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生成理路、内涵布展及实践指向
2024-04-29张秀红安淇
张秀红 安淇
[摘 要]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对党所面对的新形势和肩负的新使命进行深刻分析后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对现实的清醒自觉和对未来的居安思危。从生成理路来看,“三个务必”需要从理论基石、文化底色和历史基因三个层面阐释其传承和演进过程。从内涵布展来看,“三个务必”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百年大党的动力之源,体现了“为了什么”;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为什么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百年大党的制胜本领,体现了“怎么办”。从实践指向来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要真正做到“三个务必”,必须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关键词] “三个务必”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党的二十大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4)01—0068—08
*本文系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双碳目标下加强新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2023G213)、202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研究”(项目编号:2023CZX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7-06
作者简介:张秀红,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安淇,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讲师。
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三个务必”全新政治话语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踏上“新赶考路”的思想动员,也是对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理论升华,高度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管党治党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厘清“三个务必”的生成理路、深刻领悟其时代内涵、牢牢把握其实践路径,有利于全党同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续写新的伟大篇章。
一、“三个务必”的生成理路
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都有其深刻的理论来源,厘清“三个务必”的理论脉络有助于更好地领会和把握其时代意义。追本溯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奋斗观和斗争理论是其理论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奋斗品质是其文化底色,中国共产党百年顽强斗争、善作善成的实践经验是其历史基因。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奋斗观和斗争精神的智慧结晶
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坚定人民立场。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这充分表明了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关注实现人类幸福这个终极命题。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11这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属性。“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不论时代如何变化,矢志不渝地坚定奋斗目标,推翻压迫与剥削,从根本上破除少部分人奴役大多数人的状况,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422。“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特征的中国表达、时代表达。
马克思一生都以坚定的革命信念为无产阶级事业而艰苦奋斗,他曾庄严宣誓:“无论是军号的声音或大炮的轰鸣,无论是胜利或失败,都不能使我们背离我们为全世界工人联合起来而奋斗的共同事业。”[3]61普鲁士统治者鉴于马克思的才华曾试图笼络他入阁为官、过衣食无忧的日子,但被马克思严厉拒绝。马克思在一次写给恩格斯的书信中幽默地说到:“苦干半个世纪了,可还是一个穷叫化子。”[4]75这高度彰显了马克思不畏艰险、不计得失,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地致力于为人类解放的宏伟事业而奋斗的坚韧品格,同时也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唯有以“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价值观、以为追求真理而勇攀高峰的奋斗观,才能实现终极目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5]24这不仅是马克思对追求真理的真知灼见,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马克思以这种不畏艰辛、不惧强权的奋斗精神撰写了揭示资本主义罪恶的辉煌巨作,为人类点亮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问题。他们曾旗帜鲜明地提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2]435这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光明磊落、敢于斗争的优良品格。在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唯有通过斗争建立专政政权,用暴力消灭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让统治者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瑟瑟发抖,才能实现自身的彻底解放。共产党人不但敢于斗争,也善于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2]9马克思、恩格斯打造出的强劲有力的“批判的武器”——马克思主义,唤醒了沉睡中的无产阶级,唤醒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和阶级斗争意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和解放同资产阶级开展了各种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格局。
(二)文化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和自强不息精神的涵育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宝库,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提供了文化滋养。其中蕴含的民本思想作为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源头活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天下》)这些都揭示了老百姓对一个国家或政权的重要性。唯有老百姓信任国君、支持上层,国家才能繁荣稳定。“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代吕晦叔应诏疏》),言简意赅地说明为政者的根基是顺应民心、改善民生,让“民生”跟着“民声”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氾论训》),旨在告诫为君者治国理政要有一定的方略,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视作一切。这些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等执政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历来是谦虚谨慎、低调为本。“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简单的六个字告诫了天下人自满和谦虚的得与失。也正是因为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一直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自古以来就有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铁杵磨针等关于奋斗的寓言故事,激励着人们一代接一代地拼搏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西铭》)讲的就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要想成大器,就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习近平总书记常用这句名言鼓励广大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埋头苦干。可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无疑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强烈的抗争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这些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斗争精神的历史写照。这一文化基因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还是统一的汉唐,中华民族都能在应对外部压力时表现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争意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盛世王朝。不论是涉及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的商鞅变法,还是近代以来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敌入侵的太平天国运动,抑或是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的辛亥革命,在历史演变的关键时刻,威武不屈、敢于抗争的中华民族总能爆发出强大的内在动力,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
(三)历史基因:中国共产党百年顽强斗争、善作善成实践经验的赓续
