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眼中的中国

2024-04-29

现代阅读 2024年6期

名师简介

王大绩,高考专家、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长期从事高三语文教学、教研工作,曾多次参与北京市高考阅卷工作。应邀为历届高考生讲学上千场,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区市,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在高考阅读、写作的教学和备考中有独到见解和有效实践方法,发表语文学科专著几十部,逾千万字,近两年出版“王大绩讲高考”系列、《高考语文解题思维与技巧:体味景语悟情语》等图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情境任务。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情境任务: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题目 解析

材料给出了12个关键词,代表了12件事物、12个形象、12个“景语”。题目要求“选好关键词”,何为“选好”?有认识、有思考、能从“景语”中领悟出意义和价值就叫“选好”。“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关联,能领悟出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就更容易认识到它们内在的关联。

题目的重点不是材料里的12个关键词,而是“情境任务”—“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中国”才是认知核心。题目在向考生发问:你懂你的祖国吗?大家作为爱国青年,具备应有的“家国情怀”吗?

“家国情怀”是一个中学生应有的认知高度;写作题目要求考生将它放到“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情境中完成写作任务。面对特定的对象,如果只论述正能量的部分:历史悠久、文明古国、四大发明、礼仪之邦、航天航母、厉害了我的国……能完成情境任务吗?要想完成任务,尤其不应回避“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因为这很可能是外国青年认识中国的误区。他们需要说明,期待解释。在行文中,可以直接面对,也可以侧面迂回。

例文一

致外国朋友的一封信

◎ 佚 名

亲爱的史密斯、露西、巴斯蒂安、阿芙罗拉和樱惠:

难忘的国际中学生夏令营结束了,我常常想念你们,尤其难忘长城脚下那一场“中国”主题的篝火晚会。

晚会上,我们就来华留学生关注的“中国关键词”讨论得热火朝天。我们唱歌、跳舞、弹琴,朗诵诗歌和散文。一带一路、大熊猫、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高铁……中文外文,声音形体,呈现出缤纷色彩,如篝火,似星空—真是难忘!

晚会后,夏令营中国分部要求我们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封信,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不,我就给你们写信啦。

篝火晚会是在长城脚下举办的,我选择的第一个关键词当然是“长城”。大家全都见证了长城的雄伟。长城是中华民族独立自强、不容侵犯的象征。它被隆重地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歌声贯穿历史和现实,响彻天安门广场、联合国总部和奥运会赛场。

可是,你们是不是认为长城只是用来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这可不全对。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告诉我们: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时,长城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新疆库尔勒以西的长城不筑城墙,而是一座座烽火台。因为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和马匹。商旅可以在烽火台补充粮食,更换马匹。现在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就是让世界共享丝绸之路,也是让世界共享长城,共享中华民族古老的胸怀和智慧呀。

提到“共享”,我当然还要说说“共享单车”。“互联网+”就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大家关注中国的空气污染,当然还有交通拥堵、城市管理、运动健康等许多问题,因为这都是世界性的问题。我们常说“地球村”,一个村里的事儿,大家都关心。

“共享单车”好像一夜间火爆起来,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世界对它的关注超过了宇宙飞船和航空母舰。“共享单车”就像围棋棋局中一颗精妙的落子,为诸多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共享单车”租费低廉、方便快捷,尤其是方便了“最后一公里”出行,为整个地铁、公交系统注入活力,是疗治城市拥堵“癌症”的一剂猛药。“共享单车”绿色环保,还是一种惬意的运动健身方式呢……

和微信、“滴滴打车”一样,“共享单车”风行,有它必需的条件:创新构想、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共享单车”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中国正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成就辉煌,但也涌现了不同的问题。问题不只是用来提出的,更是用来解决的。“共享单车”在解决问题的尝试中,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丢失、损坏、乱放、私用,等等。这些新问题需要统筹解决,也在考验着所有中国人!朋友们,你们觉得能够妥善解决吗?我觉得能,一定能!从这一层面来看,“共享单车”简直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的微缩景观了。

