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课链接大课堂

2024-04-29陈可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3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长江微课

陈可

“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几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为顺应信息化教学的变革,2015年10月10日,公安县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中心成功启动了“长江微课”这项工作。

一、我县“长江微课”产生背景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现代通讯业的发展,使得教育共享成为可能;校校通、班班通,使得变革教育方式成为可能;家家通、人人通,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微课应运而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值得大力提倡。

如果各年级、各学科都能把知识点做成微课或微课系列放到“班班通”“家家通”上,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二)微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对一高效学习设计制作而成。一对一学习里蕴藏着最扁平化的学习理念——学生直接与学习内容或讲解操作过程交互,没有多余的中间教学环节。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风格按需学习——容易的内容可以跳着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喜欢的地方可以欣赏看。有时候,他们可以暂停微课,查阅相关资料弄明白相关基础知识后,接着看。学生看的时候可以线上提问题、做练习、做笔记,100%掌握后再看下一个微课。这样的学习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效果会非常明显,且不会留下空白。

(三)“我们电教人要发挥引领作用,主动适应新时代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这是我县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中心发出的号召。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微课成为一个新的学习资源,满足我县学生的需求。让微课这个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生事物走进我县千家万户,走进农村学生的成长历程。

教师为付诸实施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我们成立的微课制作专班人员,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开会研究方案、下乡摄课指导、研究后期推进等。我们中心调研了几所村小学,发现理化实验课的有效开展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由于小班化教学,部分学生较难看清教师演示的实验步骤。而将教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学生能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对实验的掌握会更加透彻。

如今我们主要推出的是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和体音美器材规范使用的微视频。下一步,如果继续将学科扩展,摄制语文、英语的朗读示范教学微课。

二、“长江微课”成长进程

截至目前,已经有许多一线教师参与网上晒课。教发研中心李良海副主任的《氧气的性质》、公安县麻口小学王梦的《毛线粘贴画》等。这些首批通过“长江微课”公众平台晒课的教师,以一种较为新颖、实用的方式,满足了教师、学生、家长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供大家学习借鉴。虽然微课数量不多,但是每天都有教师、学生点击关注,网上互动学习频繁。在大家的努力与见证下,我县的“长江微课”平台已经创立,社会影响正在逐步扩大。

三、微课摄制后段设想

(一)精品引领,实现名师资源库共享。我们将呼吁更多特级教师、一线年轻教师参与课程研发、录制。通过小微课辐射大课堂,做好在线答疑和课程设置情况播报、工作台账的动态管理等。通过精品课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逐步缓解离城区较远的村小学科师资不足、实验器材缺乏的问题。

(二)教学相长,满足教师学生家长需要。前期拍摄的微课仅限于实验教学、体音美器材规范使用等。另外,60%的学生是在课程开始前选课的,所以足够长的预告期还是有必要的。

后期我们中心将通过问卷调查,倾听学生、家长、教师心声,满足更广泛的需求,突破更多常规课堂教学的瓶颈问题。

(三)全面参与,带动更多人关注成长。通过广泛宣传、我们将课程由操作型学科引向全学科,覆盖全学段,提高教师的参与面。我们将通过良性互动,打造更多的精品微课,使这一平台真正成为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逐步完善,自主研发特色课程。我们还希望成立全县“长江微课”专家指导小组,尝试自主研发配套课程教材,为录制微课教师做好专业指导。技术层面上,由县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中心制定全县“长江微课”督导评估实施细则,健全“微课”常态化评估规则,帮助教师通过课程研发、集体备课、个人博客等活动,促进教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长江微课
长江之头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