“三个务必”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得以萌芽。建党初期,毛泽东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6]21他旗帜鲜明地指出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7]292这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拼搏奋斗、敢于斗争的优良品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基于对党何以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何以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对全党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根本要求。毛泽东同志曾把掌握全国政权比喻为进京“赶考”,在进京前对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政治要求,强调“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我们绝不当李自成”[8]1138。全党同志以清醒的头脑、端正的作风、顽强的意志经受住了执政考验,平稳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三个务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得以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的斗争环境和斗争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面对西方国家的威胁、挑战、遏制和孤立,我们党带领人民团结一致,发扬斗争精神,镇压反革命,稳定社会秩序,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根据党的八大精神,面对党内外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党于1957年在党内开展了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贪污浪费的整风运动。“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9]284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新政权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解决了人民吃饭穿衣的基本生活问题,翻身做主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顽强奋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国家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定基础。
“三个务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以破茧。基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从此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0]368,并将“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标准。在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和形象问题,指出“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骄奢淫逸,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11]329,进一步把“先进性和纯洁性”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宗旨,在反分裂斗争、反腐败斗争、抗击非典、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斗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
“三个务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以成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面对新征程上的“赶考路”时鲜明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2]4,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了谁”“要干什么”的问题。“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人民至上”“国之大者”这些重要执政理念都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坚持”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宣言,其中一条就是关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3]83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始终秉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同一切风险挑战作斗争,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绿色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改善和保障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击黑恶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建立大国外交、建设国防和军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三个务必”的实践成效。
二、“三个务必”的内涵布展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两个务必”到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三个务必”,从“进京赶考”到“走好新的赶考路”,这是党跨越70余年的时空对话。其中,变化了的是“从二到三”的数字、不同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目标任务,不变的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是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始终在实践中历练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制胜本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同志提出的“三个务必”具有更为丰富的意义和崭新的时代内涵。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百年大党的动力源泉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动力源。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的。“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4]145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了什么人”始终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一切为了人民”是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党一切工作的价值目标,唯有将人民的利益视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如一地坚持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以人民的需要为需要,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力量。从方法论的视角来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吸取群众意见,汇集群众智慧,执行过程中听取群众反馈,结果经得起群众检验,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方法。“人民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是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源。站在时代潮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高瞻远瞩、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体现了共产党人引领时代的担当、不负人民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格局。“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22,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核心是站稳人民立场,在发展动力上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在目标追求上强调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成果,在评价标准上强调把是否给人民带来美好生活作为检验现代化成效的根本标准。从守初心、担使命出发,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确保党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动力源。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苏联共产党放弃了理想信念,背离了群众。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问题在部分党员中依然存在,始终难以根除,有的党员甚至越过党纪国法的“红线”、闯过法规政策的“红灯”,究其原因还是初心使命有所动摇。党要管好5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800多万名党员,团结带领好14亿多人民,就必须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为民宗旨,从实际出发,在自我警醒、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15]590在新征程路上的共产党人只要真正做到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在顺应人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勇于自我革命,就能避免脱离群众的风险,不断夯实党走向未来的群众基础。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启示。