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行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2024-04-30吴光彬

新农民 2024年8期
关键词:病虫害玉米土壤

吴光彬

(乐至县高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资阳 641507)

双行地膜玉米优势明显,管理方便有序,可以保障玉米长势良好,减少玉米受到的病虫害为害,提前成熟,提前收获,与此同时,利用该技术一般可增产100~150 kg/667 m2,增产效果显著。另外,该技术可以为其他间作的豆类或苕类作物提供有效生长空间,同时提高玉米品质,是帮助群众增收的有效技术措施。

1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概述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地膜覆盖农田的方式进行玉米种植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地膜选择,选择适合的地膜材料,一般选用透光性好、耐候性强、抗老化的塑料薄膜作为地膜。第二,地面准备,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基本的耕作和整地工作,确保土壤平整、疏松,并去除杂草、残茬等。第三,地膜铺设,将地膜按照田间实际情况进行铺设,通常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将地膜铺设在整地后的土地上,确保地膜与地面接触紧密。第四,穿孔与播种,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在地膜上预先穿孔,并在每个穿孔处通过手动或机械的方式进行播种。第五,管理与维护,地膜玉米栽培期间需要进行适时的灌溉、施肥和除草管理。同时,应注意地膜的修补和维护,及时处理损坏或老化的地膜。第六,收获与处理,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等待玉米成熟后进行收获。收获后,对玉米进行加工、储存或销售[1]。

2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优势

有利于提高产量。地膜覆盖可以创造一个微气候环境,增加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并且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从而为玉米提供了一个更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地膜玉米栽培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有利于节约资源。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农田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还能够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结构和肥力。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地膜玉米栽培可以节约水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有利于控制病虫害。地膜覆盖可以阻断地面昆虫和土壤传播的病原体进入玉米根系区域,降低病虫害的侵袭风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此外,地膜覆盖还可以降低叶片接触到土壤中病原体的风险,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地膜玉米栽培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通过提高产量、节约资源和控制病虫害等方面的优势,为玉米生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栽培方式。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

3 双行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3.1.1 玉米品种选择

要了解各个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选择根系发达、抗倒伏、抗病、耐肥、受光作用好的半紧稠性的中熟高产品种。可以参考该品种在当地或类似环境条件下的产量表现,以及相关的品种试验数据。可以从玉米的口感、颗粒大小、淀粉含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另外,玉米的用途也是进行品种选择的根据,例如饲料品种、食用品种或者甜玉米品种等。

如在乐至县高寺镇,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主要有‘田丰8号’‘科发6号’‘正红6号’‘金穗88’,还有少量的‘鄂玉’系列。这些种子的发芽率、纯度、产量、抗逆性都反映较好。

3.1.2 土块选择

当选择地块种植玉米时,除了需要考虑土壤肥力、土质疏松和通透性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应选择相对平坦的地块,避免过度倾斜的地形,保证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排水能力,避免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选择pH值在6.5~7.5之间的地块进行种植,因为玉米对酸碱度的要求较高,这样可以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增加产量。一般而言,土层深厚的地块更容易保持水分,同时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从而增加产量。同时,应选择向阳、通风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避免荫蔽和潮湿的环境,以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和发展。另外,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可使得种植后的玉米生长更为健康和快速。

3.1.3 播前整地

在进行耕地翻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翻耕时间,虽然一般来说在头年的冬天进行翻耕有利于土壤整理,但也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和土壤状况来具体考虑,如遇到雨雪天气或者土壤过于湿润时,不宜进行翻耕。其次,要控制翻耕深度,一般控制在25~30 cm左右,这样可以实现翻松土壤、促进土壤疏松熟化、通透的效果,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再次,在进行翻耕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土地翻挖平整,以达到平整保墒的效果。翻耕时应均匀翻松土壤,防止出现高低起伏的情况,同时也方便后续的播种和管理。此外,在翻耕过程中,可以开展炕地培土,即在土地表面覆盖一层适量的腐熟有机物质,如秸秆、稻草等,然后将其埋入土壤中。这样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从而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1.4 双行地膜玉米种植模式规划

以乐至县为例,目前双行地膜玉米种植主要以“双三O”为主,采取小春点播一半留一半,大春玉米点播以宽 100~120 cm开厢,每厢种两行玉米,行距一般在30~35 cm,株(窝)距在 30 cm左右,基本苗密度在4 200~4 500株/667 m2,这种种植模式便于打药、中耕、除草及收获等田间管理操作,也有利于玉米的光合作用。

3.1.5 合理施足底肥

玉米主要夺取高产,肥料是关键。玉米是耐肥、喜肥作物,要求底肥一次性施足,在播前进行开沟施肥,可以施用专用玉米肥 40 kg/667 m2左右,锌肥2.5~3 kg/667 m2,硫酸钾8~10 kg/667 m2,有条件可加适量油枯。同农家有机肥一并埋入厢沟内,然后整厢覆平,便于开窝点播。同时,在施肥方面也需要注意,及时补充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产量和品质[3]。

3.2 播种

3.2.1 种子处理

(1)晒种。可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防治播后烂种弱苗,同时降低种子的水分,增强播后种子的吸水能力,提高出苗率。

(2)浸种。浸种的作用是刺激种子发芽,播后出苗快、出苗齐。用干净清凉水浸12~24 h捞出晾干,一般不用热水浸种,防止控制不好温度,适得其反。

(3)拌种。现在种子大多使用包衣剂,可以不需要再进行拌种。不过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用早育保姆剂对玉米拌种后,玉米的苗期长势较强,而且壮苗效果好。

