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微型小说的精彩收获
2024-04-29李晓东
李晓东
2023年12月,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顺利举行,微型小说界创作大繁荣、队伍大团结、事业大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巩固。这一可喜态势的形成,是近年来全国微型小说界持续努力的结果。年度微型小说奖,作为创作宏富的全国微型小说的代表成果,蕴含着大量信息,可以从中窥出这一文体创作的重要走向。本文仅以荣获2022年度微型小说奖的9篇作品为例,予以解读。
文学理论有一个不知起源何时的论述——“爱与死是永恒的主题”,看似“无厘头”,却道出了文学的某种内质。而且,爱与死往往相依相生长,由死,更知爱之深,因爱,更味死之痛。荣获一等奖的《大红袄》,牺牲边防战士的奶奶和女友两人间一场心知肚明的“隐瞒”,以北方办喜事常穿的大红袄为标志物,相反相成,更衬托表现出善良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与难言之痛和无尽之爱。而战士为国而死,抛下了亲人爱人,却向祖国人民献上最深的爱。小远成了不在场的在场者,小说人物由两人变而为三人,形成三重结构,大大增强了作品张力。《信封里的兒子》同样感人。活下来的战士替牺牲战友敬孝,虽说不是常见题材,也有一些作品写过。这篇微型小说,以一张装着二位战友合影的信封为媒介,让两位姓名相近的战友,在灵魂深处,真正化为一个人。葬礼上挂出合影的细节,堪称神来之笔。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自觉传承,是微型小说的一个明显特征,在这一体裁身上,可以看到笔记小说的神韵。《琴痴》《麻袋》《瑟犄》,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传统中国的技与道。中国是考古大国,年度考古十大发现,不仅在业界,在社会各界中,都引起广泛关注,而对古物之喜好,亦是风雅之士历久弥新的追求。《瑟犄》借楚墓考古发掘一五十弦的瑟,复活了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的意境,道尽其中神奇,发现了神奇背后的惊天残酷。重新演奏,瑟获得重生之日,即是彻底毁灭之时。同时,又是人文精神,对普通人生命之尊重回归之际。造琴之技、奏琴之术、毁琴之道,相反相生,令人心生震撼。
而《琴痴》则弥漫着中国传统仕女的精神气质。虽然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民国时期,但“洋学生”演奏的,却是中国古琴。贫穷的裁缝女儿三丫头,为古琴受尽人间苦难,甚至因弹琴被砍掉手指,依然痴心不改,希望两个女儿传承她的志向。痴情者古已有之,痴于器物者亦不鲜见,然有此意志之人,却弥足珍贵。其所知者,乃中国传统艺术,希望以此照亮平庸的生活,虽九死而犹未悔。
今年三月,是武侠文学大家金庸、梁羽生诞辰一百周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相较于当下长中短篇小说聚焦于现实生活,微型小说中的不少篇目,依然回荡着侠义之气,《麻袋》即是其中代表。作品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写了在民族被侵略的时候,两个世代“仇人”展现出人性与人格的光辉。“那么多当兵的都打不过”,但一个最底层的剃头匠奋起反抗,“浑身成了筛子”却“抓着剃头刀不放”。他的“世仇”把他装进麻袋,推到城外掩埋、烧纸奠祭,读之令人泪目。小说写作手法高超,先抑后扬,先反后正,结尾反转,却不是简单的“欧亨利式”。语言洗练、氛围营造浓郁,显示了创作的纯熟。
世态人情,永远是小说表现的主流,微型小说在1500字以内的篇幅,撷取生活的吉光片羽,表达出深切的感受与哲思,文短情长,掩卷可回味。《界河》用略带黑色幽默的笔法,道出夫妻之间一辈子争吵,却谁也离不开谁的问题。看似平淡无奇甚至有点“无厘头”,却发掘出中国传统夫妇关系的某种本质。老李和白燕结婚30年,吵了30年,都累了、不想吵了,于是采取“同院分居”的办法,各自生活,中间有条“界河”。这一招果然灵,有效避免了许多争吵。当白燕去给女儿看孩子,两人真正分别时,却有千般不舍。这对夫妇不是没感情,而是感情很深,但不知如何和谐相处,甚至把争吵当成生活的必需品、交流的主要途径,既无聊又伤感情,却找不到真正有层面、有情感、有品位的夫妻相处之道。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相当比例的夫妻关系正是如此。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丰富发展的今天,如何探索符合新时代的新的夫妻相处模式,是全社会共同的问题,这正是《界河》的意义所在。
《石头记·老沙头儿》是一篇以“智慧”为内核的作品。石材厂的经营者找到矿脉之后,没有抛弃指点迷津的老沙头,以为自己有道德,从而有智慧。不料,姜还是老的辣,老沙头监守自盗,工地时不时丢点东西,让“看场”者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也用这种办法进一步塑造着石材厂老板“仁义”的人设,使他难以下决心辞掉老沙头。当在老沙头葬礼上看到自己工地上丢掉的全部物品时,一向引以为自豪的所谓“仁义”“智慧”变成了笑料。其实,现在许多以“传统智慧”为卖点的图书、文章、视频,都是如此。
相对而言,《雪里红》和《就要你擦鞋》两篇质量稍弱些。《雪里红》延续动物小说的模式,写动物对人的真诚与人对动物的背叛。《就要你擦鞋》则文辞太露、笔无藏锋,落入“谴责小说”一流,有点遗憾。但总体而言,都是优秀作品,是2022年度中国微型小说的优秀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