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为何频遭质疑?
2024-04-29
中国民间故事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流传的?
田兆元:民间故事的产生晚于神话和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无法确定这些故事最早产生于何时,也不知道第一作者是谁,甚至永远也不会知道最终作者会是谁。大家不停地复述,在每一次复述中加入自己的价值观,将其在地化,又将其公共化。
民间故事之所以可以源远流长地传承,最主要的是每个人都有改编的权力,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权力,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参与。可以说,民间故事把每个人都变成了艺术家、理想主义者。也正因如此,民间故事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民间故事具有怎样的魅力?
田兆元:民间故事体现了特定时代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憧憬,对理想世界的想象。它具有理想性、现实性、未来性和神奇性。
民间故事营造了一个奇特的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密切相关,又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但由于强大的现实力量,故事中的理想色彩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样的理想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也可能是不完全合理的,所以我们不要用“如今的现实”去分析“曾经的理想”。《牛郎织女》中的老牛就是一种单纯的想象,它能说话,它的皮能带着牛郎飞上天,这些都是人类对“朋友”的想象。
民间故事虽然披着“理想”的外衣,但它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牛郎织女》是中国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代表,也是一个现实感很强的家庭故事。在古代,男子结婚是很困难的事,所以才有了与仙女结婚生子的想象;而织女离开人间回到天上反映了当时家庭的不稳定,这是对现实的无奈。这个故事真正反映的是古代真实存在的生活,农耕的家庭模式,婚姻的变故。
民间故事的未来性,让它具有永恒的意义。虽然在故事产生之初很多情节只是想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想象正在一步步实现。从《嫦娥奔月》到人类登上月球,从《吴刚伐桂》到月球上种菜……民间故事,是人类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
民间故事往往“脑洞大开”。当在现实生活中因种种原因有些想法不能实现时,故事的理想色彩就能克服这一点,故事中可以有奇特的情节、人物、事件。因此,人们觉得它神秘、奇巧甚至神圣,就会对它产生兴趣。
为什么有些民间故事受到质疑?
田兆元:经典的民间故事往往有多文本、多价值,传播民间故事,要和受众能形成一定的沟通,有了认同,才能有后续的继续传播。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牛郎织女》有很大一部分情节是讲爱情、婚姻,但其实这其中还有父子、母子的亲情。一年一次的牛郎织女相会,又何尝不是孩子与妈妈难得的见面机会?现在,有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团聚,如果在故事中突出这一情节,或者老师在带领孩子们阅读时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孩子又怎会没有认同感?
中国民间故事具有永恒的魅力。但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人是否能够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价值和强烈的理想色彩,就成为质疑的关键点。有人质疑牛郎留住织女的方式不合理,但它真实反映了古代农村男子恋爱结婚的不易。有人质疑《愚公移山》的主人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辛苦搬山,搬家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实际上,《愚公移山》并不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它传达的是一种精神和态度,是主人公面对困境的不屈不挠,对理想的执着。
中国民间故事的价值在哪里?
田兆元:记录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民间故事的价值之一,它深刻反映了传统社会的生活形态,表现出我们对解决自身苦难和困惑的渴望。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探查中国人的生命历程。这些故事能引发我们的思考,激发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丰富的想象力是中国民间故事另一个非常大的价值。想象力,是当下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特别需要的思维力。《牛郎织女》中的牛皮可以飞,就是人们对飞行工具的想象。这种想象力,对人的精神,对人自我的发展,都很有意义。很多民间故事虽然没有冲破严酷的现实,但以极大的想象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嫦娥号”“祝融号”“伏羲号”……这些探索太空工程的取名,又何尝不是对民间故事的致敬?
从中国民间故事中,我们要吸收什么、传承什么?
田兆元: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民间故事位列第一,它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整个中华民族。中国民间故事数不胜数,各个地方都有自己地域性很强的民间故事,我们世世代代的想象力、智慧,都汇聚其中。
这么多、這么好的民间故事,需要进行多样性的转化,让更多人知道它们、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传承。而不论哪一种承载方式,我们最需要吸收的是其中内在的精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