(4)播种量。播种量视密度和种子的净度区发芽率而定。

3.2.2 留行、留距,开窝播种

双行地膜玉米,通常双三口采用行距30~35 cm,窝距25~30 cm 打窝点播,有条件可用机播。

3.2.3 播后覆膜

(1)地膜选择。要选择透光性好、增温效果好,一般宽度在 90~100 cm,厚度为0.007~0.008 mm的超薄地膜为宜,用地膜4 kg/667 m2。

(2)覆膜:盖膜要严整,将地膜铺平拉紧,紧贴地面,盖后用细土压实地膜边沿,并且种厢边沿每窝之间压上土块,防止风吹扬膜,影响保湿保温效果。

3.3 田间管理

3.3.1 出苗前后管理

(1)及时补膜:播种后要及时查膜,看盖膜是否有破裂,或者被风吹开,若有损伤,要及时补膜。

(2)引苗出膜:在玉米出苗有一片真叶要适时剪开地膜引苗出膜,把幼苗牵引出来,然后再用细土把破膜处封上,防止肥水流失。

(3)间苗、定苗:每个窝留2株壮苗,拔除多余的弱苗,同时要及时补苗,以保证玉米作物整齐、均匀地生长。此外,还应注意及时施肥、灌溉和除草,为玉米作物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4]。

3.3.2 肥水管理

当玉米长到6~7叶期时,可用尿素12~15 kg/667 m2追施玉米拔节肥;在玉米长到10~11叶期时,可用尿素10 kg/667 m2,钾肥20 kg/667 m2追施穗肥,即攻苞肥,具体用量要根据底肥情况和作物的长势情况确定。如果是干田玉米要开好排水沟,注意排涝排湿。对平展高秆的玉米品种,可在玉米 11~12叶期喷施多效唑,促进植株健壮矮化,减少倒伏,提高产量。

3.3.3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在资阳地区,玉米的病害主要以玉米纹枯病为主,害虫主要是苗期地老虎(土蚕子)和中后期的玉米虫害为主。

(1)玉米纹枯病又称 “花脚杆”,近几年在资阳地区危害较重,是玉米的主要病害,发病部位在玉米的叶鞘及叶片上,严重时向茎秆发展,其病症为:在近地叶鞘上发病,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病斑,并且随时间向叶片四周扩散显出纹状。发病初期发现病苗应及时拔掉带出土块,当病情蔓延严重时可用 5%的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80~100 g/667 m2,兑水50 kg喷雾植株的中下部进行防治处理。

(2)地老虎主要在苗期危害严重,它咬断幼苗的幼茎和嫩叶,造成缺窝断苗,危害期在我县的4月中下旬。对地老虎的防治要人工捕捉与药剂防治相结合。人工可在早晨到田间的苗窝用手抓捉地老虎放在瓶中,也可用敌百虫、来福林30~40 mL/667 m2加水40 kg进行喷雾,喷雾时要选在晴天。

(3)玉米螟虫又叫穿心虫,整个生育期均有危害,幼虫吃玉米的苗叶,造成缺克;三龄后成虫钻入玉米茎秆,危害玉米花苞,使玉米的营养及水分严重受损,进而造成植株长势弱或是玉米秆易受风折,苞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造成玉米减产减收。防治方面,可在玉米心叶期,也就是大喇叭口期,用3.6%杀虫双大粒点心,每1~2 m粒点入玉米的大喇叭口内;或用90%的杀虫单粉剂 40~50 g/667 m2兑水60~80 kg灌心;还可以用48%的毒死蜱乳油 40 mg兑水50 kg喷在心叶内。

4 玉米收获

在玉米收获时,需要留意穗壳和籽粒的状态。当穗壳变干枯、籽粒变干硬、颜色变为蜡黄色时,说明玉米已经成熟,可以进行收获了。如果收获过早或过晚,会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在玉米收获后,需要将玉米棒晒干。在晒干前,先将玉米棒摊开晾晒,几个晴天后再进入阳光下晒干,这样可以使得玉米棒更加干燥,有利于后续的脱粒和贮存。接下来,可以使用碎粒机对玉米进行脱粒。脱粒时要注意调整好机器的转速和筛分,避免损坏玉米籽粒。脱粒后,还需进行暴晒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杂物和水分。最后,完成的玉米籽粒应该被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仓库中,以避免受潮、霉变等情况的发生。这样不仅可以延长玉米的保质期,还可为销售或自用提供便利。综上所述,玉米收获后的晾晒、脱粒和贮存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处理下,才能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并为农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5]。

5 小结与展望

未来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管理将继续发展和改进,以提高玉米产量、质量和可持续性。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准农业技术将在玉米种植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使用传感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养分状况、病虫害情况等,并进行精确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其次,遗传改良和基因编辑技术将继续在玉米品种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选择和培育抗病虫害、耐逆性强、高产性的玉米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高抗性和适应性。再次,为了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未来将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寄生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强的特点。与此同时,综合病虫害管理策略将得到更多关注,这包括采用多种防治手段的组合,如耐病虫害品种的选择、合理轮作制度、生物防治、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农艺措施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并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此外,未来玉米栽培将更多地依赖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农业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病虫害监测数据等,农民和农业专家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猜你喜欢

病虫害玉米土壤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土壤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灵感的土壤
我的玉米送给你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灵感的土壤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