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故事“玩”起来

2024-04-29周益民

光明少年 2024年2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学段绘本

周益民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你会发现,在各学段的课本中都编排有民间故事。比如,第一学段有《咕咚》《寒号鸟》《曹冲称象》等十余篇,第二学段有《漏》《枣核》及寓言单元、神话单元等,第三学段编有民间故事单元,其中六年级下册的《迢迢牵牛星》比较特别,课文本身是古诗,反映的内容则是“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在教学中,我是怎样带学生把民间故事“玩”起来的呢?

“讲”故事,“演”故事

这些年,我以民间故事为内容在全国很多学校进行过教学交流,无论是我自己任教学校的学生,还是其他地方的学生,普遍对民间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觉得故事有意思,想象奇特,里面的人物形象很有特点。

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习这类课文,要考虑学段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课文具体内容的差异等。不过,有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尊重民间故事这一文体自身的规律。民间故事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我们在学习时就经常采用讲故事、演故事的方式。当然,民间故事的课堂教学不等同于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接受民间故事,对民间故事所独有的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等,要有明晰的认识和落实。

从“碎片化”到“系统化”

我发现,对于教材中民间故事的学习,孩子们大多是就一课学一篇,碎片化。于是,我从教材出发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孩子们编选了一套《民间文学里的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被很多学校作为课本配套读物。我的想法是,通过专题组合,让学生对民间故事有结构化的感受与认识。比如,《民间故事》分册编排了“都是三次”“神奇宝物”“机智男与巧女”等专题,选文既有传承性的讲述,又有现当代作家的再创作,平衡了传统作品与现代作品,兼顾了汉族作品与少数民族作品,并融入节令民俗、民间艺术等文化背景知识。每组选文后还会讲解知识要点,补充相关资料,梳理前文脉络,提出进一步思考。

在多形式、多载体中“玩”起来

民间故事一直是各类艺术乐于表现的重要题材,戏曲舞台与银幕荧屏上活跃着众多民间故事的身影。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老一辈人童年时喜爱的连环画,许多都是民间老故事。当然,现在的绘本中也出现了不少民间故事,比如蔡皋、向华等名家的作品,还有两位画家把三年级教材中的课文《漏》改编成了绘本。其他诸如雕塑、歌舞、邮票等。

电子媒介已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传播手段,也是年轻人喜欢的。影视、动画以及短视频等,都成了民间文学传播的新平台。甚至有一年我去杭州,惊喜地发现有一条“梁祝路”。2021年,号称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爆火,视听效果震撼。2023年,国漫《中国奇谭》横空出世,引发热议。尤其让人激动的是,在航空航天工程中,出现了与民间故事相关的命名,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话语和文化。

民间故事强劲的生命力,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渗入我们的血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传承。当然,传承并非指原封不动地照搬。要知道,民间故事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人们的口头讲述不断调整、发展,散发“创造”的魅力。我们的孩子在传承时既可以有形式上的转换,如视觉化、表演化、游戏化、IP化,也可以进行内容上的改编。当然,改编需要有审慎、敬畏的态度。在教材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要求,其本质即是对民间故事的传承与发展。我相信,那些散发泥土芳香的老故事将永远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学段绘本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绘本
绘本
绘本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漫话民间故事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