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 排CT 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04-30解贵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6期
关键词:后处理供血肝癌

解贵水

(淄博市淄川区医院介入科 山东 淄博 255100)

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细胞的恶性肿瘤。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其他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长期饮酒、肝硬化、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慢性肝炎长期进展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的主要前期疾病。肝硬化是肝脏组织慢性损伤和纤维化的结果,容易发展成肝癌。长期、大量饮酒也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一些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和致癌物质,也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风险。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被及早发现,导致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病情已处于晚期,治愈的机会较小。肝癌是全球性的健康难题,通过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特别是针对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预后[3]。本研究选取我院肝癌患者62 例,观察64 排CT 血管成像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0 月—2022 年12 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62 例,其中男37 例,女25 例,年龄55 ~76 岁,平均年龄(65.82±3.47)岁。

纳入标准:(1)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癌;(2)患者认知及精神正常;(3)符合介入治疗要求。排除标准:(1)存在相关诊疗禁忌证;(2)合并并发症;(3)检查配合度低。

1.2 方法

64 排CT 血管成像检查:采用西门子螺旋CT 扫描机(SOMATOM Definition AS),拜尔高压注射器,以4.5 mL/s 的流速经静脉注入65 ~75 mL 造影剂,再注入60 mL 0.9%氯化钠溶液,全部注射完成后再进行扫描。最后通过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所扫描的肝动脉及其分支图像进行后处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采用西门子数字减影机(ANGIOSTAR PLUS),Provis 高压注射器,采用seldinger 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及超选肿瘤供血动脉造影。造影剂使用碘海醇。

图像后处理:通过思创图像工作站进行重新构建和分析,采用MIP 和VR 等先进的重建技术,以确保所生成的重建图像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筛选出与肿瘤供血相关的各个分支血管的解剖走行,从而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了更准确地测量腹腔干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以及腹腔干动脉的开口方向,需要使用精确可靠的测量方法。同时,为了确保诊断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邀请了多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影像阅片,并共同研判。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穿刺操作,选择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然后在肝动脉插入导管。药物灌注选择使用奥沙利铂,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剂量在50 ~100 mg 之间。同时,还会给予10 ~30 mg 的表柔比星或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用于进一步治疗。此外,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单独采用碘化油栓塞治疗。在栓塞过程中,密切关注肿瘤染色是否完全消失,在完全消失后才会停止栓塞。另外,也会根据需要考虑使用明胶海绵进行血管栓塞。

1.3 观察指标

(1)不同检查方式肿瘤供血动脉数量检出情况;(2)VR、MIP 结果;(3)介入治疗前后灌注参数:根据计算后处理生成所选感兴趣区域的时间-密度曲线和表示腹部器官血流的灌注图,包括患者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以及肝动脉分数(HA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结果对比

62 例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肝癌。64 排CT 血管成像检查检出肿瘤供血动脉主干闭塞4 例,侧支血管形成21 例,其中膈下动脉9 例,胃十二指肠12 例,DSA 检查检出肿瘤供血动脉主干闭塞5 例,侧支血管形成22 例,其中膈下动脉10例,胃十二指肠12例。64排CT血管成像、DSA 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结果对比[n(%)]

2.2 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显示能力对比

通过VR 技术,供血动脉为85.48%,肿瘤血管为70.97%,通过MIP 技术,供血动脉为93.55%,肿瘤血管为82.26%,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显示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显示能力对比[n(%)]

2.3 介入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对比

介入治疗后,BV(19.63±8.63)mL/100 g,BF(170.73±35.23)mL/(min·100 g),HAF(0.49±0.15),均显著高于介入治疗前(P<0.05)。见表3。

表3 介入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对比(± s)

表3 介入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对比(± s)

