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小说单元教学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2024-04-28祁中华
文| 祁中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采用结构化的方式编排,关注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以大主题、大情境、大任务进行大单元教学,契合语文学科的育人宗旨,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一、大单元视域下的小说单元整组教材解读
(一)梳理教材纵向逻辑链,明确任务
本单元为小说单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用完整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语文要素是“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前者指向课文学习,后者指向习作表达。通过表1 纵向梳理教材逻辑链可以看出,就“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要素,中年级到高年级的能力培养在不断进阶。本单元学习中,学生阅读文本既要关注语文要素,又要多方面、多角度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能力进行授课,让学生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通过梳理教材,聚焦习作纵向逻辑链,我发现“发挥想象编故事”中段要求学生创编童话及神话故事,高段要求学生虚构故事。但想象与虚构并非一致,虚构故事中有现实生活的影子。落实到本单元,学生虚构故事时要结合生活体验,运用情节、环境描写等方法,展开想象,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阅读课内外小说到结合生活实际编写故事,让故事具有生活感。
表1 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表
(二)编织单元内部结构网,确定主题
第四单元安排了三篇小说——《桥》《穷人》《金色的鱼钩》,内容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小人物”虽平凡,但人物形象特点鲜明:为人民牺牲的老支书、贫穷善良的桑娜、关爱小战士的老班长。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四个板块。单元主题鲜明,着重叙述普通人的故事。基于此,我将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叙说普通人的故事”,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真实的情境,开展小说教学活动。
二、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整合教材资源
(一)依据课程标准和单元要素,确定目标
[语言运用]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观点,交流小说阅读心得。
[思维能力]能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中,品读老支书、桑娜、老班长的形象美;能运用形象思维画出震撼心灵的那一刻;能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评价小说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懂得小说常借助人物角色来表达真善美;通过阅读中外小说,感受小说的审美旨趣,获得对人物品格美的体验;展开想象,塑造人物形象,创编故事。
[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榜样人物身上的品格美。
(二)联结单元目标和教材资源,整合内容
整合学习内容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先通过三篇小说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中普通人的人性之光,再整合“口语交际”进行分享,感受人物形象。学完《桥》和《穷人》后,教师适时融入“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梳理品读小说人物的方法。再根据“词句段运用”的第1 题,结合“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古典小说或中外作家的成长故事,让学生感受更多不同的人物形象。最后,将“习作”板块与“词句段运用”第2 题相联系,引导学生写作前关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相关段落,给予学生支架,让学生仿照范本创编故事。
三、围绕情境任务,设计学习活动
本单元围绕“叙说普通人的故事”这一主题,设置三个任务和八个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与想象、梳理与表达等具体学习活动中,立足生活,将阅读积累向知识运用迁徙,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素养。
▲任务一:记下震撼我心灵的那一刻
第一个任务安排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是“画出心动那一刻”,让学生整体感知三篇小说,从梳理故事情节入手,对小说进行概述,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和特征,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激发情感体验。活动二是以“为什么选择那一刻”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集中展开交流分享,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任务二:普通人,不凡事
第二个任务安排四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是“老汉和他的老伴”。学生精读小说《桥》,借助任务从环境、人物描写等方面,感受老汉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人物形象,初步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
1.交流难读、易错的生字词。
2.默读课文,围绕课题“桥”梳理小说情节脉络。
3.抓住课题串联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内容。
4.品读课文,抓住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起因:山洪暴发,道路摧毁,只剩窄窄的木桥:1~6 自然段。a.环境描写:雨大而急,人们慌乱,“桥”是生命之桥、希望之桥。b.指导朗读,想象画面,再次感受形势的危急。
经过: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过桥:7~23 自然段。a.情势危急下,抓住老支书的动作和盯着乱哄哄的村民们的神态描写,体会老支书临危不乱的人物形象。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感受老支书站在洪水中的样子,体会老支书临危不乱的人物形象。b.情势危急下抓住故事情节里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老支书智慧冷静、敢于责任担当的老党员形象。
