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2024-04-28董珍珍孙中奇徐寒锡
董珍珍,孙中奇,徐寒锡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苏州 21512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主要类型之一,相较于稳定型心绞痛而言,其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更高、持续时间更久、疼痛症状更为严重,如未及时治疗极易进展成为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巨大[1-2]。现阶段,针对本病临床多以药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抗凝等治疗[3]。其中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为本病常用的双重抗血小板疗法,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均属于临床常见的P2Y12受体抑制剂[4],故为探讨更高的治疗疗效,本研究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采用阿司匹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0~80岁,平均(6.83±6.44)岁。观察组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50~79岁,平均(65.59±6.6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5];②年龄50~80岁;③认知状态正常;④临床资料完整;⑤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②肝肾等功能不全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⑤服药依从性极差或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均进行卧床休息、低脂饮食、降糖降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23116;规格:75 mg)联合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J20160685;规格:100 mg)治疗,用法如下: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症治疗上予替格瑞洛(国药准字H20217033;规格:90 m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用法如下:口服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阿司匹林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按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进行比较,显效:频率降低>80%;有效:频率降低50%~80%;无效:频率降低<50%。总疗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统计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每次心绞痛的发作持续时间。③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④两组心血管不良反应与出血情况比较。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复发再入院。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心绞痛改善情况和血清因子水平为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临床疗效、心血管不良反应与出血情况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短,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作次数更少、持续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2)t值P值治疗后(4.16±1.05)*(3.04±0.91)*8.181<0.001发作次数(次/周)治疗前6.48±1.27 6.23±1.32 1.385 0.168治疗后(3.27±0.77)*(2.15±0.64)*11.353<0.001持续时间(min/次)治疗前8.04±1.35 8.11±1.29 0.381 0.704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hs-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hs-CRP:超敏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细胞介素-6;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2)t值P值治疗后(3.31±0.78)*(2.24±0.65)*10.695<0.001 hs-CRP(mg/L)治疗前6.68±1.26 6.77±1.32 0.501 0.617治疗后(2.34±0.37)*(1.28±0.25)*24.091<0.001 TNF-α(μg/L)治疗前448.38±36.80 450.93±35.69 0.505 0.614治疗后(187.27±15.04)*(126.75±10.48)*33.506<0.001 IL-6(ng/L)治疗前8.05±1.58 8.11±1.66 0.266 0.791
2.4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出血率比较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本病起病急、病情复杂,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则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可猝死[6]。抗血小板聚集是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且在近年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疗指南中指出,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的获益更佳,但是出血风险也是临床急需面临的问题[7]。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均属于P2Y12受体抑制剂,两者作用机制相同,均能够通过血小板上抑制ATP受体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8];但是氯吡格雷需通过肝脏的肝药酶代谢成活性化合物起作用,而替格瑞洛则不需要,因此替格瑞洛的起效更快;同时氯吡格雷与受体结合是不可逆的,而替格瑞洛跟药物的作用受体结合有可逆性,故停药后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可恢复[9]。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疗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疗效较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更高。因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属于临床常见抗凝药物,且长时间服用后患者容易出现抵抗现象,且氯吡格雷发挥抗凝作用还需激活肝脏代谢酶细胞,其作用时间较慢且会一定程度影响药效[10]。而替格瑞洛的作用发挥无需经过肝脏酶细胞的代谢,直接对血小板P2Y12受体起到抑制作用,故其起效更快、疗效更高[11]。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15±0.64)次/周,发作持续时间为(3.04±0.91)min/次,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王可等[12]研究中,观察组接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的83.3%更高(P<0.05);曾清泽等[13]研究中,联合采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各为(1.6±1.0)次/周、(2.2±1.1)min,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佐证了该一结果的联用方案具有更高的疗效,对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显著。
有关研究表明,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不仅与斑块形成、破裂等有关,还与冠状动脉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息息相关[14]。hs-CRP、TNF-α、IL-6均为炎症因子,此水平的升高提示机体炎症的高状态,能够促进生成氧自由基,进一步加速斑块的破裂、脱落,从而加快患者病情[15]。因此,减轻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亦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关节。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1.28±0.25)mg/L]、TNF-α[(126.75±10.48)μg/L]、IL-6[(2.24±0.65)ng/L],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此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减轻作用明显。考虑原因为:替格瑞洛发挥作用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能更为有效地清除机体自由基,抗氧化反应的作用更高,从而患者的血管损伤更低,炎症反应减轻更为显著[4]。英军[16]的研究中,研究组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IL-6水平各为(8.56±1.21)mmol/L、(2.38±0.41)ng/L,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也佐证了联合替格瑞洛对患者炎症反应减轻的作用。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6.00%(P<0.05),而观察组出血率(15.38%)与对照组(2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可见替格瑞洛联用方案能够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林璨璨等[17]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治疗方案,患者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合计发生3例,少于对照组(P<0.05);出血事件17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佐证了该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联合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的疗效更为可靠,更利于患者心绞痛症状与炎症反应的改善,能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