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情乡思动人心
——读《上堡沙头》随想

2018-08-10李伟明

西江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东安风物故土

李伟明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就会变得旺盛而迫切起来。今天,日益富裕起来的梧州市苍梧县沙头人,开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执着于追溯本土历史源流,挖掘本土民风民俗,展示本土风光风物,弘扬本土文化艺术。于是,便有了《上堡沙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一书的华丽现身。

当主编朱裕先先生把《上堡沙头》送到我手上时,我马上感觉到该书的份量。该书栏目之丰富,内容之多彩,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关于沙头镇的百科全书。对我这样一个外乡人来说,捧读这本书,犹如享用了一顿关于沙头文化的精神大餐,沙头的历史与现实、山川与河流、风土与民情、文化与艺术,令我回味无穷。

朱先生是我所敬重的长者。他曾是个企业家,经历过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把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为苍梧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扎实的贡献。后来,他不忘文学初心,在商海拼搏之余,醉心文学创作,热心编撰文学刊物,悉心扶持文学青年,倾心襄助文学社团,对沙头镇、苍梧县甚至梧州市的文学事业发展颇多助益。作为沙头的儿子,他热爱故土,眷恋家乡,曾撰写不少关于故土的篇章。这些篇章乡思绵长,乡情浓郁,散发着动人的乡土味道,体现了深厚的赤子情怀。

但在《上堡沙头》里,朱先生从一名吟咏乡土的散文作者变身为一名善于钩沉考证的严谨学者,向我们全面推介沙头的历史沿革、地理交通、教育卫生、风物特产、语言习俗和重大事件等。由朱先生执笔撰写的“沙头概说”这一部分,颇有修史修志的味道,里面丰富而翔实的史料,让我颇受教益。譬如,在以前,我并不知道“上堡沙头”一名的说法和来历,拜读该书后,我豁然开朗。又譬如,唐代黄巢残部曾在沙头驻节屯兵,图谋东山再起,终被官军剿灭的史事,外人如果不细读本书,恐怕也不容易了解。

诚如本书编委会主任陈国禄先生所言,沙头是一片热土。沙头曾经是广西学生军战斗过的地方,盟军飞虎队队员曾在此留下足印,温家宝总理曾前来视察,联合国专家曾前来访问。这里有美丽的东安江和东袍岭等自然景观,有爽脆的地瓜榨和鲜美的豆麸豆腐等风味小吃,有历史悠久的木犀舞、香龙舞和凤凰歌等民间艺术,更有声名远播、远销海外的迟熟荔枝等特产……沙头人引以为豪的这一切,都艺术地呈现在《上堡沙头》一书中。

作为文学中人,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山川流脉”“风物特产”“地方民俗”“故土情韵”等篇章。这些篇章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于一身,大多写得短小精悍,生动形象,让人印象弥深。譬如《盛夏横江》里描写东安江“像一条仙女起舞的缎带,悠悠忽忽地从大山深处飘出来,弯弯曲曲,涌涌荡荡,将大山林海的余波截住”,巧妙逼真的比喻,凸显了东安江飘渺灵动的形象,可谓形神兼备。又譬如《水文化的瑰丽篇章》一文,也有一段精彩的文字:“滚滚滔滔的东安江浪花,拍击着流云,拍击着晨雾,拍击着落霞;与人们的惊喜相遇,与人们的诗心交汇,与人们的情思翻腾。”这些文字情感充沛激荡,形象生动活泼,排比手法的运用又使得句子既对称整饬又一气呵成。这样瑰丽的文字,出自乡村土生土长的“笔杆子”之手,不能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上堡沙头》一书由沙头乡贤集资编撰出版,沙头人的精诚团结和对发展文化事业的热心,让我这个外乡人感动和敬佩。我觉得,《上堡沙头》一书的出版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搜集和积累了关于沙头的珍贵历史资料,为沙头镇留下一份翔实宝贵的文化记忆。

猜你喜欢

东安风物故土
车行天下 东安动力(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四时风物岁华中”之“日下春和”展览
步量故土,史述吾乡吾民
国学小笔记:“可盐可甜”的地下第一IP
星光
木槿
非遗进校园
酸辣香甜东安鸡
过骊山
离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