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成式远程智慧服务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研究及建议

2024-04-29葛雁任凝郭晓炜

中国标准化 2024年1期

葛雁 任凝 郭晓炜

关键词:集成式远程智慧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浙里检”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022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浙江是数字经济发展先发地。早在2003年1月召开的浙江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出:“数字浙江是全面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性工程。”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响应数字化建设号召,通过开展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制度重建、系统重塑等变革举措,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构建了一个更加高效、智慧和公正的市场监管体系。“浙里检”是其中与推动支撑制造业、检验检测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成果。它不仅提升了行政办事效率,打破检验检测服务地域空间限制,还极大提升了企业、群众获得感。

1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增加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占GDP比重达到41.5%,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2022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增长12%,高于GDP增速近9个百分点[1]。数字经济在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凸显,成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量”的合理增长,又需“质”的稳定提升,是二者“双进位”的有机统一和融合互促。从量的角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一定的体量为前提,以体量扩增促进规模提升,以规模提升促进产业集聚,以产业集聚促进质量增效,逐步实现我国数字经济体量不断增长;从质的角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提质”,质量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我国数字经济融合稳定性、风险承载力、综合竞争力,以质量提升带动产品升级,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体量扩增,进而不断做强做优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实现数字经济内核质量的提升[2]。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先天优势和互联网行业的崛起,并在电子商务的高速增长和移动端时代的新技术更新以及信息的双向交互背景下不断成熟。目前,移动通信网络、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软件产业等信息化服务相继成型,数字经济正逐步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创新引领促进融合发展、应用牵引推动数据赋能、公平竞争保障安全有序、系统推进实现协同高效,是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持续不断迭代更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3]。

“浙里检”应用顺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以“一件事”改革思路,运用集成式、异地远程、智慧化服务,聚焦检验检测服务业中许可审批、公共服务、行业发展、智慧监管、协同治理等关键节点,协同21个省级部门,汇集省内2300余家机构,打通供需两侧,多跨国家、省、市、县4级,打造“一表准入”“一站服务”“一网追溯”“一链查询”“一体治理”的产业生态,极大提升了检验检测对数字经济,特别是数字制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4]。50家国家质检中心整体入驻“浙里检”“国家质检中心”模块,入库检验检测能力数据38,604项,覆盖了食品、机电、化工、建材、纺织、皮革、高端装备制造等浙江省主导产业企业,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国家级检验检测品质与服务”。截至2023年11月,“浙里检”一站式服务网站注册用户已超30.5万,访问量突破1800万次,完成检验检测相关服务订单27.8万余单,用户好评率超过99%,有力助推经济社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5]。

2 “浙里检”应用的主要做法

“浙里检”应用建设,以检验检测“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为核心,以集成式、异地远程、智慧化建设为目标,在推动浙江省检验检测服务业重塑性变革,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解决当前市场机制不健全、服务能力不强、支撑保障能级不高、发展不平衡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力推动了全省检验检测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筑牢数字底座,引导行业发展

一是夯实数字化基础,推动审批要素结构化。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有关精神,认真落实省局党委关于“有感服务、无感监管”决策部署,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将检验检测标准依据、资料表单等结构化,制定形成要素结构化,打通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四侧,实现11个市90个县(市、区)三级贯通。二是运用数字化技术,简化主体申办流程。全量、精准、实时实现浙江省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数据归集上报工作,构建常态化数据归集渠道,实现一屏掌握全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审批、机构能力水平、公共服务、协同监管全貌。创新简便许可方式,运用远程、在线等技术提升评审智能化水平,推动审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压缩经营主体和用户群体时间成本。三是加强数据研判应用,引导行业发展方向。健全行业监测系统,梳理分析检验检测内容,建立法定强制性检测、市场自主性检测和行业检测潜在需求三大类数据库。第一,便于行政审批随机抽查,增强审批部门的责任感,有利于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第二,为检验检测机构提高管理效率提供支撑,能够更好地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问题漏洞并给予反应;第三,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科学分析,可以精细地渗透至其他领域,为产品技术革新和质量提升、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升级提供数据价值。

(2)智控检测过程,打通供需两侧

一是迭代优化“浙里检”公共服务平台。贯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平台、检验检测机构管理服务应用平台、检验检测机构综合治理平台、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要素,整合集成全省2555家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梳理浙江检验检测基本需求,持续优化‘浙里检设置和功能,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对接、方案定制、检验检测等多流程、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二是加快检测过程规范阳光化。构建“浙里检”“144”架构体系,运用物联感知、远程在线、赋码赋芯等数字化技术,集成“检的管理、检的过程、检的结果、检的监督”四大场景,推广建设“阳光实验室”,实现一屏掌握浙江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审批、机构能力水平、公共服务、协同监管全貌,提高检验检测过程透明度,从而增加行政效能、提升行政公信力。三是加大检测服务输出。推广建立远程智控实验室,运用物联网、工业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着力破解检验检测许可项目难统一、检测服务不便利、智慧监管水平不高等问题,将原本只能在机构高标准实验室中进行的检验检测服务下沉至传统制造业企业厂区中,通过机构、企业合建检测实验室,对企业质量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规范作业流程即可实现自动化同质同标检验检测,确保检验检测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负担。

