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2015-09-28崔显德沈远明田祚旭华寿桃

新农村 2015年10期
关键词:成穗率叶龄缺位

崔显德 沈远明 田祚旭 华寿桃

摘要:水稻采用不同育秧方式,其分蘖的发生与成穗具有着显著的差别,在田间管理上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提高分蘖成穗率和亩有效穗数,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育秧方式;分蘖成穗差异

恩施市地处湖北省西南山区,全市水稻面积14万亩,近年旱育秧的推广普及取代了传统的水育秧和温室两段育秧。如何培育壮秧,促进水稻早发分蘖,是杂交水稻高产的基础。现将近年恩施市在屯堡乡(海拔600米)与盛家坝乡(海拔840米)栽培测报中的观察结果作如下分析:

1.2 分蘖起始蘖位的差异

水育秧与旱育秧由于播种后种子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分蘖的起始蘖位有着明显的差别。温室两段育秧,是将稻种集中催芽后上盘,在温室内育成一片半叶的小苗后再寄插到秧田(寄插规格6×12cm),在秧田攻蘖,培育壮秧后8N9叶时移栽至大田。由于受寄插时气候,植伤的影响,往往导致低节位分蘖的缺位,第一蘖位缺位达100%,第二蘖位5年平均缺位34.6%,第三蘖位分蘖即可达100%发生。旱育秧播种在旱地,在盖种细土厚度适当(0.5cm左右),温、光、水、气能协调供秧苗生长所需,第一蘖位缺位在10%以下,5年平均缺位4.6%,第二蘖位分蘖即可达100%发生,芽鞘节与不完全叶节位亦可发生少量分蘖。温室两段秧在此两蘖位上均未发生分蘖。旱育秧低位优势分蘖的发生优于温室两段秧。

2.始蘖期的差异

水稻播种出苗后分蘖发生的早与迟,是检验秧苗生长是否正常的标准之一。始蘖早、相应大田发苗亦早。据2010~2014年栽培测报观察(旱育秧与温室两段秧各定20株进行系统叶蘖追踪观察),旱育秧千种播种入土,温室两段秧从催芽后上盘育小苗起,旱育秧5年平均3月22日播种,4月20始蘖,播种至始蘖平均为29天。温室两段秧3月30日上盘,5月2日秧田始蘖,播种至秧田始蘖平均为33天,比旱育秧迟4天。移栽后,旱育秧5年平均4月24日移栽,叶龄4.3叶,移栽后5天始蘖,两段秧5月27日移栽,叶龄9.5叶,移栽后8天始蘖,移栽后始蘖期旱育秧比两段秧早3天。

3.秧田(苗床)分蘖的差异

从两种不同育秧方式来看,秧田(苗床)单株分蘖的多少,在同叶龄比较时主要取决于育秧方式,在同期比较时主要取决于秧龄的长短与叶龄的大小。旱育秧5年平均4.3叶移栽,单株平均带蘖0.8个。而此时同叶龄的两段秧仅为0.2个。旱育秧多0.6个。两段秧移栽叶龄9.5叶,平均单株带蘖7.6个,比旱育秧移栽时单株多6.8个分蘖。而此时旱育秧移栽至大田后单株平均带蘖已达9.7个,同叶龄相比,旱育秧比两段秧多2.1个分蘖,旱育秧此时正处于分蘖发生盛期,苗蘖增长迅速,而温室两段秧此时受植伤的影响分蘖处于下降阶段。

4.植伤导致分蘖缺位的差异

植伤导致的分蘖缺位,两段秧明显高于旱育秧。旱育秧移栽后原生根不死,新根发生快,无明显返青期。据5年测报系统观察,受植伤影响的蘖位为秧苗移栽时的叶龄减3,并波及上下一个蘖位,如旱育秧4.3叶移栽,受植伤影响最重的是第二蘖位,其次是一、三两个蘖位,旱育秧一、二、三个蘖位平均分蘖缺位率依次为36.5%、62.5%、34.0%,加权平均为42.1%。两段秧9.5叶移栽,受植伤影响6、7、8三个蘖位,分蘖缺位分别为62%、75.5%、46.5%,加权平均为63.5%。受植伤影响导致的分蘖缺位,温室两段秧比旱育秧高21.4%。两段秧由于受小苗寄插与移栽两次植伤影响,只有4、5两个蘖位分蘖发生率达100%,而旱育秧移栽叶龄小,从6~9蘖位分蘖发生率均可达100%。从而增加了单株带蘖个数与低位优势分蘖数,为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5.分蘖高峰期的差异

