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加快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04-29胡婧怡刘佳华

新安全 2024年2期
关键词:辽宁数字化

胡婧怡 刘佳华

辽东湾畔,天风浩荡;辽河两岸,黑土苍茫。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辽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为新中国产业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新征程,辽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使命,不断巩固产业安全基础,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辽宁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辽宁正在努力把综合实力优势转化为战略支撑优势、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工业基础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聚焦优势,打造万亿级产业基地

在沈阳,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工人正专注地操作设备进行飞机壁板部件的自动化装配;在大连,打包整齐的PTA(精对苯二甲酸)源源不断地从恒力产业园码头发往全国各地;在鞍山,鞍钢集团海工钢科研团队向海洋装备用先进金属材料原创技术发起新挑战……行走在辽沈大地,处处都能感受到工业的强劲脉动。

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是辽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辽宁紧紧围绕维护国家产业安全重要使命,厘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机遇,打造万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不断强化辽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走进位于大连市长兴岛的恒力聚酯科技产业园,工人们24小时不间断作业,抢抓工期。一期项目已经开始全面调试,即将分步投产。

“从石油到精细化工,越往下游对整个产业发展的带动力越强”,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锦介绍,项目全部投产后,形成的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将加速国产替代进口,可新增年产值1100亿元,推动辽宁石化产业从燃料向材料转型,从原料向产品延伸。

“辽宁传统产业底蕴深厚,也亟待转型升级,打造万亿级产业基地不能只做总量的加法,更要做结构的乘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辽宁将维护国家产业安全重要使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有机结合,制定实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4年高端装备占装备制造业比重提高到27.5%,化工精细化率达到48%,冶金新材料营业收入占冶金行业比重提高至28.5%。

2023年1月至11月,辽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石化工业增长4.2%,冶金工业增长2.9%。

加“数”转型,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13名国内外院士,近500名省外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会;发布成果57项,签约164个项目,签约总额约580亿元……在2023年10月举办的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一组亮眼的数据凸显了辽宁产业加“数”转型的火热场景。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大省,辽宁拥有丰富的产业数字化场景资源和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具备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基础、澎湃活力和巨大潜能。辽宁已连续5年举办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发布应用场景需求共2892个。

在沈阳安新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软件部办公室,20多位技术人员紧盯电脑屏幕。“我们团队的大部分人员都在各地的项目上,仅辽宁省内开展的项目就有20个。”公司总经理张秋实介绍,企业目前有固定客户上百家,可以提供诊断咨询、工业大数据采集、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部署实施、数字化人才培训等数字化转型全流程产品技术服务。

以数字化转型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路径,也是推动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过程中占据积极有利位置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辽宁省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夯实产业数字底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以场景驱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按照“场景、车间、工厂、标杆”发展路径,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在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将汽车安全气囊铺开,扫描产品条码,按下影像检测按钮,看到显示屏上显示“OK”,随即盖章放行。产品随生产线进入下一个环节,所有操作数据被自动录入系统。

“质量安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过去,检测结果会受人的主观经验判断影响,现在是完全让数据、标准说话。”公司应用工程师刘闯说,企业陆续对技术生命周期管理、协同办公、供应商管理、仓库管理等进行了数字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上中下游的无缝衔接,大幅提升了企业运营和管理效率。

“我们坚持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赋能增效,激发辽宁工业发展新动能。”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胡异冲介绍,目前辽宁全省已建成337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上云企业超过12万户;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1%和78.7%。

瞄准未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忽强忽弱的风、阴晴不定的光,要想变成稳定输出的“绿电”,离不开储能技术。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厅内,随着指令下达,几十个重逾百斤的金属飞轮高速旋转,不到两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充放电循环,释放出几十度电能。

公司董事长张庆源介绍,公司凭借领先的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解决了行业内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我们已有近3000台飞轮储能设备在多个国家安全运行,稳定运行时间超10万个小时。”

新兴产业是辽宁全面振兴的希望所在,也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辽宁正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新材料、集成电路、储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实现产业链高端、产品链高质、价值链高效,为振兴发展提供新引擎。2023年1月至11月,辽宁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量增长1.6倍,汽车产量增长26.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7%;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4%。

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业CT、便携式探伤机、移动式探伤机、分析仪器等生产线同时开工,产品订单已排到了明年。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企业,经过20年创新发展,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的“X射线三维层析成像仪”等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我们公司成立以来,每年有不少于两项的技术成果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和新产品投产鉴定,为维护国家产业安全贡献力量。”公司总经理李义彬说,他们先后承担并完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无损检测分析课题数十项,产品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

壮大经营主体,方能提高产业发展的承载力。辽宁发布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提升全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助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同时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健全孵化体系、推动中小微企业科技转型等方式,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的群体和规模。

辽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辽宁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5.6%。新增“雏鹰”“瞪羚”企业1029家,十月稻田、沈阳微控新能源成为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科技攻关,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竞争力强

直径6米多的盾构机,躺在北方重工的总装车间内,前盾装着红色的刀盘,尾盾连接着70多米长的连接桥,远远看去,宛如一条钢铁巨龙。

“装着‘中国芯的盾构机在沈阳地铁施工现场大显身手!”北方重工集团隧道工程技术公司总工程师周俊笑道,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施工现场,装有国产主轴承的盾构机顺利完成掘进1000米的施工任务。

如果把盾构机刀盘驱动系统比作“手掌”,主轴承就是“掌心”,主轴承曾是盾构机中唯一未国产化的关键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为补齐这一短板,北方重工联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对盾构机主轴承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几经实验,终于研制出直径3米的盾构机主轴承,加工精度、性能指标等完全符合要求。

突破“卡脖子”难题,维护产业安全,不只是北方重工。沈阳鼓风机集团更多产品吹出强劲“中国风”,各项配套子公司蓬勃发展;特高压套管在大江南北的输变电工程中大显身手,为企业找到了新的产业增长点……辽宁的制造业企业以科技攻关补短板、填空白,补强重点产业链,助力辽宁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辽宁有1652家科研机构、114所普通高等院校,依托厚实的科创“家底”,辽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2023年,辽宁全省高校院所省内转化科技成果5400余项,全省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0.8%。

辽宁省科技厅厅长蔡睿说,聚焦维护产业安全的创新需求,辽宁探索创新项目组织方式,服务国家战略,引领产业升级。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储能与氢能、金属材料、食品工业、集成电路等重大战略方向,组织实施创新联合体重大专项7项。优化“揭榜挂帅”机制,征集全省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发布技术攻关类榜单100项。

科技攻关助力产业安全,辽宁再有新作为新贡献。2023年,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在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竣工发运;辽宁自主研发的绿色液体推进技术、全球最大级别动力定位穿梭油轮、高海拔环境科考站辅助值守机器人等重大创新成果在航空航天、远洋运输、青藏科考等重大工程实现应用。

责任编辑:隗胜楠

猜你喜欢

辽宁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辽宁之光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辽宁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