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生育周期各阶段科学调控技术要点研究
2024-04-29王庆锋
王庆锋
在寒地水稻全生育周期内,要采用科学的调控技术保持水稻植株健康的生长状态,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在生育周期调控中,需做好寒地水稻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当秧苗移栽后加强大田管理,规范实施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活动,可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寒地水稻生产达到标准化水平。
一、前期准备
在寒地水稻种植前,应了解当地土壤、气候、品种等具体情况,以确定寒地水稻种植模式和种植目标。种植目标包括寒地水稻产量目标、品质目标、成本投入目标等。种植模式包括旱育稀植、早育早插、直播、旱种、绿色种植等模式,根据种植户对寒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要求确定适合的模式。当地农业部门应建立生产资料数据库,数据库中纳入本地区近十年来审定品种、平均产量、栽培技术要点等信息,方便种植户查询资料,做好栽培前准备工作。
二、苗期科学调控技术
1、浸种
在寒地水稻播种前需浸种催芽,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在浸种时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长,一般水温控制在11℃-12℃之间,浸泡时长为8d左右,使种子吸收充足水分,获得80℃-100℃的活动积温。当浸种后,检查种子是否达到最佳的浸种状态,检查标准为:种子整体呈半透明状,颖壳表面颜色变深,可见腹白和种胚;用手去除颖壳时米粒容易掐断,用手可捻碎米粒。
2、催芽
在种子发芽期间,需要人工提供良好的温度、氧气和水分条件,才能促使种子顺利发芽。催芽最适宜的温度为30℃±2℃,具体催芽标准操作为:在32℃水中浸泡种子不少于10h,浸泡至种子破胸露白为止,此时需将温度下降2℃,让种子在28℃的水中维持20h左右,可顺利出芽。为保证育苗质量,需保证出芽整齐,要求根芽为双山型,芽长在2mm以内,待出齐芽后进入炼芽流程。炼芽时,需将种子捞出,摊薄厚度为3cm-6cm,以提高种子抗寒力。
3、播种期
当水稻播种地的环境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开始大棚育苗,建设标准大棚,大棚内的温度比外界温度高出7℃以上,故此当外界环境温度为5℃以上时可以进行育苗,以满足早播要求。
4、播种量
播种量控制是培育壮苗的重要因素,当播种量较小时,秧苗根系发育较好,利于培育壮苗,但是在插秧后的缺穴率相对较高,影响水稻种植整体产量增加。当播种量过大时,秧苗根系发育受阻,虽然有利于降低插秧后的缺穴率,但是会导致植株单体长势偏弱。根据多年来的寒地水稻栽培经验,确定以下播种量是最佳控制标准:机插秧作业条件下,以6行插秧机标准盘为例,每盘播种量控制在4000粒-4400粒,每盘播种量100g-125g,要求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0%。如果采用8行插秧机标准盘,则每盘播种量为3000粒-3100粒,每盘播种量80g-90g。
5、旱育壮苗
在寒地水稻苗期内,采用叶龄诊断技术辅助开展科学调控,在综合考虑水稻生长发育情况、农艺要求、农事活动等因素的基础上,对田间实际情况与寒地水稻生长发育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及时采取科学的调控措施。旱育苗适合于黑龙江省寒地环境特点,在寒地水稻栽培中多采用苗移栽方式,壮苗的标准包括:当育苗日龄为30d-35d,秧苗叶龄为3.1叶-3.5叶时,秧苗整株高13cm,地上部分的茎长小于3mm,第1叶鞘高小于3cm,第1叶叶耳距离第2叶叶耳0.8cm-1cm左右、第2叶叶耳距离第3叶叶耳都为0.8cm-1.2cm,第3叶长度在8cm左右;在地下部分有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从秧苗根系总量上来看,要求白根、须根多。
6、移栽前
当秧苗生长出3.1叶-3.5叶时为最佳移栽时期,田间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2℃,这是早移栽必须满足的条件。
三、田间科学调控技术
1、整地
在耕作完的田内进行泡田,泡田时长为2d-3d,在插秧之前,要求田内沉淀时间不少于20d;控制田内高低差,不得超过3cm,当整地后保证暄土层具有一定厚度,能够满足秧苗根系发育;泡田时及时拣出植物残渣,平整格田四周,保证全天整地深浅一致,搅浆整地后的水层厚度在5cm-7cm之间;在插秧之前查看水田沉淀是否处于最佳状态,用手划开田内泥土,当划出沟后缓慢恢复原状,即为最佳状态,可进行插秧。如果用手划不出沟,则表明水田沉淀不足,需继续沉淀。
2、插秧后各期调控标准
①返青期