旱育秧分蘖高峰期出现在移栽后的大田,温室两段秧则出现秧田与移栽大田后两个分蘖高峰期。旱育秧由于移栽叶龄小,苗床上分蘖时间短(2~4天)5年定点观察20株平均发生分蘖为11个,只占总分蘖数(403个)的2.7%,分蘖高峰期在插秧后的25~50天,此段分蘖356个,占总分蘖数的88.3%。温室两段秧20株在秧田中发生分蘖平均为139个,占总分蘖数(285个)的48.8%,大田分蘖高峰期则较短,从插秧后的20天到35天为分蘖发生高峰期,此段时间发生分蘖124个,占总分蘖数的43.5%,基本上秧田分蘖与大田分蘖各占一半;因此在栽培措施上旱育秧则应注重攻移栽后的大田早期分蘖,控制中后期无效分蘖,两段秧则应在注重攻秧田分蘖的同时,注意抓好大田早期管理促进早期分蘖的发生。

6.单株分蘖的差异

旱育秧分蘖优势不仅表现在分蘖发生早,发生蘖位低上,在单株分蘖个数上也优于温室两段秧(见下表1)。

旱育秧在单株分蘖个数与一、二、三次分蘖数上均比温室两段秧高。

7.分蘖成穗的差异

有效蘖位旱育秧明显高于温室两段秧,旱育秧一次分蘖从1~9有九个有效蘖位,二次分蘖从1.2~6.2有24个有效蘖位。两段秧一次分蘖从2~10有九个有效蘖位与旱秧相同,二次分蘖从3.1~5.4只有14个有效蘖位。比旱育秧少10个有效蘖位。旱育秧平均单株20.1 5个分蘖,成穗9.55个,分蘖成穗率47.4%。两段秧单株平均分蘖1 4.25个,成穗7.4个,分蘖成穗率51.93%,分蘖成穗率比旱育秧高4.53%,但单株穗数少2.15个,亩插1.5万穴,亩穗数少3.22万穗。

8.有效穗及经济性状的差异

旱育秧平均每穗总粒、实粒均少于温室两段秧,但由于单株穗数、单株产量较高,最终亩产量高于温室两段秧。旱育秧主穗、一次分蘖穗和二次分蘖穗在每穗总粒、实粒上均比温室两段秧要少,温室两段秧虽每穴穗数少于旱育秧,但大穗优势明显。

单株产量早育秧以多穗取胜,每穴达32.4克,两段秧为28.9克,亩产旱育秧为486公斤,两段秧为433.5公斤,旱育秧亩增52.5公斤,增产12.1%,增产效果显著。

纵观旱育秧与温室两段秧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旱育秧在栽培管理措施上应采用适时早播早插(3月中、下旬播种,3叶至5叶插秧),适当调减底肥中的氮肥用量,控制分蘖肥,补施促花肥,并在苗数达到预计穗数的70%时排水晒田,控制后期分蘖,以达到分蘖个体壮,成穗率高,穗大粒多,高产高效的目的。温室两段秧则应主攻秧田分蘖,使之达到移栽时单株带蘖个数多,靠插不靠发,加大底肥与分蘖肥所占比重,促进大田早期部分分蘖成穗,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温室两段育秧建造温室、育小苗、平整秧田、寄插小苗等用工多、投入大,而旱育秧整苗床、播种、育苗、一次直接移栽至大田,相对用工、投入均较小,且不受干旱年份缺秧水推迟播种育秧或被迫水改旱的影响,在现阶段农村劳力外出务工增多,劳力紧缺的情况下,采用旱育秧栽培技术,节省劳力、节省支出、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猜你喜欢

成穗率叶龄缺位
防疫不缺位秋收不误时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打造新媒体产品,这些基本功不能缺位
分蘖期控制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从“大学生回炉”看我国高等教育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