组别BV/(mL·100 g-1)BF/(mL·min-1·100 g-1)HAF治疗前(n=62) 27.36±10.74326.37±42.710.70±0.13治疗后(n=62) 19.63±8.63170.73±35.230.49±0.15 t 4.41722.1358.330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由于早期肝癌没有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往往在发现时病情已处于晚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肝癌的死亡率较高。肝癌的存在和发展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如果肝脏功能丧失,可能导致肝功衰竭,这将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排毒和维持平衡能力,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肝癌易转移至其他部位,尤其是肝脏附近的淋巴结、肺和骨骼等[4]。转移性肝癌的治疗难度更大,预后更差。即使患者经过治疗取得了初步的缓解,但仍有可能复发。肝癌患者可能面临身体不适和不良反应,这些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5]。为了减少肝癌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预防、早期检测和综合治疗非常重要。早期肝癌的治疗效果通常较好,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较高,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避免肿瘤扩散和转移,提供更多治愈的机会。早期肝癌的肿瘤体积较小、无远处转移,手术切除的难度相对较低[6]。相比晚期肝癌,早期肝癌手术切除可以更完全地去除肿瘤组织,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肝癌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插入靶区进行治疗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早期和局部晚期治疗中。肝癌介入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肝癌组织,高温或微波能量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栓塞治疗可以通过堵塞肿瘤供血血管,使肿瘤缺氧死亡,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消灭肿瘤,控制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7]。肝癌介入治疗主要针对肿瘤局部进行治疗,尽可能保留肝脏功能和正常组织,并减轻对全身的影响。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肝癌介入治疗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快,大多数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肝癌介入治疗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形成综合治疗方案,这种综合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并在不同阶段的肝癌患者中产生更好的预后。肝癌介入治疗由经验丰富的介入医师进行操作,通过精确的图像引导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且,由于肝脏有着丰富的血液供应和再生能力,肝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

本研究结果中,经病理检查,62 例患者均确诊为肝癌。64 排CT 血管成像检查检出肿瘤供血动脉主干闭塞4 例,侧支血管形成21 例;DSA 检查检出肿瘤供血动脉主干闭塞5 例,侧支血管形成22 例。64 排CT 血管成像、DSA 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 排CT 血管成像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血管图像,用于观察和评估各种血管疾病的情况[8]。64 排CT 血管成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扫描速度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图像数据,缩短扫描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减少运动伪影的产生。64 排CT 血管成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结构,这对于观察血管病变、评估血管壁的异常变化以及检测血管内血栓等异常情况非常有帮助。通过64 排CT 血管成像,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评估血管病变,这种功能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血管的形态和病变情况,并进行诊断和治疗规划[9]。相比传统的血管成像方法,如血管造影,64 排CT 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这减少了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肝癌介入诊疗中应用64 排CT 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肝脏血管图像,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病灶。它可以准确显示肝脏的血管结构,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以及其对周围重要结构的影响,这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及分期非常重要,有助于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64 排CT 血管成像用于肝癌的引导治疗方案选择非常有价值,它可以对肿瘤的血供情况进行评估,判断病灶是否适合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或经动脉化疗栓塞。通过对病灶的完整血供信息的获取,医生可以根据肝癌的血供特点来决定最佳的介入治疗方法[10]。64 排CT 血管成像还有助于肝癌介入治疗的后续随访和疗效评估,通过持续进行血管成像,可以观察治疗后肿瘤的变化情况,判断治疗效果,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本研究结果中,通过VR 技术,供血动脉显示85.48%,肿瘤血管显示70.97%;通过MIP 技术,供血动脉显示70.97%,肿瘤血管显示82.26%,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 和MIP 技术通过将多个层面的二维图像合成为三维图像,使医生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观察和分析器官或病变结构,这种三维可视化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结构信息,增强医生对解剖结构、病变位置和形态的理解。VR 和MIP 技术可以突出显示血管结构和病变灶,帮助医生更准确地检测肿瘤、血管病变、动脉瘤等。通过增强对低对比度结构的显示,它们可以揭示隐藏的病变,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VR 和MIP 技术提供了更清晰的空间定位和导航信息,有助于医生在手术前规划和指导手术。医生可以通过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来更好地观察感兴趣区域,并根据需要调整观察角度和平面。通过VR 和MIP 技术,医生可以更全面、全方位地评估病变的特征和扩展情况,这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的效果[11]。VR 和MIP 技术能够快速生成三维图像,省去了手动分析的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医生可以更快地进行图像解读和分析,缩短诊断时间,优化患者的就诊经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VR 和MIP 技术在图像可视化和分析中有很多优势,但它们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在使用这些后处理技术时,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结合其他临床信息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此外,正确的参数设置和专业的操作也是保证技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中,介入治疗后,BV(19.63±8.63)mL/100 g,BF(170.73±35.23)mL/(min·100 g),HAF(0.49±0.15),均高于介入治疗前(P<0.05)。介入治疗前后的CT 血管成像可以分析肿瘤的灌注参数,从而评估治疗前后肿瘤的灌注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介入治疗后,如果肿瘤的灌注减少,可以反映治疗对肿瘤的有效性,这种定量的灌注参数分析有助于评估治疗前后的疗效,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并且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肝癌介入诊疗中,64 排CT 血管成像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后处理供血肝癌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辣语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