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学社”: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创新模式
2024-04-29张艳莹
[摘 要]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群体和骨干,是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和中坚力量。高等学校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在大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职责。新时代下在高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初心学社”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创新模式,采取以指导教师为引领、师生共同选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思辨、总结交流提升的活动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学习活动机制和全过程学习评价体系,经过五年多实践探索出一些经验启示。
[关键词] 初心学社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 培养教育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4)01—0076—04
*本文系天津市劳动教育教学研究中心2023年重点研究项目“数字赋能劳动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号:JXYJGX-2023ZD10)的部分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11-14
作者简介:张艳莹,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1]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群体和骨干,是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和中坚力量。高等学校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在大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职责,打造以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学生思想政治社团——“初心学社”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创新探索,也是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创新模式。
一、成立“初心学社”的时代价值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党总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意成立“初心学社”,在高校院(系)层面构建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提炼育人元素,完善育人逻辑,担起育人使命。新时代成立“初心学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需要
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职责,成立“初心学社”有利于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2]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重大命题作出的进一步论述,其中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表述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首要问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时确立的初心和使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前人的手里接过接力棒,一棒又一棒地接续奋斗,书写着光辉的历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通过创立“初心学社”,能够在其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使其了解大党面临的独有难题,并且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贡献力量。
(二)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需要
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创立“初心学社”有利于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高校基层党组织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就是发展党员。培养一批思想先进、听党指挥、素质优良的高质量学生党员,有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然而,当前有的高校学生中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纯、为毕业后考公考编而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现象,存在着心血来潮积极表现、热度过后放松懈怠的从众心态,甚至功利性和谋取个人利益现象严重,致使提高个人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的原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强调,“党组织应当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3]。《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学生党支部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4]。“初心学社”是基层党组织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在发展党员方面的内在要求,是持续不断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培养的平台,有利于使各个岗位上的入党积极分子立足本职、勤奋学习、积极工作,真心诚意地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从而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
(三)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洞察全球发展大势、着力把握世界教育发展新格局和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的背景下,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系列重要论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提到了“九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要把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打造“初心学社”有利于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及时发现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和靠近党组织的积极分子,辅以充分持续的教育培养与考察,激励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推進教育改革发展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同时吸收最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为预备党员,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实现教育改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二、“初心学社”的运作机制
“初心学社”采取以指导教师为引领、师生共同选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思辨、总结交流提升的运作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学习活动机制和全过程学习评价体系。
一是指导教师为引领。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者,全程引领把控每期活动的政治方向,严把活动意识形态关口,发现错误言论和行为及时纠正和制止,并于每期活动结束前作活动总结和点评,最后审阅在公众号“初心学社”专栏发表的新闻报道。
二是师生共同选题。每学期“初心学社”主题活动前,社团学生负责人首先将所有学员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由2—4人组成,其后学生负责人与指导教师根据当下入党积极分子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结合时政商讨确定学习主题,给每个小组提前分配准备任务。通常一个主题的准备时间为三周,而活动需要每周开展一次。这就决定了每个组学习探讨的内容各不相同,轮空的小组可以在活动前和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
三是学生自主探究。接到组织活动任务的小组要在1—2周内完成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以不同方式准备演讲材料、PPT或视频素材,也可以及时找老师和同学给予指导帮助。准备工作大致分为以下步骤:分工搜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并完成初稿、学生负责人(预备党员)审核并提建议、修改完善初稿、教师审核并提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终稿并再次提交,最终达到审核无误,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能上台展示。
四是小组讨论思辨。小组展示组织者在陈述知识的过程中要预设活动问题,供大家在学习思考后回答,还可留出思辨题目供正反两方辩论,使学生在辩论中明晰观点、明辨是非。
五是总结交流提升。活动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学习和思辨后的复盘总结,可以由讲台上的组织者作总结,也可以由台下的参与者作总结,还可以由教师作总结。参与者在平等的前提下共同对一个话题进行深度探究,最终实现思想水准的提升。
通过每周一次,每次三个半小时的活动,最后形成每个学期末的活动总结,学期初形成寒、暑假期的社会实践总结,完成“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通过五年多的实践,截至2023年6月底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共290人。“初心学社”大部分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市政府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多名毕业生在企业获“模范职工”“优秀新人”等荣誉称号,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初心学社”运作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严密组织体系相结合
