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有礼 古今无界

2024-04-29罗莹

现代阅读 2024年6期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用“不学礼,无以立”来强调“礼”的重要性,“礼”既包括日常典章制度,又包括修身做人的准则。孔子不断向学生传礼,通过孔门后学著述、传承,形成《礼记》。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礼记》见证着中华民族礼仪文明的传承,蕴含了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其中的为人治学之道汇聚先贤智慧,给予人们现世的指引。

为人之道

自卑尊人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曲礼上篇》

“礼”的原则,包含两个层面:对己,应保持谦卑。所谓“自卑”,并非妄自菲薄、低声下气,而是用谦逊平和的态度对待万事万物,不畏惧,也不傲慢。对人,则需发自内心地尊重。尊人即自尊,孔子有言:“无友不如己者。”人人皆有过人之处,平等看待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礼”不仅仅是简单的礼仪礼貌,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不卑不亢是礼,安贫乐道亦是礼。现实生活中,知晓“礼”的两个原则,身处顺境就不会骄傲自满,在逆境中也会因此而志向坚定。

刚毅自立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其自立有如此者。

—《礼记·儒行》

将忠信当作铠甲,把礼义作为盾牌,谨守仁义,坚定操守,这是儒者的自立,也是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为人之道。汉末儒家学者郑玄遭受党锢之祸,被缚十几年,依旧不改志向,潜心治学,为《周礼》《仪礼》《礼记》注疏释义,以身践行“刚毅自立”四字。时至当下,亦有“敦煌女儿”樊锦诗扎根大漠,用一生承接文明之火,守护文化瑰宝;更有戍边英雄肖思远英勇守护祖国,以生命书写使命。他们从不同层面延续了《礼记》中一个儒者应有的风范,也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的典范。

治学之道

德才兼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礼记·大学》

学习的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文中用止、定、静、安、虑、得六个层次指出做学问和道德修养的方式,即明确应达到的境界、坚定方向与目标、镇静不躁、内心安定、思虑周详,最终才能有所收获。儒家重德,不能弃德而空谈学问,只有德才兼备,学问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个人才能行稳致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礼记·大学》

学习的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文中用止、定、静、安、虑、得六个层次指出做学问和道德修养的方式,即明确应达到的境界、坚定方向与目标、镇静不躁、内心安定、思虑周详,最终才能有所收获。儒家重德,不能弃德而空谈学问,只有德才兼备,学问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个人才能行稳致远。

持之以恒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中庸》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在知识学习中时常被提及,《礼记》中已有相关概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实际上,比努力更难的是坚持,一时的努力许多人都能做到,但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摈弃杂念,坚持日复一日成百上千倍地努力,势必需要坚定目标,磨砺心智。“聚少而为多”,点滴的积累才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最终有所收获。

结 语

礼者,理也,履也,体也。无论是典章制度,还是行为规范,每一种“礼”背后,蕴含的都是做人做事的方法道理。“礼”又在人的履行、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与人的心性融为一体,历经千年,“礼”传承不灭,它是高尚道德的追求,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今社会的文明礼节与古时并无界限,小到为人处世,大到治国治学,万般学问,皆在《礼记》之中。

古今联动

令人惊艳的大学校训

校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我国当代的许多大学都从《礼记》中借用一些词句作为校训,如:

从这些令人惊艳的校训中可以看出,《礼记》的相关思想正影响着当代人的言行准则和文化教育。你最喜欢哪所大学的校训?其含义或由来是什么?将你了解到的信息写下来。

阅读推荐

换种方式读古籍

册册典籍,钟鼎千秋。情景剧演绎、歌舞表演、专家解读……当代文化类节目通过各种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古籍经典有了更为灵动多样的呈现。用现代的方式诠释古籍,高冷的历史知识瞬间“活”了起来。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华文明古籍的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将其推荐给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