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黑暗处起舞

2024-04-29覃菲菲

现代阅读 2024年3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第一次知道袁枚的这首诗,是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中,当主持人含着笑读出这一句时,我的心重重一颤。“白日不到处”,苔生长的地方背对着阳光,阴暗潮湿,可就在这样的地方,开出了米粒般的朵朵苔花,昂昂然有着牡丹的气势。

我想到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廖智。她曾经在黑暗中经历了饥饿,甚至面临死亡。尽管她幸运地被解救出来,但她的双腿却永远留在了黑暗中,这于她而言是莫大的打击——因为她是个舞者。失去了双腿的舞者,该如何重新翩翩起舞?廖智无数次拷问自己。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她选择积极复健。通过每天练习,她装上假肢重新站了起来,但,从站起来到舞起来,她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忍受极大的痛苦。终于,廖智以极其顽强的毅力重新站上了舞台,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故事。

在一期舞蹈电视节目中,她展现了勇敢的一面。截去双腿后,病患们常常会产生幻肢疼痛的错觉,他们会感觉到失去的双腿痛得深入骨髓,且对身体的疼痛极其敏感。节目中,廖智克服幻肢疼痛装上假肢时,不慎掉入一根头发丝,细软的发丝如同尖锐的钢针刺痛着她的大腿残端,而她只能像美人鱼一样,踩在刀尖上起舞。廖智忍痛坚持了下来,节目顺利录制完成,而她却进了医院。正是有这种不屈不挠、不甘认输的精神,廖智感动了无数人,也收获了美好的生活。失去双腿的廖智,不正是身在暗处的苔花吗?小小一朵,却倔强绽放。

又如诗人余秀华,出生时缺氧造成脑瘫,使她行动不便、口齿不清。像许多生理有缺陷的人一样,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备受冷落。可在她不完美的躯壳之中,有着一颗闪闪发光的诗心,她用生命的残笔写出了令人惊艳的诗篇,获得了足够的生命高度。在我看来,她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真正的春天,让小小苔花,开得浓烈又绚烂。

在这个世界中,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但我相信,斯人即便如同微尘,也可绽放若彩虹,光芒夜不休。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从袁枚的《苔》引入,作者提炼出“生如苔花般微小,也要在黑暗中绽放”的观点,并且举以截肢舞者廖智、当代诗人余秀华的事例进行佐证——她们身处“白日不到处”,却“青春恰自来”,与苔的坚韧、昂扬高度契合,不仅事例充实、真实感人,而且切合题干材料。文章语言平实,却十分动人。(马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