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教学“读”显魅力

2024-04-29蒋南浩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35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师教学

蒋南浩

苏轼说过:“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中国历代大学问家、大教育家都认为读悟相通,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读的过程是由口入心的过程,是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学生在琅琅书声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就会慢慢领会语义,体察出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步入广阔而深邃的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之旅。

一、初读激趣

文言文经历悠悠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许多字音、字形、字义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教师不应全盘让学生自读,应主动范读全文或教读全文,并且读时应注意字音、节奏、语气,在读生僻字时加重语气,给学生以深刻印象,让学生感觉到:原来文言文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生涩拗口,读熟了也可以朗朗上口,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第一篇文言文《童趣》时,教师先启发学生们回忆讲出自己小时候做过的趣事之后,转而隆重介绍沈复先生的《童趣》,并率先将文章词清句朗、抑扬顿挫、生动流畅地朗读出来,并可辅以表情、动作,让学生讶然,原来这篇“之乎者也”里竟然藏着有趣的故事,于是兴趣陡增。此时,教师应立即抓住时机,迅速让学生也“小试牛刀”,齐读一遍,中间不认识的字如“风声鹤唳”的“唳”,“沟壑”的“壑”让学生们作记号,之后再查“注释”或工具书予以正音。学生停顿不恰当的地方,教师再范读一遍,这样一来,学生们学习的第一步很顺利地就迈出去了。

二、再读晓意

过去,语文课堂中教学文言文大多使用的是“串讲法”,文质兼美的课文被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句子,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

然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学生,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文言文词、句、段篇的理解一定不要“断章取义”。

如在教学《木兰诗》时,结合课文的体裁,笔者让学生了解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的特征:即对偶骈文较多,字数大体相等,句式整齐、押韵,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为了传唱,文中有许多互文、对偶、反复的句子,因此,要理解、读懂这首叙事诗,必须要结合上下文和文下注释理解。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一句用到了互文修辞手法,翻译时,教师只需提示学生,不能按着字句去理解,学生自然不会作出“东市只卖骏马,南市专卖辔头,北市才买得到长鞭”的解读,只需一读便可知这是木兰在出征前紧急而有序地准备马具。除此还有诸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不是“打开东边的闺房门后不进去,马上又坐在了西边的闺房的床上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不是“当着窗户梳理像云一样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面部装饰物”。诸如此类文言文,教师只需稍作提示,学生们即可根据注释,结合上下文而豁然开朗,根本无须字斟句酌地每个字、每个词,割裂破碎地串讲。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们反复一读,文意自然疏通。

三、精读明旨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是阅读主体和文本对话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理解接受,它要求阅读主体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体验,重新构建,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能以教师对文本的单一的解读代替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相信学生,让他们朗读、诵读,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品味文章的中心意旨,让学生悟出情,明晰理。

在教学《陋室铭》时,“铭”属古代一种文体,最先是刻在石碑钟鼎上记叙功德的文字,言简意赅。由于这篇文章比较短小,因此采用反复诵读的形式,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因文字简洁通俗,又朗朗上口,两遍下来,学生便喜欢上了这段铭文,并且主动用自己的话讲出它的全部意思。我非常高兴地问:“刘禹锡反反复复在说一个陋字,居住环境简陋,室内设施简陋,日常生活较简单,又用作者的‘陋与古代名士南阳诸葛亮的陋室和西蜀杨子云的陋室来相比,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呢?”这样一点,学生马上悟出“房屋陋而居住的人德高望重,就不陋了”,铭文的中心意旨便跃然而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得以宣扬。

四、品读赏美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反复诵读中带动了对文章的理解和中心的领会,更重要的是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使学生走进古人的心灵世界和古人同悲同喜,同忧同乐,忧国忧民,思乡思亲,同古人一起寄情山水,睹物思人,托物言志,抒发壮志难酬之意。我在教学九年级《出师表》时,让学生读通读懂全文,对全文主要内容与中心意旨领悟透彻之后,我便给学生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为蜀汉基业如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禅,率师北伐,六出祁山,最后殚精竭虑,卒于五丈原的故事。让学生们的思维跟着穿越到三国时期,与诸葛亮情系蜀汉,为蜀国的存亡兴衰征战沙场,同呼吸共命运……学生充分理解了诸葛亮的为人忠义,深谋远虑的英雄本色之后,升腾出对其人格魅力的敬仰之情,不知不觉地融入角色。笔者便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齐声诵读全文,注意读出诸葛亮上表刘禅时的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和心中饱含着的万千情感,对先帝刘备的感恩,创业的艰辛和希望刘禅亲贤臣,远小人,辨忠奸,开张圣听,励精图治,发扬先帝遗德,为兴复汉室而呕心沥血……一文下来,见许多学生唏嘘不已,扼腕叹息,凝思不语,久久不肯移开视线,可见已深深陶醉——真可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然后,我运用背景音乐,让学生们配乐朗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诵不知道,一诵便诵出一代忠良贤臣报效国家的一腔豪情与宏伟壮志,在反复涵泳中让学生受到“悲壮美”的熏陶,积淀深厚的文学素养。

多讀成诵,当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读出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后,便终身难忘。因此,每篇文言文一学完,学生们大多数能与我一道当堂成诵。不光是教材要求背诵的简单短小的名篇佳作,如:《论语》十则及《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三峡》,就连诸如《桃花源》《出师表》《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些“长篇论作”学生们也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多年之后仍然记忆犹新。所以,知识在于积累,天长日久,学生们便形成自己的知识宝库与文学素养。发展了悟性,启迪了灵性,成文抒怀之时,转眉间,信手拈来,加之自己独特的见解,即可成创新之作。此乃育人之初衷,张口便能吟诵,提笔能书,则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