在晴天中午查看幼苗生长情况,当有过半数植株展开心叶时表明水稻进入返青期。在早上观察秧苗叶尖是否吐水,如果吐水则说明秧苗在大田内恢复根系生长,能够正常吸收外界环境的养分和水分。
②分蘖期
分蘖数决定穗数,对水稻种植产量有着直接影响。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在分蘖叶位增加的情况下,会降低水稻成穗率、穗长、穗粒重、结实率和千粒重。这说明水稻分蘖期越晚,对水稻高产稳产越不利。结合现有研究和生产实践来看,在水稻植株主茎各叶片的同伸分蘖穗粒重调控中,第6片叶的同伸分蘖发生数量越多,水稻产量越高。在第6叶时,保持水层深度为3cm-5cm,做好田内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寒地水稻第6叶最晚形成期不得晚于6月15日,叶色颜色为浓绿色,叶鞘颜色较浅。田间水稻茎数为计划茎数50%以上,一般为300个/m2。主茎第3叶的分蘖粒数关系到水稻产量,当主茎第3叶的分蘖率达到100%时,能够满足水稻高产要求。
③抽穗期
一般情况下,寒地水稻抽穗至成熟的积温为850℃-900℃,抽穗期为8月上旬,最晚齐穗期在8月10日前,如果最晚齐穗期超过这一时间,则会影响寒地水稻的成熟度。
④成熟期
寒地水稻成熟期为9月中下旬,当环境温度降至13℃以下时,寒地水稻停止养分输送,此时是最晚成熟期,产量基本确定。
3、灌溉调控
灌溉是寒地水稻生育周期内科学调控的重要技术,在倡导节水灌溉的背景下,寒地水稻灌溉要根据气候特点、水稻需水规律确定灌溉技术,保证灌溉满足增温、调蘖、稳产、防病的要求。在大田管理中,灌溉标准包括:
①泡田灌溉
对翻耕地块泡田后3d-5d整地;施入基肥,喷施除草剂后封闭灭草,水层厚度为5cm-7cm,保持5d-7d。
②插秧时灌溉
在插秧作业时,水层厚度以花达水状态为最佳;在插秧后,控制格田内水层高度,应在秧苗株高2/3以下。
③分蘖期灌溉
当水稻植株进入到分蘖期时,格田内保持浅水层,水层厚度为1cm-3cm,有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有效分蘖。当水稻生长到有效分蘖临界期时,要查看土壤干湿情况和植株生长情况,如果植株长势过旺,可排水晒田。
④穗期灌溉
当水稻植株生长阶段处于后4叶生长期时,基本判定此时期为水稻穗期,穗期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方式,水层厚度为3cm-5cm;灌溉后,等待水层自然落干,当田面无水且脚踩有水时,需再次灌溉,水层厚度为3cm-5cm。在穗期需循环采用这种灌溉方式;当水稻减数分裂四分体小孢子初期遇到气温骤降时,即环境温度低于17℃,则需要增加水层厚度,避免发生冷害。待环境温度恢复正常后,继续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方式,直到水稻穗期结束;从抽穗期开始到抽穗结束后30d内,不能出现中途停止灌溉。
⑤齐穗期及以后灌溉
从水稻齐穗期至结实期,需采用浅水层间歇灌溉方式;当水稻生长进入蜡熟末期,需停止灌溉,直至水稻黄熟期排干田内水分。
4、施肥调控
①总体要求
施肥技术是促进寒地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调控技术,在大田栽培寒地水稻过程中,主要包括基肥、分蘖肥、调节肥和穗肥。在实际栽培中,因粒肥用量小,在施肥时容易损伤水稻植株根系,所以可尽量不使用粒肥。施肥以氮肥为主,其中基肥中的氮肥用量为总氮量的40%,分蘖肥中的氮肥用量为总氮量的30%,调节肥中的氮肥用量为总氮量的10%,穗肥中的氮肥用量为总氮量的20%。
②分蘖肥
分蘖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施入,当植株进入返青期后第一次施入,施入量为分蘖肥总量的70%;在植株6叶前第二次施入,施入量为分蘖肥总量的30%。
③调节肥
对全生育周期内叶片总数为11片的寒地水稻品种而言,当植株长出8叶时,如果叶片颜色褪淡,则需要施入调节肥,重点针对叶片褪淡的田块施肥,避免水稻生长中期出现脱氮现象;在调节肥施入时,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适当调节施肥量。当田内水稻茎数达到计划茎数要求时,调节肥用量不得超过总氮量10%,避免因施入过量氮肥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引发病虫害。当田内水稻茎数低于计划茎数时,调节肥用量可增加至总氮量15%-25%,用于增加水稻每穗颖花数量,弥补穗数的不足。
④穗肥
对全生育周期内叶片总数为11片的寒地水稻品种而言,当植株长出9.1叶-9.5叶时为施入穗肥的最佳时期,在施肥前需查看植株是否有“拔节黄”,底叶是否有枯萎,水稻是否发生病虫害。根据查看情况确定施肥量。当出现拔节时水稻叶片颜色整体性褪淡,呈枯黄色时,需施入穗肥;当植株顶4叶出现枯萎叶片时,查看水层是否过厚,应及时排水晒田,改善土壤透气性,为根系发育提供良好环境。在促进根系正常发育后,观察叶片情况,如果叶片恢复正常,则恢复水层,施入穗肥;此阶段易发生稻瘟病,当发生稻瘟病时,先喷施高效无害农药防治稻瘟病,防治后再施入穗肥。
四、生育周期除草
