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对抢救效果的影响评估

2024-04-28赵巧崔淑霞皮甜甜

中外医疗 2024年4期
关键词:负面心肌梗死流程

赵巧,崔淑霞,皮甜甜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青岛 266109

急性心肌梗死为急诊科急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冠状动脉粥样性硬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影响新鲜血液的供应,甚至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1-2]。发病时表现为急剧发作的胸痛,通常伴有压迫感、胸闷、气短和出汗等症状。若未及时予以干预治疗,可诱发心肌坏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及时予以抢救,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以减少心肌梗死区域的损伤和保护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提高生存率[4]。这也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需对急诊护理流程予以优化,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5]。优化急诊护理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使接诊、分诊、抢救等流程实现高效衔接,为患者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6]。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接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优化急诊护理的路径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接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6~73岁,平均(63.15±4.16)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3~75岁,平均(63.29±4.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SD001778)。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7];有完整的病历信息;知情并同意研究内容。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衰竭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接到急救电话记录患者家庭住址,及时前往现场抢救。到现场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措施,并转运至医院。到达医院后以绿色通道进入常规急诊救治流程。

观察组:优化急诊护理。①接诊流程优化:接到急救电话后,执行“一键启动”急救模式,通知各部门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向患者讲述院前急救成功案例,以缓解其紧张、焦虑、不安的负面心理情绪。②现场流程优化: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合患者状态,将患者病情经网络传输至胸痛中心。经远程会诊后,确定患者风险等级,对于极高危和高危患者,一键启动导管室。③转运流程优化: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参数进行严密监测,设定4~6 L/min流量为患者吸氧,确保生命体征稳定。为患者建立双通道静脉通道,遵医嘱为患者用药。④院内流程优化:到达医院后,对于经过评估病情为极高危和高危的患者及时对接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对于中危和低危患者,经绿色通道进入急诊科,由医护人员为其进行心电监护,完成心肌酶谱等血液指标的样本采集,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遵医嘱为患者及时用药。对室颤、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不良并发症风险予以前瞻性评估,做好除颤、心肺复苏等急救护理准备。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负面心理情绪评分:由焦虑情绪量表测评(20~80分)、抑郁情绪量表测评(20~80分),分值界限依次为50分、53分,分数越高表示负面心理情绪越严重。

②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③自拟问卷收集护理满意度信息,问卷总分100分,90~100分对应非常满意,60~<90分对应基本满意,0~<60分对应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负面心理情绪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行t检验,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负面心理情绪指标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护理前63.51±6.15 63.15±6.25 0.290 0.772护理后50.12±5.17 36.15±6.12 12.330<0.001护理前60.15±5.15 60.24±5.26 0.086 0.931护理后47.45±4.61 35.45±5.11 12.329<0.001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00%)比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因为心肌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病,患者症状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出汗、恶心、呼吸困难、心慌、晕厥等。作为时间敏感性疾病,早期介入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损伤[8-9]。据相关研究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在90 min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将病死率降低至1.2%以内,争取更多急诊救治时间,优化预后[10]。因此,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高标准与严要求,需要对护理流程予以进一步优化,减少抢救时间窗。

常规急诊护理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护理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在各抢救环节的衔接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急诊处理时间越长,患者病死风险就越高。优化急诊护理是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通过合理分配急诊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确保能够及时响应患者抢救需求。建立标准化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评估、处理和转诊等方面,缩小急诊抢救时间窗,为患者及时有效救治创造良好条件[11]。本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应用优化急诊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36.15±6.12)分、(35.45±5.11)分,低于对照组(50.12±5.17)分、(47.45±4.61)分(P均<0.05)。与唐绍辉等[12]研究结论一致,其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1.54±8.68)分、SDS评分(31.82±9.79)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化急诊护理相比于常规急诊护理更利于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事件。分析原因: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例如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以及介入治疗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尽早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脏损伤,并且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残疾率[13-15]。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医疗团队的协作效率,确保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以更好地利用时间和资源,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抢救效果,使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得到改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化急诊护理受到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认可,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方面优化急诊护理的应用优势突出,对护理流程予以深入优化,更利于调节负面心理情绪,优化预后结局。

猜你喜欢

负面心肌梗死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