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好的房子
2024-04-29董彦芝
当年,大红的结婚证上,他俩的头虽然在被摄影师扶了又扶之后,勉强贴在了一起,但是,两个人外侧的肩膀却各自生硬地朝着不同的方向别着。他和她,心里都如镜子一样明了:他们的婚姻和爱情没有多大关系,最多只能说,他们彼此不反感。
他们是为了房子结婚的。
那年单位福利分房,按照规定,已到婚龄的他必须要有结婚证才能分到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他是家里的大儿子,他要是分到房子,弟弟将来结婚用房的压力就会小些。而她,哥哥一直等着结婚,她却腾不出家里的房子来。
媒人把两边的情况分别一介绍,两人都问了同样一句话:身体没什么残疾,也没不良习惯吧?等见了面,看对方胳膊腿儿的都很齐全,模样也看得过去。聊了一会儿,她觉得他算是本分,他觉得她心眼不差。然后,他们分别给媒人回话说,行。
结婚那天,两人都觉得很幸福,因为有了房子。他觉得自己一个男人,快30岁了,总算有个安身的窝了;而她高兴的是,再也不用让父母为难,她有了自己的家,虽然只是40平方米,但她感觉简直就是宫殿。
日子像流水一样很快过去,他们有了女儿。当女儿在那个家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她和他才同时感到,40平方米的房子实在是太小了。但是,想要通过福利分房换到更大的房子已经不可能。他所在的工厂早已改制,他被“买断工龄”后,在一家购物中心当电工,她是一家药店的营业员。
女儿渐渐大起来。开始,他睡客厅沙发,女儿和妻子睡在卧室,但是后来,女儿说她需要一间自己独立的卧室,不然她都没法带同学到家里来。女儿的话,让他们心酸。
那天,她忽然对他说,她从药店辞职了。他很生气,说这样的事为什么不商量一下。她说,以前什么事不也都没商量过吗?他这才意识到,结婚16年,他很少过问妻子的事,而他自己的事,也很少跟妻子说。16年的夫妻,他们的那只肩膀似乎还是朝不同的方向别着。
她说,她应聘到保险公司当业务员了。本来人家嫌她年纪大不要她,但她磨了好长时间。
三年后,她拿出六万块钱交给他,说,首付交了就可以入住,我都打听好了,想和你一起去看看。
75平方米,两个卧室。大的那间给女儿。看房的时候,他俩同时说。
接下来的日子,她整个人又有了当年新婚时的欢喜。他们有大房子,女儿有自己的卧室了。他的工作忙,她就一个人跑装修市场。一会儿是地板,一会儿是顶灯,一会儿是油漆,一会儿是马桶。整整两个月,她忙得昏天黑地,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儿。
新房子总算装修好了,但她却病倒了。她一个人去医院,以前头疼脑热的病,她从来没让他陪过。这次,当医生要求和她的家属谈话时,她仍旧固执地说,丈夫出差了,她能对自己的病情负责。
星期六,女儿要求去看新房,她带女儿去了。女儿兴奋地在新房里转圈、跳舞,搂着她的脖子说,妈妈,明天就搬家吧。
从新房出来,她带女儿去了麦当劳,然后又去了游乐场。女儿显然对这些都没兴趣,不停地说,妈妈,我们赶快搬家啊。
回到老房子,她看着这套她曾经想搬离的老旧的房子,墙也斑驳了,窗帘也褪色,水泥地有数不清的小凹坑,却有了不舍。她对女儿说,急什么,反正已经装修好了,这套老房子,是我和你爸爸当年的新房,也是你出生的地方,这么快就搬走,有点舍不得,再住段时间。他大声喝她,都装修好了,为什么不搬?不是为女儿高兴吗?她不出声。
那天觉得精神好的时候,她把女儿找了回来,抱住女儿坐在老旧的沙发上,她哭了起来。她和女儿谈了很久。15岁的女儿泣不成声,不停地说,妈妈,我陪你一直住在旧房子里。
她还是没能住太久。医生原本告诉她三个月,但也许是她没什么心事了,刚刚过了两个月,她就要走了:那天,一家人在客厅的茶几上吃完了晚饭—这么多年,他们在阳台上做饭,没有餐厅,一直在客厅的茶几上吃饭。放下筷子,她靠在沙发上,掏出新房的钥匙交给他,又把女儿的手放在他的手心里,然后,她的身体渐渐从沙发上滑落下来。
女儿扑在她身上,号啕大哭。是女儿告诉他的,妻子已是脑瘤晚期,因为觉得没救了,她不想去医院了。她不搬家,是想要留下全新的房子,吉利的房子,给他和女儿的未来。
他一直都觉得,妻子是为了房子嫁给他的,而妻子死去的那一刻,他才知道,16年的生活,妻子对他的爱,已经充满了房子的每个角落。
(来源:《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21期,有改动)
学写小小说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世界文学史上优秀小说作品”的单元研习任务之一。该单元导语中指出:“要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总结小说的艺术特点,提升鉴赏小说的能力,并尝试写小小说。”配套《教师教学用书》在指导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时也强调:“本单元创作小小说时,教师要提供具体的过程性指导和清晰的评价细则,同时给学生提供适时交流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为此,我们基于“创意写作”活动,开展了这次小小说写作之旅。
一
从故事开始,
重构小小说定义
什么是小小说?教材中的界定是:“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是小说中篇幅最短的一种。如同匠人在方寸之间精雕细刻一般,小小说的作者于尺幅之内精心构造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交代故事环境,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往往能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这样的界定显然是描述性的,没有触及小小说的本质。
教材单元研习任务中指出:“‘把故事讲好’是小说家们共同的任务。”也就是说,不论是读小说还是写小说,“讲故事”才是小说的本质特征,抓住了“故事核心”,就抓住了小说读写的“牛鼻子”。
由此,我们有必要基于写作,从故事出发,重新界定小小说的定义:小小说就是讲一个篇幅小、内容深、结构巧的故事。而好的小小说就是讲一个好故事,能吸引人、打动人、启迪人,给读者提供一定的人文价值。
那么,如何写出这样的好故事?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浩在谈到自己学习写作的经历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写作的最初阶段,拆解再临摹优秀的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这就像练习书法、绘画,临摹是走向艺术的第一课,在临摹的过程中,还要努力地亦步亦趋、严格遵守,要学得像,最好能达到乱真。”