在寒地水稻生育周期内,常见多类型杂草,如稻稗、慈姑、雨久花、泽泻、异型莎草等,这些杂草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影响水稻植株生长发育。故此,在水稻苗期和本田管理中都要做好除草工作,选用适合的除草剂。
1、苗期除草
在寒地水稻育苗期间,可以采用以下除草剂进行除草:在播种后,待杂草长到1.5叶之前,对苗床喷施20%敌稗进行除草;在杂草长到3.0叶期时,对苗床喷施48%灭草松进行除草;当秧苗生长至2.5叶期时查看苗床,如果苗床出现难以防治的杂草,则需采用复合药剂进行除草,如48%灭草松+10%氰氟草酯,或28%灭草松+20%敌稗。
2、大田除草
在大田管理中,要分为两个阶段除草,第一阶段在秧苗移栽前封闭除草,第二阶段在秧苗移栽后除草。
①插秧前除草
在插秧前1周,当天气晴朗无风且田内水面静止时,向水层内甩喷50%苯噻草胺、50%四唑酰草胺或30%莎稗磷。在甩喷后,水层厚保持在3cm-5cm之间,封闭除草5d,水层自然渗干后方可移栽秧苗。
②插秧后除草
在插秧后2周左右,使用本田土壤制备毒土,将50%四唑酰草胺或50%丙草胺混合到土体中,向水层内均匀撒入,撒入毒土前的水层厚度为3cm-5cm,撒入毒土后保持水层厚度1周左右。
3、一次性除草
根据本田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一次性除草方式替代分阶段除草,选用适合一次性除草的药剂,除掉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除草剂选用90%禾草敌+10%吡嘧磺隆,或者48%灭草松+10%吡嘧磺隆。如果田内有稗草,可喷15%乙氧磺隆+50%二氯喹啉酸除草。
五、生育周期病虫害防治
在寒地水稻生育周期内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病虫害,为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要加强水稻全生育周期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以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影响,促进水稻健康生长。
1、常见病害防治
①稻瘟病防治
稻瘟病易发生在苗期、拔节期、穗期,在寒地水稻全生育周期内都可能会发生稻瘟病。具体防治措施如下:选好品种后浸泡消毒种子,可对种子包衣,提高种子抗病力;在本田管理中,采用间歇灌溉技术,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排水晒田,利用阳光紫外线杀灭病菌;当发生稻瘟病时,可使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乳油或20%三环唑粉剂防治。针对病害严重的田地,需喷施2次,间隔天数不少于7d,2次喷药尽量使用不同药剂。
②青枯病防治
青枯病常在苗期发生,一旦发生青枯病则会导致苗床连片死苗。针对青枯病以预防为主,培养壮苗,提高秧苗抵抗力。具体预防措施如下:在播种前,用青枯灵、病枯净消毒床土;在育苗期间,控制棚内温度,最高不得超过33℃;在秧苗进入1.5叶之后,及时通风炼苗;在大田管理中控制好灌溉量,尽量避免深灌,适时晾田。
③纹枯病防治
在寒地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是纹枯病常发生时期,此时期的气温较高,如果出现连续降雨造成田间湿度过大的情况,则会促使病菌快速传播。具体防治措施如下:秋季整地,深翻土壤,减少病菌越冬;在插秧前铲除田边杂草,防止病菌寄生在杂草上传播;在田内适量施入硅肥,保持水稻良好的生长状态;对出现纹枯病的地块使用20%井冈霉素或33%咪唑喹啉酮悬浮剂防治。
2、常见虫害防治
①负泥虫防治
负泥虫会造成禾苗变白、抽穗不齐,可降低寒地水稻产量。具体防治措施如下:清除田间和田边上的禾本科杂草;在清晨用扫帚轻轻掠过水稻植株,可扫落一部分负泥虫;当田间负泥虫数量超出一定量时,采用甲维盐或阿维菌素灭虫。
②稻螟蛉防治
稻螟蛉对寒地水稻苗期和移栽后生长阶段的危害较大,具体防治措施如下:在大田管理中,及时铲除杂草,在稻田内安装黑光灯,利用稻螟蛉的趋光性杀虫;保护稻螟蛉的天敌,利用蜘蛛捕食害虫;当稻螟蛉数量超出一定量时,用毒死蜱或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灭虫。
综上所述,在寒地水稻生育期管理中,要综合考虑水稻生长发育情况、农艺要求、农事活动等因素,采用科学的调控技术,消除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以促进水稻植株健康发育,达到高产栽培要求。寒地水稻科学调控要将浸种、催芽、播种、整地、灌溉、施肥、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作为调控重点,如此方可确保寒地水稻在各生长期间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提高寒地水稻产量。
(作者单位:158421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庆丰农场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