信就写到这里了,不知道是不是有助于大家读懂中国。

长城脚下的篝火,在我心中燃烧;绚丽轻捷的“共享单车”,在我眼前掠过—祝福我的祖国,祝福我们共享的世界。

你们的中国朋友 小明

2019年6月7日

教师总评

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平实深刻不拘板。“家国情怀”不是凭虚御风而来,它来自语文试题,来自思想政治课堂,更来自现实生活。我们总说“我爱我的母亲”,可是“你懂你的母亲吗”?她的生日生肖、饮食口味、身体状况、感情爱好、她对你的希望……如果什么都不知道,那这“爱”不是一句空话吗?对祖国也同样,用心体味领悟,提高认识水平,达到相应的认知高度,才是写好这一主题作文的根本。

本篇作文围绕题目要求,采用书信的形式,精心设置情境,在关键词关联上别出心裁。一个热爱祖国、关注世界的中国青年形象跃然纸上。

例文二

月河镇的一天

◎ 佚 名

五月的月河镇已入暖春,依旧是白墙青瓦老屋,在晨光中透露着岁月抹不去的韵味,石板桥下的小河蜿蜒流淌,像一条丝带环绕着月河镇。

市集上传来叫卖声,声声入耳。各类早餐的香味勾引着早起赶集者的味蕾和肠胃。“滋滋……”,食物在油锅里翻身,阵阵声响,那是杂菜香煎包,早餐的必备。“咕噜咕噜”,文火上的瓷煲里滚着新鲜鱼片的白粥,加入一撮姜丝,撒上几粒细盐,入嘴鱼香满满。

镇上的人谁都认识谁,生得俊秀的小孩儿总被相识的阿姨们塞给各类小吃:“拿着吧,小心别饿着。”这是月河镇日常的交流,人情在晨光中尽情地抒写和谐的诗篇。

中午,太阳渐渐高升。家家户户的厨房都备好了各式食材,自家后院种的新鲜蔬菜都会在这里烹制变样:削片,切丝,撒盐,下锅,翻炒,调味,收汁,上盘。

每到这时候,香气再一次散满整个小镇。门前的大黄狗都伸长舌头,馋得深吸一口。嗯,有宫保鸡丁、清蒸鲈鱼、鱼香茄子……啊,还有那甜酸猪蹄儿。

家里的小孩儿这时都会帮忙摆碗筷,等着菜肴上桌,迫不及待地等家里的长辈说一句“起筷吧”,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着碗里的还望着锅里的,那种饕餮的样子是对下厨之人最高的褒奖。

过午,烈日当空。镇里的人们躲在树荫里乘凉。三五老人坐在藤椅上,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京剧,蛮有韵味地跟着哼唱,不时颔首挥手,分明想象自己便是那戏中人物,收复河山,气吞万里。小孙子尚不懂事,摇着老人的手臂问:“姥爷,这是啥子?”老人笑嘻嘻道:“小鬼头,这是京剧,国粹。”小孙子又问“啥果脆,能吃吗?”天真烂漫的样子引得老人大笑:“国粹是中华宝贝,不能吃。”“但能听对不对?那我以后去学,学了唱给姥爷听好不好?”小孙子的一番话让老人十分暖心,将孩子抱在怀里连声称好。

晚饭后,广场舞在小镇的中心广场热闹了起来。熟识的人们聚成一片跟着节拍舞动起来。无论男女老少,都展示起自己的舞姿,笑容溢上每个舞者的脸庞。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有些游客也不由加入进来。

今天刚好是十五,天空中挂着一轮满月,有人家在院子里摆上一张矮桌,拿出家酿的米酒,打着蒲扇,静赏月色。有文化的人偶尔会脱口一句诗,十分应景……

夜色渐深,小镇又恢复了宁静,月河镇的人们在睡梦中等待着新一天的到来。亲爱的外国朋友,你愿意来月河镇一游吗?它,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教师总评

看似严肃的作文题目,原来也可以被写成这样一篇轻松惬意的抒情散文。只有热爱生活,体味生活中的“景语”,领悟包容其内的“情语”,方得源头活水,绿意盎然。只有源头活水还不够,要以之营造自己的“一鉴方塘”,从而展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象。

作文先搭建了总体风貌的舞台——五月暖春之中月河镇的一天。上半场写“中华美食”:陆续推出市集小镇、厨房餐桌的情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下半场写“国粹京剧”:集中描绘祖孙对话的情境,活灵活现,生气盎然,寄托着对祖国的深情。

作文在完成题目的“情境任务”的同时,还融入作者的“情境设计”,当然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注:部分内容节选自中华书局《王大绩讲高考写作》,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