关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多样性的信息和观点。美国学者桑斯坦认为,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因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之中”[6]。在“数字信息茧房”中,由于教师可能缺乏接触和理解不同观点和信息的机会,这直接影响了他们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多样性和可能性,限制了他们作为知识传递者传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数字素养不仅仅是关于数字技术的使用和数字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关于信息的批判性理解和处理能力,而“数字信息茧房”的存在削弱了教师在这一领域的能力,数字素养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但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和同质化的信息环境中,教师可能缺乏对新观点和新技术的接触和思考,从而限制了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这种现象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影响到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高校教师能够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收集及数据化处理各种信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数字信息具有离散性、容量可变性等特点,以致高校教师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始终无法真实、全面、直观呈现真实数字素养。此外,在“数字信息茧房”中,教师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符合自己已有认知和偏好的教学资源和方法,这可能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同质化,不利于学生多元化视角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数字信息在单一、封闭的空间中可能会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受算法推荐的影响,个体在数字环境中仅接触与自身观点和兴趣一致的信息,从而形成的信息孤岛,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及功能。
由于“数字信息茧房”限制了教师获取多样化信息和观点的能力,这种现象对教师的信息获取、批判性思维、教学多样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师间沟通与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数字信息虽然能够为评价数字素养提供参考数据,但在“数字信息茧房”中,部分高校教师自身缺乏主动认知数字信息的意愿,在大数据算法智能推荐的影响下只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数字信息,容易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式,这会阻碍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在“数字信息茧房”中,数字信息的“碎片化”问题日益凸显,一些教师难以在“碎片化”的数字信息中准确判断并识别有价值的信息。虽然数字空间中的信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但信息资源呈现“离散特征”和“零星态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信息视野。由于教师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数字资源,而“数字信息茧房”限制了教师接触到的信息范围,影响他们的信息评估和筛选能力,此外,数字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以及支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数字信息茧房”可能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上依赖于有限的、符合自己先入为主观点的资源和策略,这种偏向限制了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的多样性,影响他们的全面成长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数字传播风险”消解数字素养的道德规范
数字传播是以数字化呈现的、承载着各种数字主体的数字需求的理念,在数字时代具有数实交融性、感性重塑性和集体表象性等特点[7]。在数字化环境中,由于技术应用和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可能产生各种风险。在数字空间中,由于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些内容可能会加剧数字社会的价值冲突,影响公民数字素养和决策能力的提升。同时,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可能加强特定类型内容的传播,从而影响用户的信息接触。
数字影响高校教师对高校数字素养的情感认同。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公司通过技术和数据控制对社会施加影响,在教育领域,表现为外部科技力量对教育体系特别是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使用的影响,数字符号线性叙事解构高校教师对数字素养的数字伦理和数字道德认同。作为数字信息的一种呈现方式,数字符号线性叙事可以理解为利用数字符号和线性故事叙事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数字伦理是关于在数字环境中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数字道德强调个体在数字环境中的道德责任。由于数字符号是基于数字个体在虚拟世界的交互过程中生成的,具有夸张、隐喻等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数字素养的同时,也要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数字环境中遵守数字伦理和道德底线。
(三)“数字鸿沟”加深数字素养的代际隔阂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通常更容易掌握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他们在使用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在线应用程序的熟练程度方面表现出色,相比之下,高校教师可能在掌握和使用数字技术方面相对滞后,由于不同代际的师生间掌握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的熟练程度不同,由此产生了数字化使用行为与水平差异的数字鸿沟,导致数字素养水平、数字技术使用习惯以及对数字工具和数字平台使用的熟练程度存在代际隔阂。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正处于形塑的关键时期,通常更容易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获取和利用数字信息,而高校教师的数字化使用意识、行为和偏好等认知因素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排斥或不适应数字化环境。随着数字工具和平台的不断更新和演进,大学生更容易跟上这些变化,而部分高校教师可能不太愿意学习和掌握新的数字技术、数字工具,难以适应新的数字环境,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提升数字素养的过程中存在挫败感和不安全感。数字鸿沟也可能影响高校师生获取信息和进行社交互动的方式,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获取信息资源,而高校教师可能更依赖传统媒体和面对面交流,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信息闭塞和社交隔阂。
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鸿沟逐渐延伸至教育领域并进一步加剧师生之间的数字素养代际隔阂。首先,数字鸿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教学方法不匹配。部分教师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面对面授课、使用纸质教材、注重板书等,而大学生更习惯于在线学习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使用,这种不匹配可能导致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降低,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数字鸿沟还导致了师生间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不对称。大学生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更轻松地获取在线教材、学习资源和课外资料等教育资源,而一些缺乏数字素养的教师可能无法充分获取并利用这些资源,这就导致了师生之间获取学习途径的不平等,也加剧了教育领域的社会不公平。最后,数字素养的代际差距也可能会对教育机会公平产生影响。面对数字空间和数字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部分教师可能由于数字素养水平较低而受到限制,无法充分获取数字化教育和在线学习资源,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机会。总之,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普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不仅加深了师生间数字素养的代际隔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精神境界的提升和思想认识的深化。
四、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数字素养涵盖了从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到高级的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包括数据分析、数字媒体制作、在线沟通和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既要回归到数字化本身思考数字与人文的统一,又要回归到数字素养特殊性与包容性的统一。这就需要在数字化时代科学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构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强化数字信息安全管理,在多元共治中实现数字化与数字素养培育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融合、协同和良性发展。