结果:村民们过了桥得救了后,桥崩塌了,儿子和老支书被淹没了:24~31 自然段。指导朗读,注意老支书指挥村民撤离的语言描写,以及在最后桥崩塌了,老支书把儿子推上桥的动作描写,想象画面,体会老支书作为党员勇于担当的一面,以及作为父亲,一心想救自己的儿子的伟大的父亲形象。
5.议一议:为什么最后才说明老支书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
作业设计:(1)梳理《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毛主席作为父亲的平凡情感和作为领导人的伟人胸怀,和老支书进行比较。(2)仿照课文6~8 自然段,选择习作的三个素材开展“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练笔。(3)整本书阅读《童年》。
活动二是“忐忑不安的桑娜”。学生品读《穷人》中关于桑娜的心理描写,感知桑娜善良美好的形象,学会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1.交流难读、易错的生字词。
2.默读课文,围绕课题“穷人”,梳理小说情节脉络。
3.抓住课题串联故事情节,概括课文内容。
4.品读课文,抓住故事情节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体会桑娜的纯洁善良、乐于助人。桑娜的四次矛盾心理及神态描写,体会桑娜夫妻的纯朴善良。
第一次:8~9 自然段,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时的矛盾心理。引导学生抓住省略号、感叹号朗读描写桑娜的心理的句子,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小组内议一议、辩一辩,本是穷人的桑娜该不该这样做,进一步体会穷人桑娜生活不易,却有一颗纯洁善良、乐于助人的心。
第二次:13 自然段,当丈夫回来,桑娜迎接丈夫的神情和说话的语言,指导朗读,想象桑娜当时的神情,模仿桑娜的神情,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
第三次:18 自然段,当丈夫问她一天做了什么,她的回答吞吞吐吐。抓住桑娜的神态及语言描写,再次体会桑娜因抱养邻居的孩子的内心矛盾。
第四次:丈夫问起西蒙什么时候死,她在描述西蒙家的情况时的表情,抓住省略号和桑娜的神情,体会桑娜的善良。
与本单元“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相融合,小组交流说一说如果桑娜的丈夫不同意她领养西蒙的孩子,请以“请你支持我”为题向桑娜的丈夫说清楚,征得桑娜丈夫的同意。说服西蒙支持的要点:说清楚理由;站在西蒙的角度,打消西蒙的顾虑;客观分析这样做的利与弊。
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小练笔。(2)仿照课文9~23 自然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内心纠结时候的小练笔。
活动三:“老班长的坚守”。借助“交流平台”,梳理《桥》《穷人》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金色的鱼钩》的学习中,感受老班长敢于担责,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战友的精神。
1.交流难读、易错的生字词。
2.默读课文,围绕课题“金色的鱼钩”,按起因、经过、结果梳理小说情节的脉络。
起因:为什么会有金色的鱼钩?老班长接受指导员的任务照顾“我们”,“我们”只吃草根、野菜,让老班长备受煎熬,一条蹦出来的鱼,让老班长有了主意:用缝衣针制作了鱼钩,在老班长看来,这个鱼钩是能支撑“我们”走出草地的希望之钩。
经过:金色的鱼钩都做了什么?
a.文中老班长用鱼钩钓到了三次鱼。第一次钓到了鱼,老班长没吃。第二次钓到了鱼,“我们”喝鱼汤,老班长啃“我们”剩下的鱼骨头。第三次鱼汤越来越少,“我们”舍不得下咽,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
b.“我”用鱼钩钓了鱼拯救老班长,但老班长不喝鱼汤,要让“我们”喝鱼汤,走出草地。
结果:老班长牺牲了。
3.抓住课题串联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内容。
4.品读课文,抓住故事情节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5.学生交流故事情节中能体现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作业设计:(1)梳理所学的革命文化题材中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来体现人物品质的故事情节片段,写一个评述。(2)完成“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第2 题。
活动四:“我身边的普通人”。广泛搜集身边普通人的不平凡的事,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展区,以思维导图、事迹梗概、罗列小标题等现场讲述分享,也可以文章、绘画、宣传海报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分享展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任务三:诉说我的成长经历
此任务安排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伴我长大的小说人物”。结合“词句段运用”的第1 题,学生交流陪伴其成长的小说角色,分享人物角色给予其的精神内涵及强大能量。活动二:“在笑与泪中成长”。结合“词句段运用”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与“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融合写成长,编写小说。
1.审题选材:选择一组情境素材或自选情境素材,选好后,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影子,创编生活故事。
2.写作指导建议:(1)梳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明确主要人物是谁,要突出他的什么品质。(2)围绕主要人物,列举某一件事上能体现人物品质的几个故事情节。(3)回忆每一个故事情节中有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能体现人物品质。(4)试着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品质。
3.学生完成习作后自评、互评、师评,修改完善习作。
四、指向学习成果,细化评价标准
大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评具有一致性,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情境任务下的学习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而教学目标也是制订评价标准的依据,活动后的学习成果应反映出素养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在“诉说我的成长经历”这一情境任务活动中,评价标准是先看学生能否准确流利地讲述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再看学生能否创编小说,多角度塑造人物角色。大单元视域下的教学方式规避以往零散化的教学内容,听、说、读、写层层递进,互促共进,能增强教学的层次性,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