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里的“氛围感”
2024-04-29邹恒羽
点燃一支香薰蜡烛,在深夜书房里消除一日疲累;天寒地冻中生起一炉炭火,与三五友人围炉煮茶、吟诵诗句;去火锅店用餐,欣赏店员附送的“科目三”舞蹈表演……近年来,打着“氛围感”旗号的新生活方式悄然蔓延至大江南北、渗入到衣食住行,成为提升文化体验、撬动消费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1“氛围感”下的新生活
“氛围感”指特定环境、场景带来的特殊心理感受。它因人而异,有人热衷在装潢古色古香或富有异域风情的景点、餐厅里留下陌生而别致的记忆;也有人偏好远离都市,在亲近自然中放松心情。归根结底,“氛围感”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抠抠搜搜地花了不少钱
《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白皮书》显示,“精细化”成为2023年消费关键词,追求性价比成为潮流。
当前,年轻人的消费观越发理性,但在“打造氛围感”“为情绪买单”方面却显得颇为“野性”,演出旅游、户外运动等主打精神满足的消费场景热度居高不下,“××演唱会门票秒空”屡登热搜榜,“多巴胺”“美拉德”等穿搭风格的爆火也反映出年轻人在精神内核、情绪价值与内心舒适度上的追求,体现出不同于长辈的新消费观。有人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消费理念:“平时精打细算,花钱抠抠搜搜。遇到××开演唱会,抢票从来没有犹豫过。该省省,该花花嘛。”
小众活动大众化
有网友感叹:“2024滑雪定律—无论何时点开朋友圈,似乎总有一个朋友在滑雪。”
一次花费几百元起步,向来被视作高消费、小众型活动的滑雪,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雪场和度假村费用,不少人也乐意在专业滑雪装备上“消费升级”,尽管他们可能一年用不了几次。据统计,2024年元旦假期期间,国内冰雪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16%,跨省滑雪成为常态。但对于绝大多数零经验冰雪消费者来说,滑雪本身只是附加体验,水平如何不重要,刺激感抑或与家人朋友等“滑雪搭子”享受充满“氛围感”的快乐时光,才是乐趣所在。
2当我们谈“氛围感”时,我们在谈什么?
“氛围感”源于可知可感的现实环境、物件,亦包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情绪、气氛,其实质是一种审美体验和生活情趣,可通过生活中的仪式感展现,孕育出了独特的消费心理。
生活常备仪式感
“氛围感”消费群体平时最反感“形式主义”,却在跨年之夜“拉满”仪式感。
与家人朋友共享跨年晚饭,采购龙年喜庆装饰,专程去看跨年烟火秀、逛新春集市庙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跨年之旅……从理性的角度看,跨年夜与寻常夜晚并无区别,但在他们看来,“在重要的日子做有意义、有仪式感的事”是营造氛围感、提升幸福感的不二法门。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笔下寥寥二十字,烘托出极具画面感的冬日氛围,亦成为当下火出圈的“围炉煮茶”滥觞。
千金难买心头好
随着新奇的文化衫取代传统的大牌服装,“氛围感”消费群体在乎的不是价格,而是“我喜欢”。
相比买到手的产品本身,“氛围感”消费更偏向于沉浸立体的情境体验,也反映出我国消费结构逐渐由实物消费过渡到服务消费的升级态势。当更加在意自我、关注内心世界成为大众消费新趋势,“氛围感”情绪价值创造的新消费需求在促进传统商业转型的同时,也传递出浓郁的文化消费理念。
在“氛围感”消费者眼中,一些小物件可能实用性不强,但能“用小钱买到快乐”的体验,也算物有所值。
联动·“氛围企划师”
2024年开年,“冰城”哈尔滨成为中国最“热”城市,收获“泼天富贵”,也引得各地文旅部门齐头并“卷”。假设你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文旅主管部门邀请你担任当地文旅企划师,为这片你最熟悉的土地撰写一份“氛围感”推广方案,你将怎样宣传你的家乡?请自拟题目,设计合理方案与计划,并备注后期执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提示:确定主题后,可重点考虑主要展示对象、代表元素等;拟定拍摄方案时,镜头转换、地点切换流畅自然;注意事项中可思考如何让“氛围感”轻松惬意,不矫揉造作,避免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