(一)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数字技术与数字素养融合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是孕育和创造新技术的重要源泉,积极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不断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1.紧跟数字科技发展趋势,紧盯数字前沿技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数字技术在数字信息采集、分析、评价等方面具有便捷性、精准性、高效性等独特优势,这些特点推进教育数字化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高校教师要科学把握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学习和运用数字化前沿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技术能力,持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字技能,如信息检索、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等,不断提升自身数字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树立数字化教育理念,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9]。理念是一切行动的源动力,高校教师在提升数字素养实践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参加数字教育技术培训,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尝试应用新的数字工具和方法,自觉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充分运用数字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引导和鼓励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技能,定期评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实际行动推动数字素养培育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推广数字教育技术。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生态不断受到冲击,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开始[10]。高校教师要牢固树立数字化思维,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教学平台,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合式教学法,积极参与最新数字教育技术的专业培训,不断增强学习和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教学研究和实践是提升数字化素养的基石,良好的数字化教学方法是完善数字素养培育与服务的有效载体,高校在积极推动数字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积极支持数字化教学研究中心和数字化教学实验室的发展,通过组织和开展数字化科普和竞赛活动,定期举办数字化教育研讨会,建立数字化教学实验室,为教师提供数字化教学条件和支持。
(二)优化数字资源配置,推进数字信息与数字素养协同发展
当前,数字化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深刻重塑着世界格局,正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优化数字资源配置,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全民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推进数字信息与数字素养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是跨越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
1.扩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充分挖掘数字资源价值。数字教育资源作为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其供给水平决定了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发展水平。在教育数字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质量、体系化、多类型的海量数字教育资源,为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服务教师成长、助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不仅要运用数字技术持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汇聚更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还要进一步拓宽数字教育资源路径,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参与平台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数字资源价值,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珍珠”串成“项链”,不断提升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与服务质量,使之更好地服务和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2.以数字思政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数字素养培训体系。课堂教学蕴含教师的数字素养理念、知识、能力等要素,深刻影响学生数字思维素养的培育效果[11]。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空间已成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日用而不自觉的“第一环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以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充分运用数字手段来调动人的内在精神动力,不断激发“数字公民”的创新创造活力,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高校要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和数字手段不断强化数字思维培育,既需要加强数字思政的顶层设计,也要建立健全数字素养培训体系,不断创新数字素养提升手段,深化数字思政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健全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引导高校教师妥善运用数字化资源、工具和平台,以数字化教学手段切实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3.加强教师团队合作,提升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团队合作是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之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数字化时代的显著特征,数字化协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协同工作环境,高校教师要提升数字素养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就要通过加强团队合作,通过数字化协作平台集思广益、策划课程、分享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同时,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搜索引擎和过滤算法,教师能够迅速获取海量的数字教学资源,信息过滤算法帮助他们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资源推荐,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优质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推进数字治理与数字素养良性发展
数字生态是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刻,从而形成的一个多元复杂的系统[12]。数字生态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涉及到数字社会治理、数字教育转型、数字伦理和数字文化等多个层面,数字治理在数字生态中实施的管理和调控机制,包括法律、政策、标准和实践等,旨在确保数字技术的健康发展,保护用户权益,维护网络安全,以及弥合数字鸿沟和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1.建立健全数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信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个人数字素养到教育数字化转型,从完善数字治理生态到建立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无不依赖于数字信息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建立健全数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仅是打击网络犯罪和防止数据泄露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举措。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高校作为知识和技术的重要传播者,其在建立和完善数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方面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因此,高校需要明确各类数据的安全等级和相应的保护措施,规定数据处理和传输的标准流程,定期对数字信息开展安全监测,加强对师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引导广大教师安全、规范、科学使用数字信息,积极推进数字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2.加强数字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随着数字信息进入专业化、具体化推进阶段,数字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数字信息安全引起广泛关注,但数字信息安全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此,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和数字技术,高校要加强网络安全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完善数字人才扶持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及其相关领域的创新项目和研究工作,加强多元化人才体系建设,引入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人才长效发展机制,不断提升专业人才队伍运用数字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高校数字信息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融合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3.重视数字伦理教育。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过程,也是重塑数字社会中数字伦理的过程[13]。数字伦理不仅涉及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伦理,还涉及数字环境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良好的数字生态不仅需要先进的数字技术支持,更需要健全的伦理规范作为基础,以保障数字技术应用的正当性和安全性。作为数字化时代人们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数字伦理在推动数字向善、防范数字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算法决策可能引发的数字歧视、人工智能的道德边界模糊等新的伦理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重视数字伦理教育不仅是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基石,更是确保数字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