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肺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病征及胸部CT 影像特征联合支原体抗体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04-3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6期
关键词:右肺胸部支原体

彭 磊

(郧西县人民医院儿科 湖北 十堰 442600)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MP)是由细菌样微生物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常常引起儿童和青少年的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炎症。MP 通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特别是在密集的人群中传播较快,儿童为MP 感染的主要人群,感染时出现持续性的干咳或咳痰、呼吸急促、气喘或胸闷、发热、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MP 还可能导致支气管壁增厚,迁延不愈[1]。临床支原体培养检测是MP 诊断的常用手段,但需要的时间较长,容易耽误患者的病情。MP 的诊断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血清学检查、肺部CT 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进行明确的诊断。由于MP 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等病症相似,且CT 表现形态多样,因此及早诊断并确保MP 诊断的准确率对后续制定治疗计划非常重要[2]。李小容等[3]报道,CT 联合血清学检测对MP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同诊断方法联合的诊断效能不同。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MP 患儿的临床病征、胸部CT 影像特征及支原体抗体,探究三者联合对MP 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7 月—2023 年7 月郧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MP 患儿135 例。以病原学检查(支原体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将患儿分为感染组(n=86)和非感染组(n=49)两组。感染组中男47 例,女39 例;年龄1 ~11 岁,平均年龄(6.15±1.22)岁。非感染组中男29 例,女20 例;年龄1 ~12 岁,平均年龄(6.83±1.3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诊断标准[4];(2)未经过相关MP 治疗;(3)年龄≤12 岁;(4)患者同意参加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脏器衰竭、心脑血管疾病者、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2)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3)合并传染性疾病;(4)存在免疫缺陷。

1.2 方法

入院当天、病程第1、2 周,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机以3 000 r/min 速度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被动凝集法(抗体试剂盒研启生物)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记录所有儿童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热、咳嗽时间、咽痛、肺部啰音等)。入院使用螺旋CT(Philips CT16),胸部平扫(从胸部到肺部底部),层厚5 mm,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20 mA,重点扫查肺间质和膈肌区域;常规平扫后,肘下注射碘克沙醇注射液[ 江苏恒瑞医药,国药准字H20174024,100 mL:27 g(I)]30 mL 和生理盐水(15 mL),人工智能触发扫描,延迟5 s。由2 名主治医师和2 名影像科医师同时分析图像,观察可疑病灶位置以及是否出现肺实变阴影、斑片影、磨玻璃影、胸腔积液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儿临床病征、胸部CT 影像特征及MP-Ab 表现,与病原学检查结果对比,计算联合诊断MP 的诊断一致性与诊断效能。临床病征出现咳嗽、发热、咳痰、咽喉痛、流涕和鼻塞、胸闷和呼吸困难,胸部CT 影像发现肺部存在典型肺部病变、网状影和实变表现即为阳性,MP-Ab 滴度≥1:40 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 表明一致性较高,0.4 ~<0.75 表明一致性为中等,<0.4 表明一致性较低)。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与CT 影像学表现

86 例感染患儿中81 例(94.19%)发病初期具有发热症状,剧烈咳嗽者84 例(97.67%),咽痛5 例(5.81%),肺部湿啰音27 例(31.40%),肺部干啰音13 例(15.12%)。见表1。

表1 MP 患儿的临床症状

CT 检查影像学特征显示,17 例患儿双肺受累(19.77%),左肺受累31 例(36.05%),右肺受累55 例(63.95%);病变部位居于左肺上下叶、右肺上下叶分别为14 例(16.28%)、18 例(20.93%)、12 例(13.95%)、44 例(51.16%),右肺及右肺下叶多发。小斑片影23 例(26.74%),磨玻璃影20 例(23.26%),大片实变影69 例(80.23%);肺不张、支气管壁增厚、胸腔积液分别为4、9、14 例。见表2。MP 患儿CT 影像见图1 ~图4。

图1 右肺上叶大片高密度影

图2 左肺上叶斑片状高密度影

图3 右肺上叶大片高密度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征

图4 右肺上叶大片实性高密度影

表2 MP 患儿CT 影像学表现

2.2 MP 抗体诊断情况

感染组阳性77 例,检出率为89.53%,高于非感染组的10.20%(P<0.05)。见表3。

表3 两组MP 抗体诊断情况对比[n(%)]

2.3 三者联合诊断情况

临床病征及胸部CT 影像特征联合MP-Ab 诊断MP阳性85 例,阴性50 例,诊断结果与病原学检查结果对照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88)且高于临床病征及胸部CT 影像特征诊断结果(Kappa值=0.750),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35%、93.88%、94.81%,其中准确率明显高于临床病征及胸部CT 影像特征诊断(P<0.05)。见表4、表5。

表4 临床病征及胸部CT 影像特征联合MP-Ab 诊断MP 的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5 临床病征及胸部CT影像特征联合MP-Ab诊断MP的效能[%(n/m)]

3 讨论

儿童的支原体感染通常发展较慢,潜伏期较长,且症状不明显,因此在临床上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早期诊治对改善儿童支原体感染的预后非常重要[5]。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分子诊断和病原菌培养等多种方法。然而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特异性较低,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分子诊断方法虽然准确性较高,但成本较高,且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持,至今尚未实现试剂和方法的标准化。而病原菌培养的周期较长,存在滞后性,无法实现快速检测。研究表明,联合使用多种检测手段可以提高对MP 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改善预后[6]。

本研究中86 例MP 患儿临床特点为发病后可见早期发热、剧烈咳嗽、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影像学特征表现病变部位多为右肺及右肺下叶,以呈现出大片实变影为主。经分析:儿童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抵抗力相对较弱,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MP 侵袭时,附着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通过细胞毒效应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活化后释放炎症介质,肺部大量分泌物堵塞气管,导致机体出现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等症状[7]。由于儿童的呼吸道和肺部结构相对较小,右肺下叶的主支气管较短且较直,使得病原体更容易进入右肺下叶的支气管。在肺炎、支气管炎等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广泛分布在呼吸道和肺组织中,导致大片状实变影[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病征及胸部CT 影像特征联合MP-Ab 诊断MP 阳性与病原学检查结果对照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88),证实三项联合诊断MP 确诊的诊断准确性更高。观察MP 的典型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而胸部CT 扫描可以提供清晰的肺部解剖结构图像,可观察病变的形态、分布等特征,从而进一步进行诊断和评估[9]。CT 扫描提供的高分辨率的肺部图像和增强扫描的敏感性能够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MP 引起的肺部炎症更有客观性[10]。MP是由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侵袭引起,主要表现为水肿、溃疡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在CT 影像上的特征包括斑片状高密度影像、小叶间隔增厚、斑点状渗出等,可以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肺部炎症进行区分[11]。临床病征和CT 扫描诊断MP 可以在症状出现的早期进行,有助于尽早确定病因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2]。MP-Ab 是人体免疫系统针对肺炎支原体产生的,高滴度的免疫球蛋白M(IgM)和IgG 表示当前可能感染,而低滴度的IgG 抗体表示既往感染或免疫保护[13]。本研究中感染组的MP-Ab 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三种方法联合诊断MP 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临床病征联合胸部CT 影像特征诊断,诊断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病征及胸部CT 影像特征联合MP-Ab 可提供更多支原体肺炎有效信息,诊断结果可靠,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右肺胸部支原体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人体胸部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并支气管成形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