(3)推进多方互信,赋能结果运用

一是提高检测结果互信程度。通过打通资质能力信息流、检测结果数据流,形成开放共享、协同合作的生态体系,夯实结果互认互信工作基础,搭建存证查验系统,应用二维码、区块链等技术,推进检验检测报告赋码、上链,实现检测结果线上实时核实。二是拓展检测结果运用领域。建设互认机制信息库,识别归集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国际、国内、行业、区域互认检测报告,定时监测使用情况,为浙江检验检测机构和传统制造业等产业走出去,公平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保障。三是坚持防范化解数据弄虚作假。加强平台对检验检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线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杜绝机构超能力、超范围、超领域出具报告;进一步强化三级审核管理,多维度对报告数据进行关联自查,确保不出具虚假、不实检验检测报告,对于违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予以处理。

(4)实施智慧监管,规范行业发展

一是建立信用评价模型,推动协同监管。基于平台业务工作流梳理信用承诺和法律依据契合点,建立信用评分体系,精准对检验检测相关工作进行分析,强化对机构日常工作评价和风险评估,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制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动态评价模型,对检验检测机构实施信用四色评价,分级监管。二是压实机构主体责任,鼓励行业自律。加强对机构登记注册、备案承诺、履约服务、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要求机构签订公示自律公约,充分发挥自律管理措施和纪律处分的引导、威慑作用,明确监管重点,提高监管针对性,促进机构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强化对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管理。三是开展风险监测,推进智慧监管。运用大数据对检验检测机构及行为存在的风险进行研判,在信用评价算法基础上细化算法模型,实现分级分类精准智慧监管,形成“事前提醒、事中监测、事后处置”的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织密风险监测网络。聚焦科技创新实现信息应用突破,通过“算力+算法”对已存证的报告、证书实施“合规体检”推进检验检测智慧监管,最大限度发挥智慧监管风险防范作用。

3 “浙里检”支撑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1)集成式平台激发市场活力。作为浙江检验检“一件事”改革重点应用,“浙里检”通过上线资质认定2.0系统、线上服务平台等系统,整合集成检验检测服务业上下游、全链路(40)余项事项的办理服务。打通检验检测服务业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实现审批更高效、监测更精准、监管更智慧、服务更便捷,极大地便利了经营主体进入和市场供需对接,激发市场活力。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共有各类CMA资质检验检测机构2555家,实现营业收入315.33亿元,居全国第5位;近5年平均营收增速14.18%,市场活跃程度居全国前列。

(2)远程端服务节约交易成本。“浙里检”应用开发云上评等功能模块,将部分评审功能移至线上,实现行政、专家、被评审方多端实时线上审查反馈,提高评审效率,降低评审经费开支。同时,应用与行业头部机构合作推广建设阳光实验室、远程智控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等远程服务模式,将检验检测服务推送至块状产业及山区26县企业生产线末端,提高检测时效的同时大幅降低企业送检成本。截至目前,“浙里检”已为企业节省检测、运输等费用1000余万元。

(3)智慧化支撑提升行业水平。“浙里检”应用开发大脑产品对公共服务平台日常业务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查找全省检验检测能力薄弱、空白领域,指导检验检测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扩展,提升服务能力。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检验检测能力参数数量83.31万项,累计方法标准40.69万项,覆盖食品、农产品、环境监测、建筑工程、卫生疾控等37个专业领域,基本实现项目领域全覆盖。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市场份额83.67%,年营收亿元以上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41家,支撑“415X”产业的能力布局不断完善,集约化发展势头逐步形成。

4 基于“浙里检”建设经验的相关建议

(1)不断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高速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控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化发展基础性的支撑和保障,应大力推进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云网协同、算网融合,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体系。注重提升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实现智能、高效、融合。在重点和优先发展的领域,应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支撑产业“智能+”跨越式发展的赋能水平。

(2)整合数字资源、集成式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行动计划,出台系统性制度,建立协同机制,支撑多跨数据贯通。研究制定数据收集、管理、开放、应用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数据要素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加快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政企互联、安全可信的大数据体系。充分挖掘数字资源,统筹建设数字服务集成式平台,通过跨部门、跨领域数字资源整合,打破线下部门间横向和层级间纵向共享共建壁垒。

(3)促进数字化整体提升,推进高水平远程服务。加强对传统产业生产力配置、业务管理内容和流程改造能力等共性需求研究,建设可远程共享的云端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技术同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采取行业宣贯推广、企业上门会诊、政府资金补助、产业示范引导等多种方式,帮助服务对象提升数字化对接转型步伐。推动远程服务协议管理,规范远程服务费用结算,保护远程感知全生命周期数据安全,建立远程服务运行和质量全流程管控机制,推进高水平远程服务。

(4)加速数字化技术研发应用推进智慧服务。大力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向智能化、智慧化迈进,推动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深入融合发展,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多维度参与共治,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监管向更加注重协同治理转变。推动建设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的全融合架构服务,以“智慧+治理”综合解决方案不断推进管理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与企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有力支撑数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简介

葛雁,正高级工程师,浙江省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标准与合格评定。

(责任编辑:张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