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以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为例
2024-04-28孙林蔚
文| 孙林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阅读教学,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提升其独立阅读能力的方法,激发其创造和写作的潜能,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尝试创新优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掌握多元阅读方法,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锻炼理解能力,提升语言感知,提高审美创造能力。因此,本文结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深层解读课文,制订教学目标
教师对课文的深层解读是开启阅读教学的有效起点。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前深层解读课文内容,明确教学要求,制订教学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真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落花生》属于第一单元“万物有灵”主题下的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促使学生体会并掌握文章表达情感的具体方法,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落花生》记叙了“我”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从中受到的教育。课文内容简洁,脉络清晰,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着重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花生的情景,由花生的特点道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体现了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课文在语言表达上颇具匠心,通过选取落花生这一平凡事物,围绕全家聚会这件小事展开叙述,语言浅显,但道理寓意深刻。课文在内容安排上详略得当,略写种花生和收花生,详写父子之间的对话,通俗自然,平易质朴。课文的插图也很清新质朴,展现的是在朦胧的月光下,低矮的花生丛中,一家人聚在茅亭中议花生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一家人温馨和美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学生在观察中理解课文内容。
五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的特征,他们对生活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感知。为了引导学生明事理、辨是非,提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教师需要统整课内外教学资源,精心制订教学目标,用文本架起学生学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学会体悟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因此,教师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字、词、句要求:认识亩、吩等5 个生字,认识“种”的不同发音,会写亩、播等10 个生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 个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重点句要求:找出课文重点句“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理解重点句的深刻含义;要学习落花生默默奉献、不为名利的精神,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平凡中凸显自己的价值。
3.朗读、背诵要求: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写作要求:能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感悟的人生道理,尝试运用这一写作手法写自己熟悉、喜欢的事物,并表达出一定的寓意。
二、积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入境
主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以情境导入学生的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课堂伊始,教师设计“谜语导入”的活动,出示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青梗绿叶开黄花,泥沙底下做人家”,鼓励学生通过谜面解读了解花生。为了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师分别出示了“花生叶”“花生果”“花生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灵活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增进对“落花生”的理解。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关于花生,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激活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事先通过预习得出“花生既不是植物的根,也不是植物的茎”“花生是植物的种子”等内容,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为了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设计了“初读课文”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初读中圈画出有难度的生词。在课前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初步学习过这些生词,教师通过出示“半亩、榨油、播种、茅亭、浇水、吩咐、爱慕、石榴、便宜”等生词,让预习成果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教师在一旁及时正音。由于文章中出现了多音字,教师可鼓励学生找出多音字所在的语句,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种”“便”两词的发音。对于文章中新出现的“榨油”“茅亭”等词语,教师通过出示榨油机、茅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通过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落花生”的情境中,再通过学生预习的反馈导入新词教学,在尊重学生语言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唤醒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深层阅读前及时扫清阅读障碍,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为学生后续的深度阅读夯实语言基础。
三、展开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
在阅读中环节,教师要巧妙搭建思维支架,优化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串联,促使学生构建逻辑清晰的知识结构,在提升思维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欲望。因此,在阅读中环节,教师设计了点名逐段朗读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圈画出文章中关于“花生”的词语,数一数“花生”一词出现的次数。而后,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梳理与花生相关的事件,从而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总结概括。学生通过合作,概括出本文一共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四件事情,在分段概括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紧扣课文标题、巧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提炼概括,在实践中培养总结概括性思维。
为了引导学生对文章建立更清晰的认知,教师以支架的形式将课文的大致内容罗列在黑板上,通过推荐学生“看详略,明重点”这一方法,引导学生在泛读中找出文章中详细描写的内容,巧妙地运用结构化思维,整体把握课文详略得当的特征。教师以结构化思维设计阅读活动,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欲望。学生在自主泛读后进行了总结,得出“围绕花生,作者详写了‘议花生’,略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的结论。教师以此引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学会分清主次,在文体结构鉴赏中培植学生的篇章意识。
四、精读、略读结合,深层赏析文本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均需要通过语言实践互动来实现,教师应设计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活动,帮助学生在词句品读、段落欣赏中将作者笔下的物和作者心中的情深度交融,体会文章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
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设计了略读的活动,引导学生默读圈画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的有关语句,通过出示“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这一句,引导学生从标点、词序、详略等方面展开思考,促使学生在略读中品味“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四个词语的深意,促使学生尝试运用言简意赅的写作方式,让文章言意兼得。
为了让学生深层感知文章的主题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精读活动,通过质疑“文章通篇都是议花生,为什么标题是《落花生》呢”鼓励学生在观看视频中体悟。学生通过观看花生生长历程的照片后发现,花生长在比较松软的土壤里,种子种下生根发芽,再分杈开花,花落下后花柄继续生长,带着子房钻进泥土,在土里结出果子,由于花生的特点为“花落入土生果”,所以叫“花生果”,也叫“落花生”。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得出结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求证,引导其在精读中找出落花生生长特性的相关语句,圈画出关键词语,追问学生:“花生有哪些特点?请你画出哥哥、姐姐、‘我’对花生的看法和体会。”鼓励学生在探寻一家人(除了父亲)对花生的看法和观点后,从真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对花生味道、用途、吃法等特点展开详细阐述,充分发散学生的语言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为了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花生的品质,教师从“父亲”的视角出发,追问学生“那父亲是怎么认识花生的呢”这一问题,促使学生在精读中锻炼理解表达能力。教师设计了“填写阅读表格”活动,引导学生辨析文章中苹果、桃子、石榴和花生各自的特点,积极提炼文中的关键信息。教师设计的阅读表格如下。
表1
教师通过让学生将花生与其他水果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花生具有的可贵品质。为了让学生仔细推敲,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链条:
1.同学们,“父亲”仅仅是在议花生吗?
2.“我”是怎么认为的呢?
3.同学们,你们认为“我”说的这句话中的“体面”是何含义?
问题1 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在通读全文后,得出“父亲是在借花生教育孩子们要做一个朴实勤劳、默默奉献的人”。问题2 则是引出“少年许地山”的自我理解,揭示文章的主旨内涵。问题3 中对“体面”这一含义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教师可以给出以下几种选择让学生进行深层思辨:(1)花生好,石榴、桃子、苹果都不好;(2)凡是埋在土里的都是好的,高高悬挂枝头的都是不好的;(3)我们不是不需要外表美,只是更多时候不能只讲体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辨,理解“少年许地山”说这番话的含义,为了升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教师又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举例子说一说生活中“有用的人”,促使学生在例证中深化对主旨的理解,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光做一个体面的人,引出“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手法。
五、展开迁移练笔,提升写作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积极延伸。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计读写结合的活动,以阅读触发学生的语言思维,以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实现对本文写法的迁移和运用,深层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模仿学习、创作表达中落实“初步了解课文中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的语文要素,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因此,在阅读后环节,教师设计了小练笔的活动,出示情境:“春天,你看到了新生的竹笋,想要告诉别人坚韧不屈、向上生长的理想;冬天,你看到了怒放的梅花,想要告诉别人不畏严寒、清冷高贵的品质;春天,你看到了勤劳的蜜蜂,想要告诉别人辛勤耕耘、脚踏实地的态度;夜晚,你看到了站岗的路灯,想要告诉别人坚守岗位、默默护航的道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情境,模仿课文第12 自然段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能在迁移练笔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文字表达情感,在言意兼得中落实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将积极、正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深层解读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语文要素,制订符合学生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层次渐进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在梳理探究中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提升高阶思维,在分享阅读感受中提升理解表达能力,在创作实践中激活审美创造,培育写作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