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如苔花

2024-04-29

现代阅读 2024年3期

马云娟

名师简介: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松杨湖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倡导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觉地体会语言之美。

教育宣言:爱与公正是教育的希望。

本期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18年,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因为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走红。这首诗之所以能够一夜走红,一方面是因为诗句朗朗上口且意味深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典咏流传》传唱人、支教老师梁俊和学生们的故事非常贴合诗意。苔藓虽生于阴暗潮湿的角落,无人问津,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意愿,不会因为所处环境恶劣而失去勇气和斗志,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写作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苔》这首诗,简短而意味深长,展现了生命的意义与坚韧。身为作者,如何将这种意境融入文章,使之丰富而具有感染力,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确立中心思想,突出诗歌精神

首先我们要明确,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或生命的长短,更多的是在于内在的坚韧与自我追求的勇气。“苔花”之所以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并且勇敢地盛开,正是因为它有着不屈的生命力。这样的主题,足以与读者产生深度的共鸣。

二、明确写作文体与角度

如果选择写作议论文,可以围绕“环境并不决定一切,真正的力量在于内心”这一主题,通过解读《苔》中的意象,为读者展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另一种方式是选择记叙文文体,可以描述一个人如何从这首诗中获得人生的启示,比如他曾因为环境或身世方面的不如意而感到沮丧,但通过这首诗获得力量,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三、深入诗歌,发掘亮点

打造一篇吸引人的文章,细节和语言上的魅力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苔》这首诗的词句,找出其中的亮点,比如从“白日不到处”与“青春恰自来”中,探究两句之间的对比如何凸显了苔藓坚韧顽强的生命力。此外,聚焦对苔藓特点的描写,如它在晨露中的模样、在阳光下的色彩变化,这些都能成为文章的亮点。

四、巧妙摹写,打造诗意美文

要想打造富有诗意的文章,可巧妙地使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还可以让文章与《苔》这首诗产生更深的链接。例如,描述一个人或一个场景时,可以模仿诗中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学性。此外,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与诗歌相结合,比如描述一个在困境中的人如何从这首诗中获得启示和力量,这样既能体现诗歌的深度,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避免陷入误区

写作时要避免陷入简单转述诗的内容、缺乏深入分析的误区。要结合自己的观察、经验,对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使文章具有深度和原创性。

六、结尾点题,显露观点

最后,不要忘记归纳自己的观点,再次强调生命的真正价值:无论何时都要坚韧不拔、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正如苔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努力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