在抗战救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不怕苦、不怕牺牲,满怀必胜信念争取胜利,最终完成了救国大业,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新的开始和考验,中国共产党人坚守政治诺言,戒骄戒躁,带领全国人民为崭新的国家而拼搏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兴国时期,我们党谦虚谨慎、自力更生、解放思想、发奋图强,开拓了同世界的交往,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团结带领人民从一穷二白的弱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时代以来的强国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砥砺前行、艰苦奋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活力。百年奋斗历程深刻揭示了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唯有时刻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在新征程上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德行要求。我们党从成立之初的50多人到如今的9800多万名党员、由饱受欺凌到国富民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都离不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我们党如期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创下了人类脱贫史上的奇迹。面对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二十大适时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召开后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16]我们必须以胜不骄、败不馁的奋斗姿态,以铁杵磨针、发奋图强的奋斗品格,以永不懈怠的奋斗意志破除前行路上一切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贯穿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在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将领黄维战败被俘仍不肯认输,直到亲眼见到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高级将领穿着、饮食都和普通士兵一个样,他才幡然醒悟,战败不光是在战场更是在作风上。在西柏坡时期,党的领袖们为全党全军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方面作出了表率,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央机关的伙房里召开的,没有录音机、麦克风等电子设备,开会时各位委员自己拿着凳子,中央书记处的五大书记都身着灰布棉制服。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到陕北梁家河插队,在知青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艰苦、在农村的时间最长,在艰苦奋斗中历练修身,培养了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品格。“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2]387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百年大党的制胜本领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使命的内在规定。马克思主义者向来就不讳言斗争。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时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3]1003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他的毕生使命就是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百年来历经风雨坎坷,最终锻造成为一个无坚不摧、充满生机活力的坚强大党,成为一个极富斗争精神、极具斗争本领的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而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党就要继续带领人民以昂扬向上、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以敢于亮剑、敢于担当、敢闯敢试的工作作风,在新的赶考路上进行伟大斗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党同志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现实要求。当前,在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着各类风险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较量从来没有停止过,敌对势力不断变化策略和手法进行西化、分化中国,我们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突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而我们正处于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方式依然粗放,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存在诸多挑战,社会治理遇到许多新的难题,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14]41面对此种形势,全党同志必须以特别清醒的头脑、特别坚定的意志,勇于同一切风险挑战作斗争,真正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不断夺取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共产党人在实践磨炼中成就的能力素质。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和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经一事长一智,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练就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17]80在斗争中学会自我成长,在斗争中赢得历史主动,在严峻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锤炼锻造本领。“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与一切有可能危及党的领导和根本制度的,有可能侵蚀党的肌体的,有可能危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有可能破坏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纽带以及国家安定团结的一切不稳定因素斗争到底。“纸上谈兵”“花拳绣腿”难成大事,只有以勇于斗争的精神、敢于担当的气魄干事创业,在斗争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在火热的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才能使全党同志在胜利和挫折之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继续拼搏奋斗积蓄力量。
三、“三个务必”的实践指向
“三个务必”是在党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提出的一大创造性论断,是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理论上的清醒决定政治上的坚定。政治自觉来源于思想自觉,有了政治上的高站位才会有行动上的高标准。因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要真正做到“三个务必”,就要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践行“三个务必”要切实增强思想自觉
武装头脑,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的理论根基是“三个务必”自觉转换为实践的逻辑前提。我们要牢牢把握“三个务必”思想的核心要义,使其入脑、入心、入行,就需要在教育学习中强化认识。因此,要在党内开展“三个务必”思想专题学习,全党同志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领导干部、青年群体要牢牢把握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征程上的重大创新理论。一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领会。要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核心内容。深刻领会“三个务必”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唯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不断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感悟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二是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集中教育进行学习领会。自2012年以来,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党内集中开展了6次集中主题教育,每次主题教育均在不同时期取得了重要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党凝聚力量、加强团结、提升服务意识的重要法宝。“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论断,在结合前期主题教育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要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加强广大党员对“三个务必”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全党同志的理想信念,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使其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信心勇气和实践能力。三是结合自身实际学习领会。“三个务必”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广大党员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照“三个务必”的内在要求学习做好本职工作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把学习成效转换为工作动力,在各自的岗位中更好地履职尽责。
