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写作撬动语文教学

2024-04-29龚静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35期
关键词:百草园写作方法文学

龚静

读写结合理论倡导在阅读中学写作,在写作中促阅读。现行语文教材入选的文本,无论从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还是语言表达、艺术构思等方面,都极具典范性。可以说,课文是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一笔宝贵财富,教师应认真研读,努力挖掘其内在价值,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可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多注重阅读价值的开掘,忽视了随文写作。从另一方面来看,统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也注重了读写一体理念。在单元写作指导中,教材编者多以所学课文为例,提炼写作方法,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因此,教师应关注课文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不能只盯着习得阅读方法,更应迁移拓展,指导学生向课文学写作。如何上好随文学写课呢?笔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感受和做法。

一、会聚焦。王君老师说:“语文老师要有同类信息敏感,在同一文本或不同文本中,对具有相同气质和相同意义指向的语言信息高度敏感,意识到它们之间的意义和联系,然后把它们构成一个共同的语言独立场。”[1]在随文学写课设计开发中,教师同样需要对同类信息有一定的敏感度。课文的写作资源潜藏在文字背后,只有独具慧眼,才能披沙拣金,发现珍宝。我们可以从用词、修辞、段式、篇章等角度去探寻文本的写作价值。比如:山东省滨州市的曹静老师在《跟百草园学妙语连珠》课例中发现,百草园中景物描写的第二段出现了众多名词,于是就让学生找出百草园中的名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同类名词,并运用在写作中。[2]这样的设计,不仅达到了积累拓展的目的,而且也实现了词语扩容,有助于表达的精准和丰富。此外,教师还可以聚焦人物关键性动作,体会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丰富心理,教会学生借助不同情境下的关键性动作,准确表现人物形象;聚焦数词,教给学生运用数词,具体形象地呈现人物特点;聚焦段式,呈现段落构成方法,教会学生“谋段”;聚焦篇章手法,教会学生谋篇布局……在传统教学中,一到总结写作方法,我们会从用词到修辞,再到句式、篇章手法等方面试图进行全方位总结,生怕遗漏,可实际效果不佳,学生面对如此多的表达技巧,既感到抽象难懂,又觉得枯燥乏味,实际效果自然为零。聚焦法的好处在于:化整为零,重拳出击,以小切口,得大收获。

二、重指导。随文学写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给学生学写搭建支架。教师要探寻出易于操作的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细致指导。不能只布置任务,不考虑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困难。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学生有目标,也要让学生有法可循,不致于无处下手。例如,在学习了新闻特写《“飞天”凌空》后,让学生学会对动作进行特写,课文在旁批中指出:连贯的跳水动作被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描写,犹如慢镜头回放。由此可总结出一个方法——分解动作。可单单掌握这个,學生依然无法写出生动的细节。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描写,总结出运用修辞和写出“动”中的“静”“疾”中的“缓”这些方法,如此学生才有的放矢,更容易将学写落到实处,产生效果。再如,向《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细节描写,可以让学生找出关于闻一多的描写,引导学生归纳描写内容,分析表达作用,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就是写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细节描写要起到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细节描写训练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写前指导,写后还要针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结合学生不足之处,给出明确指导,并要求他们进行修改。

三、巧联结。从课型看,随文学写是写作课。那么,在有限的课时里该如何处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呢?笔者平时的做法是:二者兼顾,重点突出。阅读重在大笔勾勒,让学生知悉内容,明确主旨,为教写作作好铺垫。然后,对有价值的写作点进行精细分析,重锤敲打,能繁不简,当艳不让。如在向《走一步,再走一步》学心理描写中,笔者尝试用概括情节、谈论体会两个环节,简单完成了对内容主旨的把握,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品味心理描写上,引导学生找出能看出“我”被困悬崖时紧张、害怕心理的句子,归纳并分析描写的角度及作用,然后留出时间进行写作训练。从课堂反馈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写作型课堂应着眼于“教学生写”和“让学生写”上。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写作的优先地位,留出大量时间来指导学生写,让学生写。当然,教无定法。对于文质兼美,艺术价值高的作品,教师也可以将文本先处理成主题型文本或其他文本类型,然后再针对其写作技法,再补上一节向“课文学写作”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果教师能真正重视用教材教写作的价值,从学写作的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在课文学习中融入更多有指导性、可操作的写作知识,那么,学生的写作园地自然会得到滋养,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学会写作,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王君.更美语文课[M].长江文艺出版社.

[2]曹静.跟课文学写作[M].重庆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百草园写作方法文学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学校里的“百草园”
我们需要文学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英语写作方法浅谈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