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经典与英雄楷模形象的新时代意义

2024-04-29李朝霞

现代阅读 2024年2期

名师简介: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五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以来,致力于“教育创新”并取得突出成绩,荣获岳阳市中小学“求索创新奖·教师专业发展奖(高中组一等奖)”。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发表文章六十多篇。《现代语文》杂志推介教师。

教育宣言:博观约取,厚积而薄发。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色经典为我们呈现了许许多多耳熟能详的英雄楷模形象:从《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红岩》中的江姐、《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到《亮剑》中的李云龙、《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冬与狮》中的伍万里兄弟、《觉醒年代》中的知识分子与革命青年……优秀的红色文化作品伴随中国的发展,百花齐放,历久弥新,使得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发扬,不断书写出时代最强音。这些可敬可爱的英雄楷模形象,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怎样看待红色经典?如何看待英雄楷模?请结合材料内容,并联系学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本第一单元的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精准地审题是好作文的基点

本次命题是“创设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题的审题难度较大,学生写作时很容易出现扣题不紧、偏题甚至跑题等不能精准把握材料题旨的现象。能否精准审题是决定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那么,我们该如何精准审好题意呢?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借助反复出现的词句,精准寻找写作的核心对象。题目任务中有两问,即“你怎样看待红色经典?如何看待英雄楷模?”这其中,到底哪一个是核心呢?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反复出现的词句,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从材料中的两个段落来看,“红色经典”和“英雄楷模”这两个关键词出现的次数相同,证明写作时两者都很关键。如果脱离红色经典只谈英雄楷模,就会偏题甚至跑题。由此可见,本则材料的核心立意是提倡阅读红色经典。当然,如果审题时抓住了“红色经典”的语境,写作时自然很难抛弃“英雄楷模”和“时代精神”等要点。

其次,学会细读写作要求,精准把握写作的表达重心。题目规定的任务是,“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怎样看待红色经典?如何看待英雄楷模?请结合材料内容,并联系学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本第一单元的体会”。此处的写作任务有三个:其一,学生的写作身份和读者身份都是“新时代青年”,这是中学生写作中必须具备的“青年意识”;其二,要始终围绕“怎样看待红色经典,如何看待英雄楷模”来写作;其三,要求“联系学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本第一单元的体会”进行,从中体现作者的认识与思考。三者不可或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点,审题都会有偏差,所以,文章的表述重心要突出。

再次,学会借助材料中“当下”的信息,精准把握写作的隐形任务。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所有作文题的写作目标最终都会指向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下,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缺乏红色经典阅读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动员这些同学更多投入到红色经典阅读中来?这是学生在写作时应该解决的问题,即我们的隐性写作任务。如果对这些任务避而不谈,就很难写出精准符合题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