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里江南梦外身

2024-04-29邹恒羽

现代阅读 2024年3期

唐宋以来,江南被文人们视作心中的乐土,有来自异乡人的赞美,也有来自江南人的讴歌。孤身在外,遥思江南风物;身居此间,感受乡土气息。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寄托了他们的思情,也浸染上馥郁的诗词芬芳。文人为何有所思?本期“诗风词韵”,带领读者一同聆听他们的心声。

梦里江南

寻味 梦里家乡风味美

风味美食往往是游子对家乡最直观的印象。北宋词人贺铸家在江南的山阴(今浙江绍兴),又在苏州住过一段时间。身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的他从梦中醒来时,唇边似乎还有一丝江南风味。

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

[北宋]贺铸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①。香尘扑马喷金衔②。涴③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④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①毵毵:枝条细长的样子。②衔:马嚼子。③涴:污染。④阊门:苏州城西门。

品乡味

宋代是中国饮食文化成熟的关键时期,文人们也创作出大量关于饮食的诗词。竹笋是典型的南方美食,鲥鱼被誉为“长江三鲜”之一,且二者都不耐长途运输,是只有生活在江南本地的人才能品尝到的新鲜美味。家乡风味入梦来,自然勾起词人对故土的怀念。词人为江南美味神往而梦思,悄然涌起又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亦蕴含其中。

悟乡情

江南不止有乡味,还有令人魂牵梦萦的恬恬晚风,烟水蔼蔼,归舟落帆。词人毕生沉沦下僚,仕途的不顺让他的心中逐渐泛起对乡土的思念和对归隐的渴望。西晋苏州名士张翰曾在北方为官,因思念家乡鲈鱼、莼菜的美味而辞官归乡,词人心中有着类似的“莼鲈之思”,反映在词句中,便是上下两阕描绘的两幅画面所体现的感情差异。全词造境巧妙,上阕绘汴京春景,辞藻华丽;下阕描江南春景,语言素雅。词人对两处春景都表达了喜爱之情,但在对比中含蓄地体现了对江南的偏爱。

怀人 梦寻伊人黯销魂

江南有美食、美景,更有令人思之不忘的美人。北宋词人晏几道在梦中苦寻伊人而不得,相思之情落于笔端,黯然销魂而痴情不移的形象也浮现在读者眼前。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北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①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②。浮雁沉鱼③,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①消魂:形容悲伤愁苦之状。②尺素:指信件。素,白绢,古人曾将信件写在白绢上。③浮雁沉鱼:古人认为鱼、雁能够传信,雁浮鱼沉,信件便无从传递。

品形象

梦境是主观、夸张的,词人可以在梦中任思绪驰骋,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梦里走在烟水迷茫的路上,一夜踏遍整个江南却始终不能与心上人相遇,“行尽”点明求索之苦,亦说明思念之深。不见伊人的销魂情绪在梦中无法倾诉,醒来更觉惆怅。词人想要寄信却无法投递,便借弹奏乐器来排遣相思之情。他本想用低音缓弦来抒发离情别绪,但声声都是断肠之音。全词字里行间能清晰地感受到词人的一片痴心和相思之愁,也塑造了形销骨立却情意深长的词人形象,而词中所思的那位江南伊人,更令人为之好奇——究竟是何等山水养出的灵秀佳人,才能令人为之如此朝思暮想、缠绵悱恻?

悟词风

晏几道与其父晏殊齐名,并称“二晏”,二人多写流连光景、离情别绪等题材,但词风上亦有细微差别。晏殊的愁不过是淡淡的闲愁,词句中往往蕴含理性的哲思,其《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即为典范。晏几道则以感性驾驭全篇,“真”和“痴”是其词句的典型特征。本词上阕写梦中经历,“江南”“消魂”二词前后句重叠,更显情韵之曲折;下阕转入醒后抒怀,“尽”“终”“破”等用语极富情感色彩,表达了相思之情的绝难割舍,语言风格深婉悠长,情感真挚动人。

知识窗

晏殊连续用典,以“尺素”“浮雁”“沉鱼”代指信件或信使。典故的连续使用拓宽了语境,让情感表达丰富而含蓄。你还知道哪些信件的代称?(答案请倒置查看)

①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_________抵万金。”

②司马光《西台诗二十四韵》:“_________启来慵拆,衣冠脱怕拈。”

③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殷勤为探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书。②笺。③青鸟。④范成大《道中》:“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

抒怀 贪梦不觉邯郸道

江南令无数游子魂牵梦萦,更是令隐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一方净土。晚年的王安石远离朝堂、退隐钟山(位于今江苏南京),心境越发超然淡定。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北宋]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①一水萦②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③。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④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⑤。

①柔蓝:柔和的蓝色,多形容水的清澈。②萦:萦绕,围绕。③窈窕:幽深的样子。④欹眠:斜着身子睡觉。⑤邯郸道:比喻虚幻之路,也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品语境

江南山水幽深绝美,加之历来多有名士逸闻,有“清流美士,余风遗韵相续”之说,在文人眼中,便成为远离政事、清新脱俗的隐逸之地。安逸闲适的归隐生活令王安石沉醉其中,闻鸡鸣上早朝的仕宦生活已经远去,词中少了早年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的豪情壮志,唯余小桥流水、春意盎然的江南美景,凸显出江南意境的悠然祥和。

悟心境

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中,不得志的士子卢生在邯郸道旁的旅舍做了一场飞黄腾达的美梦,醒后发现连一顿黄粱饭都尚未煮熟,“邯郸道”因而代指功名路。黄粱梦有明显的梦中、梦醒两个阶段,从中也可看出词人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宋代士人多为科举出身,“邯郸道”连接“十年寒窗”与“高居庙堂”两个阶段,而梦醒时分,方知名利诱惑的虚无本质。隐居山林的王安石,梦中不再是功名利禄、朝廷党争,醒时忆起为官生涯,恍若隔世。他讴歌眼前的美好,借自然之景抒发自己醉心乡土、恬然安适的心境。

梦外心声

家乡是词人们心灵的港湾,梦境则承载着他们的心声。三位词人的江南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映衬出他们的现实处境,妙笔中也流露出真实情感。

寻梦·小练笔

我们学过唐代小令《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韦庄可谓殷勤的江南导游;也曾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中,感受到游客对此间山水的喜爱和赞美。无论是身往还是神至,你对江南有怎样的印象,做过怎样的江南美梦?是令人回味的乡味、美人顾盼的柔情、小桥流水的画卷,还是杏花微雨的浪漫、鸟语花香的热闹、烟火袅袅的村韵?请用文字描摹出你的江南之梦。(100字左右)

结语

在中国文化的谱系里,“江南”既是地理名词,又是文化概念;既是实实在在的一方山河,又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原乡。历代文人墨客寄情于江南山水,无论是思乡、念人还是抒怀,他们传达的都是对美好的渴望、对诗意的向往。于是,江南在文化层面被赋予了浪漫的气质和梦幻的刻印,梦中的江南与梦外的己身也成为有机连接的整体,共同塑造了“最中国”的江南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