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要把理想信念作为践行“三个务必”的精神支柱。人的精神世界犹如摩天大厦,缺少支柱就会倒塌,而理想信念就是人的精神支柱。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广大党员要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支柱,不被困难压倒,不断战胜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克服重重挑战,还要克服自身弱点和惰性,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我。这就需要以最根本的、最持久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强大的动力系统,为党的各项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推进力量。在践行“三个务必”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修身养性,不仅要涵养一般意义上的德性,更要锤炼包含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等内在要求的党性。唯有坚定了理想信念,方向才会更加明确、意志才会更加坚强、热情才会更加高涨、精力才会更加旺盛,从而才能在坚守初心使命、艰苦奋斗、积极斗争中成就伟大事业。
(二)践行“三个务必”要切实增强政治自觉
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任务的根本保证。“三个务必”思想不会自然而然地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有引领者才能有效践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我们没有教科书,也没有教师爷,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办好中国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三个务必”,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牢基础。
从严管党治党,净化政治生态。首先,要严明政治纪律。践行“三个务必”必须把纪律挺在最前面,全党同志要自觉把准政治方向,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作为定盘星和压舱石,坚持“五个必须”,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把政治纪律贯穿于党员干部考察、年度考核、日常监督等各个环节,促使党员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其次,要全面落实管党治党工作要求。“三个务必”思想要面向5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800多万党员,覆盖各领域、各环节、各部门,做到内容无死角、贯穿全过程。最后,要抓住关键少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作积极主动践行“三个务必”的表率。针对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化、政绩观出现偏差、工作中缩手缩脚、不愿挑担子和不敢碰钉子等情况,要严抓党员干部对“三个务必”学习、领悟、践行的各个环节,发挥他们的“头雁效应”。将干部是否能够守住人民立场、践行初心使命,是否能够面对成绩不骄不躁,是否能够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是否能够敢于担当,是否具有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等作为干部政治表现的重要考核标准,促使干部在践行“三个务必”的行动中不断筑牢思想防线和政治红线,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坚持自我革命,保持政治定力。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二十大首次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写进党章。一个成熟、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有坚守自我的定力,也要有刀刃向内、无私无畏的政治勇气。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艰巨,一方面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另一方面,“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我们唯有直面问题,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全体党员必须牢记“三个务必”,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自我革命的价值取向,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自我革命的本质要求,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自我革命的能力本领,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锤炼党性、引领社会发展。
(三)践行“三个务必”要切实增强行动自觉
要奖惩分明,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贯彻落实制度。同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对标,用《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扫描自身,制定出科学完整的贯彻落实制度。各级党组织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党性教育制度、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政治体检制度、廉洁从政制度等。通过制度管理,让广大党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任务,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初心使命、保持优良作风、发扬斗争精神。二是建立工作评价制度。践行“三个务必”的成效必须由人民和历史来评价。在实际工作中,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是政府和群众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沟通反馈落实的有效手段,综合工作质量评价、群众满意度评价、上下级评价、专项考核等多种形式,建立“三个务必”践行效果的评价反馈机制,发挥出评价机制应有的激励导向作用。三是建立问责整改制度。对标新征程上的新要求,对于背离初心使命、脱离群众、骄傲自大、享乐主义、缺乏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党员,要及时提醒纠正,对严重违法违纪者要进行严肃处理。参照中共中央印发的《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规定》,对于在贯彻落实“三个务必”思想中“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问责、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等制度,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基层政治生态。四是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对于在落实“三个务必”思想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表现优秀的党员干部,要为其搭建舞台、提供平台,体现优绩优岗、优绩优薪的激励作用。
务实笃行,坚守人民立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涵盖更广泛、层次更丰富、领域更宽阔,不仅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有更高的需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也有更多期盼。同时,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人民群众的需求不会因为已经得到满足而停滞下来,被满足的需求会引起新的需求,需求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17]520要将“三个务必”思想作为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基本遵循,抓住重点、解决难点,端正政绩观,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大党员必须自觉站在人民一边,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业,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具体政策中。
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引领广大党员担当作为。我们要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明确的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中心任务,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同志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斗争意志、强化历史担当,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同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和强大对手进行坚决斗争。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文件要求,激励干部以事业为上,担当作为,主动顺应历史大势,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特点,不断提高见微知著、灵活应变的能力,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伟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斯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9]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15]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6] 习近平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8(1).
[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连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