“初心学社”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健全组织体系相结合,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初心学社”经过五年多实践,形成了以指导教师(党组织书记)、社团学生负责人为中心,预备党员为主体、流动式学习小组为单元的组织体系,在严格的负责人推选机制、学习过程记载机制、监督考察机制下进行活动。实践证明,“初心学社”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下的“小小班”,是连接党组织和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抓手,可以保证基层党组织抓统筹、谋全局、促落实的权威性,起到上下联动的效果,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与严密组织体系相结合;也可以更好地把入党积极分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凝聚起来,推动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班级的深度融合,使党的政治主张在高校得以宣传贯彻。
(二)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党性教育相结合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知之愈明而行之愈笃。一是坚定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以“青年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主题活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增强其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行动自觉和主动接受挑战、在奋斗中实现自我提升的意愿;二是要以开展党史学习系列活动,找寻百年党史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和党性觉悟,通过学党史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基本原理,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牢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确立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价值追求、初心使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三是既要将入党动机细细分解、认真对标,从微观角度叩问初心,避免泛泛而谈,也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学习、工作和生活摆进去,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行动自觉,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与实际践行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5]首先,在3个层面、12个方面和24个字上深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教育元素,每期活动只介绍1个方面、2个字,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本质;其次,培养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上,从传递一个微笑、伸出一只援手、捡拾一片垃圾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结合
高校基层党组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大学生乐见的方式、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情景潜移默化地施予教育,研究“九五后”“零零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优化活动内容的供给,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具体方面持续、交替地下功夫,在“入党积极分子怎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守公德 重礼仪”“慎独”主题活动中强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立志做大事,而非做大官;在“国防建设”“科学精神”主题活动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作品诵读”“中国经典”主题活动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乐以治心”“以美益智、舞蹈之美”“宽容”“珍惜”“让世界充满爱·感恩”“团结”“人与自然”等主题活动中感受各美其美、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和培育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和谐相处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意义;在“春天的故事——塞罕坝精神”“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一芽一叶总关情——脱贫攻坚战”主题活动中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劳动意识、培育劳动精神;在“运动与健康”“女排精神”“凝聚力”“素质拓展”“形体”“生命在于运动”主题活动中强筋健骨,增强体质,使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升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格局。
(五)坚持创新载体与激活动力相结合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室内室外相贯通的方式,为入党积极分子提供有针对性、新颖的活动内容,激活入党积极分子的内生动力。一是采取“沉浸式”活动方式,注重对活动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细化、深化课件内容。二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思想品德类活动、语言科学类活动、身体素质类活动、艺术情操类活动和劳动技术类活动五个系列,保留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矛盾论”“问初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批评与自我批评”“礼记·大学”“乐以治心”“劳动”“论青年”等经典主题活动,由前期参与活动的优秀学生介绍经验,带领新学员共同探讨学习,达到因材施教和传帮带的效果。三是突出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在活动准备过程、思辨过程和总结过程中不断创新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政治判断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更开阔的视野探索建立生动、有效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和管理模式。四是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各管理部门老师参与活动、传授知识、谈心谈话;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参观学习。五是以交流互动的方式改变过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收的学习培训方式,以适应入党积极分子的年龄特性和成长规律,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解决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大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内容欠丰富、课程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易流于形式的问题。六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指导教师和学社负责人通过座谈会等方式与大家交流谈话,听实话、察实情,及时发现新学员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深究细研、从苗头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通过确定活动主题的方式纠正方向、解决问题,在“学思践悟”中守初心。
(六)坚持担当作为与考察评价相结合
发展什么样的人入党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上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让担当作为者入党是考察评价标准的重要内容。首先,在阶段性学习效果和成长中,要能够积极主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其次,在困难任务面前,能做到担得起担子、扛得起责任,不敷衍应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再次,要在学生群体中做“平时看得出、关键时站得出、危难时豁得出”的人;第四,要具有接受组织挑选的勇气,如得知自己未被发展为党员时,要更加积极学习,而不是自怨自艾,脱离“初心学社”。第五,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中要直指问题、勇于剖析;第六,每次活动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饱满的情绪,并有持续的活动参与度。在无人观察时,能做到慎独慎微。这种模式和方法能直观和客观地观察到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现实表现和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考察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9.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3:118.
[3]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2.
[4] 冯刚.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63.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5.
责任编辑:徐 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