这段话对写作初学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其中,“拆解再临摹”是关键词。可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如何来拆解?拆解的框架是什么?我们只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拆解策略,才能实现“再临摹”的目的,从而为创意写作奠定基础。
二
绘制故事曲线,
学习故事拆解技巧
陈鸣《小说写作实训教程》指出,好故事往往具有一个好的“故事核”。故事核又称“故事山”“叙事母题”,是一篇故事的核心事件,即故事的主旨所在,它是故事的核心创意点,是故事主线的核心驱动力。好故事的一种常见故事核是:主人公拥有一个目标(梦想、欲望),急切想要实现,却遭遇阻碍,主人公必须采取行动来克服,他获得了一定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这时候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新情况,即意外出现,促使情节实现大逆转(转折),故事高潮到来,之后故事走向结局(主人公或成长或消亡),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故事支架,包含着情节运行的内在逻辑:
目标 =“因为”
阻碍 =“但是”
行动+结果 =“所以”
意外+高潮 =“但是”
结局 =“所以”
故事就是无数次“因为—但是—所以”的重复操作。以这样的故事逻辑作为支架,可以直击故事核心,顺利实现“拆解再临摹”的目的。
三
拆解例文,
寻找故事核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诺曼·韦伯的“知识深度”理论提出,知识的深度层级分为四级:第一级是“回忆与再现”;第二级是“技能与概念”;第三级是“策略性思考和推理”;第四级是“思维迁移与创造”。因而,在明确了小小说定义与故事拆解技能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进入应用练习,进一步思考和创作。
请学生根据提示,拆解出前面小小说例文的故事核,以表格形式与教材中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故事核进行比较。
以下是学生们梳理出来的故事核:
借助已经学过的课文,通过充分交流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拆解技能,而当学生能够自由地拆解一篇小小说,寻找到作品的故事核的时候,他们已经具备了模仿的基础,而且这种模仿不是简单的语言、情节的低层次复制,而是基于故事结构和故事逻辑的深层次理解,是故事思维的发展。
四
初建故事,
寻找你的“曲线故事核”
“创意写作”活动是学生们创意飞扬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由读到写,由“拆”到“建”,开始自己的创作之旅。
教学案例:请展开头脑风暴,提出自己的创意,打造一个新的故事核,并将你的创意展示在下面的表格中。
学生们在寻找自己的故事核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让他们参与到自己的故事核创作中,为自己提供有效的创意支持。以上表格可以方便老师和同学快速锁定学生故事核中的“不足”,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就是“创意写作”活动的形式与魅力:写作思维可视化、写作过程支架化。
接下来可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故事核,让大家开展激烈的“头脑风暴”,贡献自己的看法,帮助同伴完善故事核。这既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一个自我修订的机会。
例如,有位学生创作的故事核是这样的:
目标:主人公来到一所新学校读书,他很渴望融入集体。
阻碍:可是所有同学都疏远他。
行动+结果:主人公决定证明自己,他努力学习,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意外:关于他考试作弊的消息在同学中不胫而走。
转机:他不堪忍受这种不信任,选择逃学。
结局:在老师的沟通下,他重返校园。
对这个故事核进行讨论时,有同学指出,这个故事的核心不够深刻,导致后面故事的驱动力不足,故事冲突不强烈,没有吸引力,而且也没有提供任何的价值。在大家的建议下,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
目标:主人公从外地来到本地求学,背负着双重使命——证明自己,为家乡争光。
阻碍:他不擅长与本地的同学进行沟通,没有勇气参加班级活动,觉得自己被孤立了。
行动:他努力读书,通过成绩来证明自己;他伪装自己,尽量迎合大家。
意外:班级艺术节心理剧比赛,老师推荐他扮演一个内向、沉静的角色。
转机:他本色出演,大获成功。
结局:老师和同学们都特别欣赏他。他卸下包袱,做回真实的自己。最终,目标实现。
不得不说,这样的修改不但增强了戏剧性,也使得故事的人文价值得到彰显。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不只是沉浸在个人创作之中,而是融入了集体创作的智慧,与同学们一起获得了成长,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集体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五
完成“第一稿”,
让创意之花绽放
有了优质的故事核,接下来就是完成初稿。学生依据自己的故事核,以最快的速度写下这个小小说。在这个环节中,不需要学生过分推敲语言,只要写下来即可,尽量完成初稿。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感叹:“一切初稿都是狗屎。”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在不断的修改中产生的,但前提是要完成可供修改的第一稿。学生初次尝试“创意写作”,只要能够克服畏难心理,开始写下第一个字,循着前面建立的有效故事核,很快就会找到感觉,甚至一发而不可收,创意的火花在文字生发的过程中还会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